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阳重宝伊川缸赴北京大学“探亲”

 潮大叔 2022-05-08 发布于湖北省

洛阳重宝伊川缸赴北京大学“探亲”

8日,记者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一件出土洛阳市伊川县的仰韶文化器物――伊川缸,近日被送往北京大学参加“北京大学考古100年考古专业70年”特展,随后将在该校接受全方位、多学科的实验室考古研究。

赴北大“探亲”的伊川缸(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这口缸不盛水不储粮,被当“棺材”使用

伊川缸不是普通的缸,它既不盛水也不储粮,而是豫中地区仰韶文化先民用来放置尸骨的“棺材”,因为此类器物最早且集中出土于洛阳市伊川县,所以才有了“伊川缸”这个名字,而伊川缸与北大的渊源,也要从这个名字说起。

20世纪中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沿洛河、伊河中下游和汝河上游进行调查时,在伊川县白元乡土门村一带发现了古人类活动的痕迹,后经调查,确认这里是一处仰韶文化中期偏晚阶段的遗址。此次调查,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种罕见的器物――一种内置成人骨骼,作为瓮棺葬具使用的红陶缸。

这种在其他地区从未发现过的红陶缸,引起了北大考古专家的注意,在他们看来,其独特的造型,很可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区域性文化。因此,1960年和1962年,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再次对土门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果然又出土了十几件同类型红陶缸。当时,北大专家将这其命名为“伊川缸”。

此后,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考古人员陆续在偃师、巩义、禹州、鲁山、南召、新密、临汝等近20处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同类型的红陶缸。因这些遗址集中分布在豫中地区,伊川缸也被认为是豫中地区仰韶文化时期特有的典型器物。

《鹳鱼石斧图》(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缸壁上的图案,内容丰富而诡秘

目前,以伊川缸为代表的区域性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阎村类型。之所以叫作阎村类型,是因为阎村遗址出土了一件十分特别的伊川缸。

这件伊川缸的外壁上画着一幅《鹳鱼石斧图》,画面左边是一只白鹳衔着一尾鱼,画面右边是一把竖立的石斧。

这幅画最发人深思之处,是把鹳衔鱼和石斧这两类似乎毫不相干的事物画在了一起,并且画在专为放置成人尸骨的陶缸上。有专家认为,石斧作为史前时代最重要的手持武器,在诸多原始部落中都被当作权利的象征,因此,这件绘有《鹳鱼石斧图》的伊川缸,很可能埋葬着一位能征善战的氏族首领,其中的鹳是该氏族的图腾,而鱼则代表敌对氏族。

如果按照这种推测解读《鹳鱼石斧图》,这名氏族首领生前很可能高举那把作为权力标志的石斧,率领氏族成员对敌对氏族进行殊死的战斗,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于是,在他去世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勋,专门给他烧制了一件陶缸,用画笔把他的业绩记录在上面。

目前,这件绘有《鹳鱼石斧图》的伊川缸作为国之重宝,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同时,在洛阳博物馆内,还展示有三件绘有不同纹饰或图案的伊川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