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里那些母爱迸发的瞬间,写尽天下痴心父母

 少读红楼 2022-05-08

唐代游吟诗人孟郊的《游子吟》里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首小诗,短短30个字,却写尽一个母亲对远游儿子的担心和牵挂,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儿走千里母担忧。

孟郊还有一首诗,也是歌颂母爱的,他在《游子》里写到: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自唐宋时期开始,萱草也逐渐成为母亲的代称。贾玲怀念母亲的电影《你好,李焕英!》的主题曲即是《萱草花》,元代的王冕有诗曰: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古代,北堂一般是母亲的居所,后又以“萱堂”代指母亲。

据说,康熙南巡时,就曾赐给他的乳母孙氏一块匾额,上书“萱瑞堂”三字,并称其为“吾家老人”,这是将其当成了母亲一般对待。这孙氏乳母也就是曹寅的妻子,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母。

红楼梦里,黛玉、湘云中秋联句时,也有“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之句,续文的八十七回里也提到“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这里的萱草都是代指母亲,萱草也叫宜男草、忘忧草。

红楼梦里就写到了众多母亲形象,以及那些难忘的母爱迸发的瞬间,可以说是写尽了天下痴心父母,读之令人泪目。

二十五回里,宝玉从舅舅王子腾家参加完舅母寿诞归来,因为喝多了酒,见了王夫人,就一头滚在母亲怀里,“王夫人边用手满身满脸摩挲抚弄他,宝玉也搬着王夫人的脖子,说长道短的。”

这是母慈子孝的温馨画面,批者脂砚斋看到这里,先后有三句批语,第一条是“余几几失声痛哭。”第二条是“普天下幼年丧母者,齐来一哭。”第三条是“慈母娇儿写尽矣。”

脂砚斋看到这样母爱迸发的瞬间,为什么会痛哭?从批语里我们可以看出,脂砚斋应该是幼年丧母的,他没有母怀可钻,没有可以撒娇的恶人,更没有人能再给他母爱了。

对王夫人来说,她虽然生有三个子女,可长子早逝,长女早早入宫,她只有一个宝玉在身边,虽然是祸根孽胎,是混世魔王,但她又怎能不疼不爱呢?

宝玉挨打时,王夫人更是对丈夫贾政痛哭道: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

王夫人说完这话,趴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贾政听了这话,也泪如雨下。俗话说,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大约天底下做母亲的都一样,在家庭纷争中永远扮演着保护子女的角色。

脂砚斋一条批语说:使人读之,声哽哽而泪下。另一条批语说:未丧母者来细玩,既丧母者来痛哭。是呀,母亲若不在了,再挨打时,谁来保护我们呢?

俗话说,儿多咬着老人偏。很多人也说红楼梦里的贾母偏心,喜欢小儿子不喜欢大儿子,甚至长子贾赦还借着一个笑话讽刺过自己的母亲偏心。

贾母真的偏心吗?并没有。荣国府的爵位让他袭了不说,还给了他别院另住,要娶小老婆,让他只管外面买去,花多少钱都行。

贾母看不上自己的长子,嫌弃他放着好好的身子不保养,官也不好好做,这哪里是偏心?这分明就是一个母亲对不争气的儿子的“恨铁不成钢”啊,是“怒其不争”!

二十四回里,贾赦偶感风寒,贾母得知后,立马让宝玉过去请安,还带去了贾母的问话,这哪里是偏心?这分明是一个母亲对儿子身体的担心和关心。

我们常说,儿子再大,在母亲跟前,永远是个孩子,贾赦儿孙都满眼了,但只是感了个风寒,贾母就派宝玉去问去请安,难道这不是令人感动的母爱吗?

七十六回里,贾府那年中秋,贾母带着家人正在赏月,忽然听闻贾赦出去时被石头绊了一下崴了脚,贾母赶紧派两个婆子去看,又让邢夫人赶紧快去,得知没大碍后才放心。

这难道不是一个母亲对儿子最深切的关心,这难道不是最令人感动和难忘的沉甸甸的母爱?对贾母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儿女她都疼,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那些母爱迸发的瞬间,足以让我们看到一个母亲对儿女最无私的疼爱。

不只是对儿子,对唯一的女儿贾敏,本就喜欢女孩的贾母更是宠爱有加,贾敏去世后,初见黛玉的贾母,完全不顾礼节,搂着黛玉就心肝肉的叫着大哭起来。

这是贾母少有的当众大哭,不为别的,只为做母亲的听闻女儿去世,却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只为她见到了外孙女,更加思念去世的女儿。

贾敏的去世,对贾母来说,无疑最大的痛,就像宝玉挨打时,连贾珠都哭出来的王夫人一样。天下做父母的,谁又能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生命之重呢?

这些母爱迸发的瞬间,这些满溢着母爱的情节,总能打动我们。因为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是最纯粹的,它与生俱来,从我们出生开始直到他们离开这个世界,儿女都是父母永远的牵挂。

当我们与父母争吵时,静下来想想,不应该生气,而应该感到幸福,因为我们的父母都还健在,我们还有孝敬他们的机会,在他们面前,我们永远都可以是孩子。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