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永正《梅兰芳学艺》教学赏析

 缘缘草堂 2022-05-08 发布于浙江省

以读悟语  + 以读悟情  = 以读代讲

——江苏特级教师于永正《梅兰芳学艺》教学赏析

广西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特级教师  黄亢美

  【阅读导语】
  这是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杭州《支玉恒、于永正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展示会》所上的一节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阅读教学课。在这节课中,教者“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的教学特色将会使我们对阅读教学“以读代讲”的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见面交流后开始上课。)
  (板书:“京戏”二字,播放梅兰芳演唱的京戏《宇宙锋》西皮原板“老爹爹发恩德将本修上……”,投影梅兰芳的肖像,介绍了京剧里的一些行当,如京戏里男的唱女的叫男旦,梅兰芳就是我国京戏的四大名旦之一。让学生对梅兰芳有个初步认识后进入对课文的阅读——)
  (教者发现学生初读课文时没有动笔做读书记号的习惯,于是提出“不懂的地方就划下来,再写上个问号;你喜欢的地方划上波浪线”的具体要求。教师展示一位学生做的读书记号,夸赞他读书很善于思考,引导同学们向他学习。)
  【常言道“(如果)不动笔墨(就)不读书”。教者十分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动笔习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边读书边动笔点、划、批、注,这是“以读代讲”的第一层次的要求】
  (教师让学生质疑问难,学生分别提出“料子”、 “紧盯”和“注视”、 “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 、“京剧大师”这些词句难理解,教师分别把这四个词句板书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是有些难理解,其实,只要好好读书,好好思考,这些难懂的词句就会逐渐明白起来。再读读课文,这次老师要求不太高,小朋友们自己能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得正确就行。
  (生读课文)
  师谁愿意站起来把第一自然段读一遍好多小朋友没有举手,大概心里没有把握,请你们再把第一自然段读读。
  (生再读)
  【在“好多小朋友没有举手,大概心里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教者认为火候未到,所以让同学们再多读几遍,这说明了读通读顺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在读通读顺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行词句的品味和感悟。】
  师好,谁愿意读?我请一个不举手的。(向一女生)请你站起来。你不敢举手是害怕呢,还是心里没把握
  生害怕。
  师一听这声音就知道是有些害怕。你现在勇敢地看一看下面听课的老师,看一看周围的同学,再仔细地看看于老师。好的,我看你呀还是比较勇敢的。
  生还是有些害怕。
  师深呼吸,再深呼吸,好些了吧
  生好一些。
  师有于老师和同学们给你撑腰,能不能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
  生能。
  师好,试一试,错了没关系。
    (生读。尚好。)
     你看看,多好啊!掌声!(生齐鼓掌。)没有一个字是读错的
    【读通读顺读正确这又是“以读代讲”的第二层次的要求,在这一层次里,学生只要读得正确就算达标,所以教师给这位学生的最高评价就是——“没有一个字是读错的”。】
    (教师指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还可读得更好一些,随后教师范读,后让这位“害怕”的同学读,该生读得一般,于是教师请另一位同学读,读得较好,教师再让这位“害怕”的同学仿读,效果渐好。)
  师好极了,真棒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先生强调指出“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面向全体”。于永正老师特意请一位不敢举手的学生来读课文,他着意地面向“差生”,而面向差生的本质意义就是面向全体。另外,从这位“差生”所经历的从害怕到不害怕,从读不好到读得好的过程,也让我们感悟到了语文课程标准“三维度”中“过程与方法”的具体内涵。事实证明,只有让学生着实地经历实践这一“过程”,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说读能力。】
  师:请大家一起把第一段再读一遍,看谁读得像说话一样自然。我读第一句。(师用自然的叙述语言读“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像说话一样自然,不要快,也不要太慢。开始
  (先让学生自由读,后又请五位学生站起来读,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一个比一个读得好。)
  【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又要求读好,即“像说话一样自然,不要快,也不要太慢”,这是本课“以读代讲”的第三层次的要求。】
  师谁能把师傅的想法通过你朗读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
    (学生先自由地感情朗读,老师再请一生上讲台读,并特别提示要注意语气和语调。该生晃着脑袋,读出师傅瞧不起梅兰芳的腔调。)
  师看他的表情和听他的声音就知道他对师傅说的话的意思完全理解了。谁愿意跟他比赛 
  (请一生读,语气语调更好,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
  【要读出相应的语气和语调,这又是本课“以读代讲”的第四层次的要求。】
   现在于老师要求大家不看书,读师傅说的话时加上动作和表情,梅兰芳拜师学艺也可以加上动作。
  (先后两位学生富于感情地加上体态动作背读)
  【加上动作和表情背读,这是本课“以读代讲”的第五层次的要求,也是“以读为本”的最高要求。教者对学生朗读的要求逐层提高,朗读训练的层次性显而易见,“以读为本”落到了实处。】
   唔!真好愿不愿意听老师读一次
  (学生掌声响起,教师表演性地背读,语气语调惟妙惟肖。教师读毕,让学生再读,并鼓励学生能背的站起来读,边读边加上动作。)
  【教师表演性地背读既是示范指导,也是民主参与,充分显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定位。】
  师读得多好啊好像就是当年梅兰芳的老师。刚才读第一自然段,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这个“料子”是什么意思懂了吗
  生1“不是唱戏的料子”意思是他不适合唱戏。
  生2他不会唱戏,学戏也学不好。
  师对,就是说他不具备唱戏的条件,学也不会学得好。“料子”这个词的意思懂了,咱们解决一个难题了,就把它擦掉。(擦掉黑板上“料子”一词)
  【“料子”一词是通过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读懂的,体现了“以读悟语”——通过多读来体悟语词意思的要求。“料子”一词理解后,又通过体态和语调把梅兰芳老师的所思所想很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又体现了“以读悟情”的特点。读把“悟语”和“悟情”有机地结合起来。】
  师大家现在读第二段。读的时候要想一想“紧盯”和“注视”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像刚才那样加个动作用你的眼神把它们的意思表达出来。
  (生齐读,然后分别请4个同学感情朗读,一个比一个读得好。教师又要求同学们把“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着水中的鱼儿”这两句背下来,并特别强调要把“紧盯”和“注视”的意思通过动作表现出来。随后分别请两位小朋友上讲台读,他们在读“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和“注视水中的鱼儿”时均伴以“紧盯”和“注视”的神态和动作。读毕,教师又邀请一男同学上台进行师生比赛读,在背读中师生“注视”和“紧盯”的动作也都特别形象,后经民主评议,师生并列第一。先后四人背读后,又让全体同学感情背读。)
  师:“紧盯”和“注视”就是眼神特别集中(做注视的样子)的意思。这两个词的意思懂了吗(生懂了。)咱们又把黑板上的这两个词擦掉。   
  【通过个别读、集体读、师生竞赛读、伴以体态动作读等方式,很自然地就在读中释解了 “注视”和“紧盯” 这两个词语,“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有机结合”的特点再次显现。】
  师“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这句话谁读懂了
  生1他唱戏的时候眼睛一眨一眨的,很明亮,所以说会说话。
  师唔,不错唱戏的时候眼睛很明亮,很灵活地转动,好像会说话一样。
  (教者请一生上台,让他分别用眼睛表示出对老师的生气和喜欢,该生的眼神表现得活灵活现。)
  师好的,谢谢你了。这就叫“眼睛会说话”。
  【通过用体态动作来释解“眼睛会说话”,理解词句的方法真是多种多样。】
  师“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的意思也懂了,我们把“眼睛会说话”这个难句也擦去。(擦去板书的“眼睛会说话”,再让学生感情朗读第二段。)
  师读得更好了,说明真的是懂了。我们再看看“大师”(手指板书的“大师”一词)是什么意思。大家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戏大师。”
  师于老师想了解一下咱们班谁的朗读最好。
  (同学们踊跃推荐或自荐,教师请一男一女两位学生上来比赛读。男生读第一段,  女生读第二段,然后男女生合读第三段)
  【用竞赛的方法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朗读热情。】
  师 读得不错,黑板上只剩下一个词“大师”,哪位小朋友知道“大师”是什么意思
  生1很著名的那些人。
  生2学得很好很好的人。
  生3可以教别人的人。
  生4可以当老师的人……
  师小朋友们听我讲梅兰芳的一些小事,听过之后你们就知道什么叫“大师”了。(教师给同学们讲了梅兰芳在1917年日本发生了大地震时踊跃赈灾,而在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屠杀中国人时,非常气愤,而且蓄须明志,日本人多次请他去唱戏都拒绝出演。在那期间,梅兰芳以画画为生。梅兰芳的演技非常高超,曾到过美国、前苏联等国演出,受到了世界人民的高度评价。教者以此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只有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才叫“大师”。)
  【教者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同学们理解较抽象的“大师”一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形象直观的解词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提的问题都解决了,这都是你们通过读书自己解决的,经过老师的讲解,你们更明白了。下边我想问一下,你们现在脑子这么灵活、水平那么高,上一年级时学得怎样呢
  (学生把一二年级进行比较,认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学习,现在无论在读书还是写字等方面都比一年级时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肯定了他们的说法。紧接着,又进行了如下的现身说法——)
  师我从小就喜欢唱京戏,二、三年级刚开始学的时候,老师也说我的嗓音不好,声音不亮,但是我不服气,我反复地练习,唱了一遍又一遍,后来老师夸我说“于永正,你唱得还真行”你们想不想听我唱
  生齐
  (教者演唱了梅兰芳代表剧目《霸王别姬》中的南梆子“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唱段,其以假乱真的男喉女声赢得了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师同学们,听了于老师唱的戏后,下边要给你们做一个练习,用“经过……终于” (板书)写一句话。这个练习比一般的造句难,一句话说不清也可以说两句三句,“终于”前边必须有个交代。写好后自己练习读一读。
  (学生动笔写句子,教师巡视指导,随后挑选了5个学生上讲台念读自己写的句子。)
  生1哥哥第一次没有考上大学,经过努力终于考上了清华大学。
  生2经过医生的治疗,妈妈的病终于治好了。
  生3梅兰芳经过勤学苦练,那双眼睛终于会说话了,他的师傅看了非常高兴。
  生4叶和佳同学开始读课文读得不好,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读得很好了,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
  (教者对上述学生所说的句子均进行了点评和鼓励。略。)
  师加三个字。于老师“小时候”嗓子不好。
  生5于老师小时侯嗓子不好,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把戏唱好了。大家都说,于老师还真有点梅兰芳的味道。
  (听课的老师及同学们都笑起来。)
  【用“经过……终于……”写一两句话的练习已经不是一般的造句而是属于造段了,这样的练习应当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由于有了之前的朗读理解、同学们一二年级的学习比较以及老师学唱京戏的现身说法,所以同学们都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句段,这也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读与写、说有机结合的特点。】
  师谢谢你的鼓励!好!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生齐老师再见
  【总评】 
  从上述教例中,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到已过花甲之年的于永正老师那充满童心童趣且融“唱、念、做、打”为一体的教学风格,还十分明显地感悟和触摸到在这节课中所凸现出来的面向全体、民主参与、注重过程、以读为本、读写结合等语文教学新理念。于老师的课给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在这里想特别提及的是他以读代讲的教学特色----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为本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读代讲,以读代讲又特别地强调要读出感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和串讲的现像现在的确是少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逐渐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流地位。但是,当前出现的一些现像却也是令人堪忧的:一些教师一味地强调多读,而读书的层次性和指向性都十分模糊,因此,这样的多读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一些教师单纯地强调以读悟情,一再地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由于没有注重通过读进行语词的理解和感悟,所谓的“情”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勉强读出的“情”也只能是假意虚情。而于永正老师在这节课中以读代讲的特色就在于:多读,是有层次性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读就有五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多读,是有指向性的,通过多读来着重理解和感悟“料子”、“紧盯”和“注视”等语词的意思,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又通过辅以体态动作的读来加深对词句所含情感的理解,在这里,以读悟语(语言文字)和以读悟情(思想感情)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以读悟语是以读悟情的基础,如果语词文句的意思尚未理解,情感会由何处而生?如果漠视和淡化以读悟语而一味地强调以读悟情,这种忽视语言文字的理解,偏重于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感悟,语文课岂不又由过去的“思想内容分析课”嬗变为“思想内容感悟课”了吗?长此下去,“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最基本的语文学科教学目标岂不又成了虚有之物入深山者得珍宝,下大海者获骊珠。我想,这节课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应当是以读悟语 + 以读悟情 =  以读代讲。悟此道者,才能科学而有效地实施以读代讲,凸现以读为本,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