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是用来形容古代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我们可以从中很明显的感受到皇帝拥有一切封建时代,皇帝是最幸福的人。 毕竟即使到现在来说,哪怕是世界首富,也不能够说自己拥有整个地球或者拥有整个国家,所以皇帝的幸福指数,理论上来说已经超越了我们现代人的想象。 拥有了这么多的东西,那么肯定就要享受,而享受之中最突出的就是吃。那么古代皇帝的饮食或者说御膳,到底是吃的些什么东西呢?是否超过了我们的想象?答案有点想不到。本期笔者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下拥有率土之滨的皇帝的饮食。 一、皇帝的御膳要聊皇帝的御膳结构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代皇帝的御膳,到底豪不豪华?按照影视作品还有一些基本的历史常识,我们都知道皇帝的饮食,那可是天下最豪华的里面山珍海味多到难以想象,而且一顿饭更是要吃三四百个菜。 事实上,这些说法倒并不是空谈,在《1901》的描绘中,王树增老师也引用了很多的史料证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每一顿饭吃得很多很豪华。 其中就有一段,慈禧太后在打甲午战争以前,因为经费问题,所以伙食比较简单,结果只有200道菜,她居然说菜太少难以下咽,可见正史记载中,皇帝的饮食是真的很豪华。 但大家也不要觉得皇帝个个都是败家子,因为在古代社会,皇帝的一切都必须要代表着至高无上性,如果皇帝的饮食太过于寒酸,那么会被大家瞧不起,那动摇的是皇帝的脸面和国家的尊严。 所以,在古代皇帝的饮食结构非常的复杂,而且豪华,但是却有着政治目的。那么问题来了,不同时代,皇帝的饮食到底有多豪华呢? 二、早期周代的排场根据史书记载,早在周王朝时期就已经拥有了豪华的饮食,因为那时候周天子制定了礼法,所以不同等级的贵族拥有不同等级的吃饭规模。但我们可以从史书中看到,天子的饮食规模并没有达到后来那么夸张,只是严格规定所谓天子要吃八珍。 实际上,这种排场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大,只是包括了牛羊猪肉,只是因为有过祭祀的特殊加持,所以显得珍贵。 而且当时大家都并不富裕,能够吃得起牛肉干或者羊肉,那已经是非常珍贵的食物了。所以那时候的排场并不大,只是吃珍贵的东西,就显示出了天子的中国。现代人如果穿越回去,可能觉得天子吃的很寒碜,还没我们吃得好,这是时代的局限性。 三、汉代的变化等到了汉代以后,特别是在汉武帝登场的时候,天子所享有的饮食规格又发生了变化。之前天子吃的是那些比较上得了台面的食物,但数量并不多,规模并不大。 汉武帝改变了这一切,他不仅规定自己的饮食排场必须要摆起来,特别是在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以后,他更是把这些饮食当成了礼仪规矩。例如,当时汉武帝的食物就包括了熊掌,鹿尾、猴脑、豹胎、燕窝等食物。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汉代皇帝开始追求享受,并且喜欢这些滋补的物品。而就算是现在,我们听到熊掌和燕窝等一些东西都知道是奢侈中的奢侈品,所以皇帝的饮食等级开始变得越来越高。而且汉代皇帝吃的是补的,吃的是稀缺的,那可谓是让人羡慕。 四、唐代的奢侈唐代的帝王饮食结构较之汉代又有了很大不同,君主不仅仅要显示出自己食物的珍贵性,而且还在塑料上做足排场。 根据唐书记载,唐代君主的饮食一般包括58道正品和20道糕点。从这个数量上来看,我们就已经可以感觉到来自于皇帝的山珍海味的气场。由于唐朝非常的有钱,而且特别的讲究奢华,因此唐代的皇帝已经不在,是讲究自己吃不吃得完的问题了,而是想要自己彻底的摆出皇帝的尊严。 所以,数量众多的饮食更多的是一种排场,一种规模,让大家看起来对皇帝非常的崇拜,听说皇帝能吃多少,那就是另算了。而且根据史书记载唐代的君主饮食结构中,山南海北各种只要是珍贵的或者有名的都会在皇帝的桌子之上。 由此可见,皇帝已经开始把饮食当成了宣诉自己君主权力至高无上的一个礼仪,而铺张浪费的习惯也从这个时候正式开始。 五、明清帝王的进一步疯狂我们知道当年朱元璋取得天下以后明确的规定,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得吃太过于珍贵的食物,而要保证大家能够感受到民间老百姓的疾苦。但悲哀的是,明代的皇帝虽然遵循了这一规矩,但却在饮食结构之上玩出了更多的花样。 例如在明史中记载,后来的皇帝按照朱元璋的尊尊教诲,必须要喜欢吃青菜和豆腐,结果青菜是用了无数种菜肴,取其精华部分,然后雕琢出来的。而所谓的豆腐,那更加是好几道菜进行加工处理,然后酝酿的一点点精华。 而且后来清代的千叟宴,更是对此进行疯狂的加工深化。因此理论上来说,明清时期的君主的饮食结构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的饮食,而是整整一个宴会。在这些宴会之中,所有的菜品已经超出了之前君主的数量多,种类齐全,更是体现了菜肴的花样。 一个简简单单的豆腐脑能够用七八十道工艺,一个简简单单的烧鸡,更是里三层外三层套了好多的菜。因此到了后来,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慈禧太后那时候所说的200道菜还只是吃不饱。 所以,皇帝的排场就这么真正摆了出来,而君主享受的菜肴,那可真的是超过了我们现代富豪的想象。 六、皇帝的御膳,真的好吃吗?很多人看在这里可能会非常的羡慕君主,觉得他们能够吃这么多好吃的,而且数量多到吃不完,那么他们的生活真的过得开心吗?答案是尴尬的,虽然菜肴数量多到难以想象,但每一位皇帝都无法真正畅快。例如在晚清档案的那些文稿之中看出,溥仪从来都没有吃过热菜,而且每天都只能吃特有的几道菜,大部分的都只能倒掉,甚至有的菜都馊了。 虽然溥仪是因为后期权力与地位发生改变,所以才有些让人失望,但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一些蛛丝马迹。这些菜肴不是真的给皇帝吃的,而是摆出来给别人看的,皇帝看着这些美味的佳肴,真正能够吃的也只不过是几样。 所以,没有一个皇帝可以像我们现在吃货一样吃到肚子撑,他们永远都只能浅尝辄止,然后保持风度。所以说皇帝的这些美味佳肴,也只不过是让人看的美好,甚至皇帝的生活还比不过我们现代吃货。 结语:所以看完皇帝的美味佳肴以后,我们对于皇帝的美食生活应该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的确,皇帝的饮食结构真的繁荣到了超乎了我们想象的地步,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皇帝的饮食不是真正的享受,而是为了显摆权威而做出的形象工程。即使是我们当了皇帝,我们也无法享受这样的美食生活,每次只能吃一点点,而且还为了防止别人下毒,所以很多菜早就因为时间过长而变味。 所以,我们也不需要羡慕皇帝的山珍海味,我们的日子其实过的比皇帝更,而且打开手机外卖,里面何止是千种佳肴,我们的生活岂不让皇帝都羡慕吗?不得不说,封建时代的东西还真的是有些让人尴尬,曾经让我们羡慕,后来又让我们失望。 【参考资料】 王树增《1901》 《清史稿》 《唐六典》 《礼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