分享

一轮考点||中诊24 第十一章 六经辨证

 壹亩莳 2022-05-07 发布于山东省
 
图片

轮考点 每日推送

青竹

图片
图片
图片

知识点

1、太阳病证的分类、临床表现是什么?

太阳经证(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太阳腑证(太阳蓄水证、太阳蓄血证)

【临床表现】:恶寒,头项强痛,脉浮。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经证的分类、临床表现是什么?

太阳中风证→以外感风邪为主,营卫失调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脉浮缓,有时可见鼻鸣干呕。

【经典】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②太阳伤寒证→以寒邪侵袭为主,营卫失调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脉浮紧,有时可见气喘。

【经典】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的鉴别?

图片

4、太阳腑证的分类、临床表现是什么?

①太阳蓄水证→太阳经证之病邪内传,邪与水互结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水气停蓄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少腹满,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或水入则吐,脉浮或浮数。

【经典】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②太阳蓄血证→太阳经证之病邪内传,邪与血互结于下焦少腹导致瘀热内蓄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经典】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5、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的鉴别?

图片

6、阳明病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临床表现】:身热,不恶寒,反恶热,汗自出,脉大。

【经典】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太阳病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7、阳明经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临床表现】:壮热,大汗出,口干,大渴引饮,面赤心烦,气粗似喘,舌苔黄燥,脉洪大。

【辨证要点】: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四大症状”。

【经典】:“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8、阳明腑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临床表现】: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腹满痛硬痛而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烦躁,甚则谵语,舌苔黄厚干燥,边尖起刺,甚则焦黑燥裂,脉沉迟而实或滑数。严重者还可见昏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惊痫,瘈疭,微喘,直视等。

9、阳明经证和腑证的鉴别?

阳明经证为无形热邪炽盛于阳明经,阳明腑证为有形实热结聚于阳明之腑,阳明经证持续亢盛最终可导致阳明腑证。

10、少阳病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经典】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11、太阴病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临床表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腹痛时作时止,舌淡苔白滑或腻,脉沉缓而弱。

【经典】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者,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12、少阴病证的临床表现、分类是什么?

⑴.少阴寒化证:心肾阳气衰惫,病邪入里从阴化寒所表现的全身性虚寒证候。

【临床表现】:无热恶寒,甚则身热反不恶寒,面赤,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而渴,小便清长,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脉微细,或脉微欲绝。

⑵.少阴热化证:少阴阴虚阳亢,病邪入里从阳化热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少津,脉象细数。

   13、厥阴病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临床表现】: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14、六经病的传变包括哪些?

⑴.传经→病邪从外侵入,逐渐向里深入,由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

①循经传:按六经的顺序相传。

图片

②越经传:按循经传次序,隔一经甚或隔两经相传。

[例]太阳病不愈,不经阳明和少阳,直传太阴。

③表里传:相为表里两经相传。

 [例]太阳病传入少阴,阳明病传入太阴。

⑵.合病→两经或三经的病证同时出现者。

 [例]少阳阳明合病[方选大柴胡汤]

⑶.并病→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病证。

[例]太阳阳明并病,是先出现太阳病证,而后出现阳明病证。

⑷.直中→凡伤寒病初起,病邪不从阳经传入,而直接侵袭三阴经而发病者。其特点是一发病就呈现三阴经的证候。

青竹

图片
图片
图片

真题集

(点击选项查看答案)

2014N140X  下列各项中,属于伤寒六经病证传变形式的有(多选)

A

逆传

B

合病

C

并病

D

直中

图片

01

[答案解析]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伤寒六经病证的传变是指六经病证会因正邪的盛衰、病体的强弱、治疗是否得当等因素影响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转变,具体包括传经、直中(D对)、合病(B对)、并病(C对)四种方式。其中,传经是指病邪从外侵入,由表及里,或正气来复,由里出表,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又包括循经传、表里传和越经传三种传经方式;直中是指外感病邪不从阳经传入,而直接侵袭阴经;合病是指在疾病发病之初,即有两经或三经的病证同时出现; 并病是指一经的病证尚未罢, 又出现另一经病证,两经病证合并出现。逆传,是温病卫气营血证的传变形式,具体是指温热病邪并未按照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的常规次序进行的传变(A错)。

2022N18A  腹满而吐,腹痛,纳差,大便自利,口不渴,四肢欠温,舌苔白腻,脉沉缓无力者。其诊断是 

A

厥阴病者

B

太阴病者

C

少阴病者

D

少阳病者

图片

02

【答案解析】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腹满而吐,腹痛,纳差”提示病位在脾;“四肢欠温”提示阳虚;故可诊断为六经辨证中的太阴病证(B对)。太阴脾土主湿,中焦虚寒则脾失健运,寒湿内生,气机郁滞,故腹部胀满,腹痛时发;脾虚失运,寒湿中阻,胃失和降,故腹满而吐,纳差;脾阳失于温煦运化,寒湿内停,故口不渴;寒湿下注,水走肠间,故自利;脾主四肢,中阳内虚,温煦失职,故四肢欠温;脾虚气弱,寒湿内阻脉道,故舌苔白腻,脉沉缓无力。厥阴病证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为主要临床表现(A错)。少阴病证的病位主要在心肾(C错),包括少阴寒化证、少阴热化证,其中少阴寒化证以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脉微细,甚或欲绝,或见身热反不恶寒,甚则面赤为主要临床表现。少阴热化证以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或咽痛,舌尖红少苔,脉细数为主要临床表现。少阳病证以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为主要临床表现(D错)。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图片

青竹出版,必属精品!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