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领导折磨了4年,我终于决定反抗

 闲云野鹤qpab3u 2022-05-08 发布于浙江省

图片

文/木三 主播/如初


这是易川第二次被要求在自己的稿件上加上其他记者的名字了。

第一次被要求加名的是一篇通讯稿,3000字左右,她花了3天时间采访,又花了3天时间写稿,编辑全老师在审稿时说,不出意外,这篇稿件能获得市里的新闻奖。

当时在办公室的另外两名记者钱兆和黎黄听到这话,立即凑过来粗略地看了一遍稿件,对易川表示了祝贺并夸奖她。这是易川当记者以来第一次得到表扬。

“真的吗?”

易川到现在都还能回想起自己当时不可置信又欣喜若狂的心情。

但这心情并没有维持几分钟。

“真的。”全老师笑眯眯地看着她说道。然后,全老师又看着钱兆和黎黄思索了一下,问她俩是不是快要评职称了。

两人点点头。

“易川,你这稿子加上她俩的名字吧,她们多得点奖方便评职称。”

短短几分钟时间,易川连着体验了两次不可置信的感觉。她脸上的笑容还没来得及收起来就僵住了。

钱兆和黎黄没有丝毫犹豫,连忙高兴地让易川加上她们的名字。

“我……”易川蒙了。

图片

全老师又说:“你反正不需要评职称,就把她们的名字加上吧,下次她俩写了好稿子,也把你的名字加上。”

钱兆和黎黄连忙附和:“就是就是,下次我们也加上你的名字。”

易川看着平时还算要好的两个姐姐,不知道要说什么,要露出什么样的表情,但她确定,自己现在的表情肯定不好看。

“好……”易川握紧拳头答应了。


易川是个老好人,她不懂,也不会拒绝别人。

从小妈妈就告诉她:如果受了委屈和不公,退一步就是了,吃亏是福。

她的大学室友给她取了个外号——包子。意思是她软弱,容易被欺负,还不知道反抗。

给她取外号的这个室友,带头“欺负”她。

吃饭时,不能点室友不爱吃的菜,就算那个菜是她爱吃的;

在外租房时,明明她先到,先选好了房间,但室友想住,直接就把自己的行李拿了出来;

室友临时放她鸽子,不仅不道歉,还说她不该生气。

太多太多了……

多到她甚至打电话哭着埋怨妈妈,不该从小教她“吃亏是福”。

吃亏怎么能是福呢?

新闻专业毕业的她,特别高兴能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告诉自己趁着年轻,多拼多干。

但理想和现实在她身上,好像总是背道而驰。

图片

带她的老师不愿意带她出去。

写好的稿件发给老师,老师从来不看,只会把自己写的发给她,让她自己看、自己学。

其他记者见习3个月就能转正,而她耗费了1年。

有人告诉她,可以去申诉,这个时间不合理,但妈妈告诉她,没事,就当多学习了几个月。

她突然明白:吃亏真的不是福,她的运气也是真的不好。


易川的性格很软弱。

见习的那一年里,她就算再着急,也不敢去问人事,只能默默地多向其他记者老师学习。

她所在的单位是一家区级报社,记者部一共6个文字记者,3个摄影。除了一开始安排带她的邹老师,其他几个记者都挺喜欢她,都愿意带她出去采访。

待久了之后她才知道,邹老师一开始不愿意带她,是把她看成了威胁。

她爱学、肯学,这个老师没采访,她就去问另外的老师。出去采访后,总是第一时间就把稿子写好发给带她出去的老师。

一开始老师还会改一下她的稿子,后来渐渐地,她写的稿子老师都不怎么改了,直接发给编辑。

再后来,很多老师偷懒不去采访,让她自己去。

多好啊,有个乖巧听话的见习妹妹,自己不用去跑采访就有稿子交,人家跑完后写好稿子,他们只要把自己的名字署上就可以了。

这一年里,易川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学到再多,还是改变不了她的迷茫和焦灼。

关于她为什么还没转正,报社没有给她一个明确的答复。如果是她的能力达不到转正要求,让她走就是,可如果她的能力够,又为什么一年了还不给她转正呢?

图片

她给妈妈打电话抱怨,妈妈只让她坚持。

她跟妈妈吵了一架,她哭着吼:“你说得容易,你就知道说'坚持’,可坚持好难啊……”

她挂断电话,放声大哭。

第二天一早,看着镜子里红肿的双眼,她给自己定了一个期限。

再坚持一个月,最后一个月,再不转正,她就离开报社。


易川转正了。

在她给自己定下的最后一个月期限里的最后一星期。

那是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她都准备好跟报社的老师们道别了,总编找她谈话。

总编跟她说:“报社准备做自媒体,我们区比起其他区,自媒体这块已经落后很多了。本来是没有名额给你转正的,正好这次做自媒体要招人,所以也算你运气好。”

运气好吗?她满心疑问。

总编继续说:“你要愿意做自媒体这块,就留下来,不愿意的话可以直接走人。”

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她跟从另外一家报社调过来的编辑黄老师一起,开始研究自媒体。总编要他们做出有创意的自媒体,要跟其他机构不一样。

图片

她们出了一个又一个方案,却被总编一次又一次否定。

后来她和黄老师太累了,直接把其他自媒体的方案“融合”了一下,总编却通过了。

黄老师年纪大、经验多,他告诉她,总编其实一开始就没打算用那些新颖的方案来做自媒体,总编胆子小,只想稳稳当当地做事,并不想创新。

“那为什么还让我们花费那么多精力做那么多的方案?”她问。

黄老师只是对她笑了笑,没有说话。


易川转成记者了。

做自媒体一年后,报社又来了新人,易川终于从自媒体岗位调到记者部了。

她非常兴奋,撸起袖子准备在这个岗位上大展拳脚,可现实再一次给她泼了凉水。

转成记者岗位的头3个月,要进行绩效考核,考核不达标就要扣除绩效的30%。

报社根据实际情况,给每个记者分配了采访区域,所以不存在抢新闻的情况。

但易川毕竟才开始跑,现在没有老师带她,给她提前联系采访,而她自己也没有规划好每个月的采访和稿件,以致前3个月里,她每个月的任务量总是差那么一点,每个月都被扣除绩效。

本来已经很低的工资,扣了之后更低了。

她非常懊恼,对自己的能力也开始产生怀疑。

她虚心向其他记者请教,其他记者告诉她,她们头3个月也是这样,谁都不是一开始就能达标的,她这才心里舒坦了。

图片

“但每次没达标扣30%的绩效太肉痛了,明明就差那么一点点。”她叹气道。

“啊?我们没有被扣绩效呀。”其他记者均一脸诧异。

她蒙了。

“可领导不是说新记者头3个月没达标都会被扣吗?”她问。

其他记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尴尬地朝她笑笑,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现在,易川要是还没想明白,那她就是真傻了。

她被针对了。


易川在时不时被针对的记者之路上走了4年。

她一直搞不明白,那么多记者,为什么只有她被领导针对。可能会有人说,就是呀,那么多人,就只针对你一个,你肯定有问题。

她真的很讨厌这种“受害者有罪论”。

做记者以来,她可以摸着良心说,自己从来都是勤勤恳恳的,努力跑采访,按时完成任务,偶尔稿子写得不好,也会虚心向编辑学习。

她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是一个周六,她采访完就直接去办公室写稿子了。第二周在会上,黄老师夸她工作很努力,周末应该报加班费。

这时办公室主任发言了:“当记者怎么会有加班一说呢,记者本来就该全年全天随时待命,再说她周六来报社写稿子,还浪费了报社的电呢,没找她要电费就不错了。”

在场的记者都愣住了。

图片

这么多年来,周末、节假日出去跑采访是常事,报社没提过加班这事,记者们也没多问,大家都默认是没有加班费的,但被办公室主任这么说出来,大家的心瞬间寒了。

易川看了眼记者们,又看了眼编辑们,编辑里除了黄老师一脸震惊,其他都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

她突然不知道自己当记者的意义何在了。

不,应该是在这个报社当记者的意义何在。


易川在报社的第5年,黄老师走了。

黄老师能力非常好,人也非常好,所有记者都喜欢他。

但总编一次又一次调动他的岗位,最后把他调到了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

黄老师接到通知的第二天就递交了辞职信。

在黄老师走后没多久,其他记者也开始陆陆续续地辞职。

一个干了8年,跟她关系不错的记者走之前告诉她:

“总编一直针对你,是因为当时总编上面的人想塞一个关系户进来,他本来想熬到你自己走的,可没想到你居然坚持了一年,最后没办法才让你转正,那个关系户也没进来。而且咱们这一堆记者里,就你后面没关系,我们其他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关系。”

易川明白了。

她觉得自己应该气愤,但她没有气愤,她到现在都形容不出自己听到这话时的感觉。

那天之后,她不再老老实实地按时上下班了。她也学着其他记者,有采访就直接去采访现场,采访完就回家写稿子,一周偶尔来报社露几次脸。

在报社的这几年,她其实一点都不开心。

图片

因为被领导针对,她干工作总是小心翼翼,就算领导给她安排不属于她而且特别难的工作,她都不会拒绝。

最严重的时候,领导会无缘无故骂她。

她被无故谩骂的那段时间,天天打电话给父母哭,每天都会产生很极端的想法。

现在回想起来,她觉得最安慰的就是父母没有说“为什么只骂你一个人”这种话。他们只是告诉她要坚持,但要实在坚持不住,就辞职吧


“我不想加其他人的名字,这个采访和稿子我花了那么多心血,不管最后会不会得奖,我都不愿意把其他人的名字加上去。”

易川终于对人说“不”了。

她不去看编辑和其他记者的脸色有多难看,她只知道自己现在心里非常舒坦。

就像一只一出生就被困在动物园的动物,终于找到机会逃了出去,回到了本该属于它,它却从来没见过的森林。

它怀着忐忑的心情,往森林深处走去,越走越快,越走越急……最后,它飞奔了起来。

原来这就是森林,树木如此茂盛,空气如此清新,原来肆无忌惮地奔跑是如此快乐。

她笑了,笑得非常开心。

图片

原来,说“不”的感觉是这么的舒爽。

跟编辑说了一声还有采访,她就走了。在去采访的路上,她接到了已经辞职但关系不错的记者老师的电话。

“有家公司差一个会写稿的人,岗位条件不错,我推荐了你,你要不要去看看?”记者老师问她。

她说:“好。”

在此之前,她已经投过几份简历了。

其实她应该感谢报社这个平台,因为有报社的工作经历,她投出去的简历都有回复。

当然,她最感谢的,还是报社这段经历教会了她说“不”。虽然学习的时间很长,但她还年轻,这些学习经历将会是她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

人总是要学会说“不”的,不是吗?

作者:木三。值班编辑:刘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