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博禁止出境文物(一)仰韶文化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与照耀同行 2021-07-06

只有青山藏在白云间,蝴蝶自由穿行在清涧 

看那晚霞盛开在天边,有一群向西归鸟

谁画出这天地又画下我和你 

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这件仰韶文化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是2002年成为第一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录中的首位,也是195件组顶级国宝中的第一号。
能成为195之首,很大程度上是行政排序的原因,因为国内文博系统里排序,第一序列的肯定是首都的博物馆,首都的博物馆里第一的肯定是国家博物馆。不过能在国家博物馆的众多顶级文物里排第一,也在于它的年代很老,而且价值很大。
因为,它拉开了中国绘画发展史的大幕。

仰韶文化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段史前时代,也是中国第一个被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更因出土了大量彩陶而成为中国彩陶文明的代表。不过,仰韶文化却是由一个瑞典人发现的。

一百年前,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被北洋政府高薪请到中国来找矿,但他先是在周口店找到北京猿人,又到河南一个叫仰韶的小村子里挖出红底黑纹的陶器,证明中国也存在新石器时代文化,并命名为仰韶文化。此后,他还到甘肃找到更多的彩陶,最后创立了一个中华文明西来说。

北洋政府一定恨得牙根疼,已丑年后的中国学界也给安特生安上帝国主义殖民考古的帽子。但过了一个世纪后再看,要感谢安特生,虽然他的中华文明西来说被中华文明独立起源和更后来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说否定了,但他发现了彩陶,第一次证明了中国存在过新石器文化的史前时代。

仰韶文化在中国考古史和文明史中非常重要,因此建国后在陕西、河南这些仰韶文化的核心区开展了大量考古调查。1978年11月,河南省临汝县纸坊公社阎村生产队社员在苹果园里翻土,挖出了一批碎陶片。经考古人员发掘,这是11座瓮棺葬,以红陶缸为葬具,不过都已残破。

考古人员对陶缸进行修复,其中有一件修复好后发现缸壁上绘有大幅彩画,被认为非比寻常,就收藏在县文化馆里。1980年春节,河南文联的张绍文先生回家探亲,在县文化馆看到了这件复原的陶缸,当时非常惊奇,认为这件文物具有巨大价值,根据绘画图案将其命名为鹳鱼石斧图,并在次年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进行了专门介绍。

由此,这件文物引起了学术界特别是美术界的高度重视,也很快就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征调进了北京,从县文化馆库房走进了宫殿般的国家博物馆展览大厅。
在河南洛阳伊川地区,曾出土过一批新石器时代陶缸,通称为伊川缸。这些缸口的口沿下都有对称的三个鹰嘴状鼻钮,多数是素面,或有简单条纹,底部有一个穿孔,被认为是用于远古成人二次葬的葬具,缸底的洞是用于灵魂出入。

阎村出土的这件陶缸也属于伊川缸,但却显得与众不同,沿下有四个对称的鼻钮,而且腹部一侧有一副高37厘米的、宽44厘米的鹳鱼石斧彩陶饰图。因为这幅图,这件缸就一直被称为鹳鱼石斧图陶缸。

经考古人员和后来的研究人员测量,这件陶缸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20.1厘米,因为出土时在缸内发现有人骨,经过碳十四测定,确定距今有6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第二阶段庙底沟期,大概相当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自彩陶出现后不久,古人们就在彩陶上开始了绘画,但最初只是简单的几何图形和比较简朴的动物、人物形象,直到陶缸上的鹳鱼石斧图出现,中国远古绘画才表现出成熟的技法和复杂的构图,因此被认为是中国绘画史的开端。

鹳鱼石斧图整幅约占缸体表面积的一半,画面真实生动、色彩和谐、古朴优美,极富意境,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

画的内容分为两组:左边画的是一只圆眸、长喙、两腿直撑地面的水鸟。它昂着头,身躯稍微向后倾,显得非常健美,嘴上衔着一条大鱼,面对竖立的石斧。

这条倒霉的大鱼被认为应该是一条白鲢,此时它已经一动不动,只有尾巴似乎还有晃动,显出最后的挣扎。而白鹳也赢得不轻松,起码大鱼很重,所以鹳的身体略微后倾,保持住重心的平衡。由此可见古人观察入微,并掌握了相当的力学知识,使得整个画面简洁自然又非常生动。

右边画的是一把竖立的装有木柄的石斧。石斧上的孔眼、符号和紧缠的绳子,都被真实、细致地用黑线条勾勒出来。

因为木头很难保存下来,现在发现的远古时代石斧都只留下斧头,学者们对当时斧子的构成和使用方式曾有过各种推测。通过这件绘画,可以看出古人可以非常精细地组合和使用斧子。

斧头呈圆弧刃,与已经发现的穿孔扁斧相近。斧头似乎是穿入斧柄内,也可能是绑在斧柄的单侧。斧头上有一个穿孔,木柄上也有四个穿孔,应该都是用于皮条穿过绑住斧头和斧柄。

斧柄下部画了一片交织线,可能是缠绕在斧柄上的麻布,用来保护握斧的手心不被划伤,也可能是用尖状物刻出来的刻纹,增大斧柄的摩擦,防止手在挥动斧子时滑落。斧柄末端还有攥头,便于使用斧头时更用得上劲。

在斧柄中部画有一个黑叉,在年代更早的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出土的彩陶上,也曾发现过这种符号,因此这应该是仰韶族群的一种专门符号。

有学者认为,石斧是权力的标志,白鹳和鱼应是敌对两族的图腾,鹳衔着鱼,表示一族战胜了另一族。这件大缸应是鹳族首领的瓮棺,后人用图腾与权力象征的武器来组合来出重大历史事件,纪念首领的英雄业绩。

还有的嫌不够过瘾,干脆说这件缸的主人就是黄帝,因为传说黄帝在黄河中游,以鸟为图腾,那被打败的就是炎帝了,因为他在黄河支流的渭河流域,传说以鱼为图腾。

不过还是有学者实在看不过去了,强调图腾的概念来自美洲印第安人,中国远古时代不一定也有把某种动物作为本族象征的图腾传统,大缸上的画更应该是当时人们对源于生活的艺术理解、想象和表达。

在古人没留下文字说明和现代人还不能穿越的情况下,对图画含义的解读只能是各说各话了,不过图画的艺术价值却是公认的。

鹳身整个涂抹成白色,表现出鹤的轻柔白羽,犹如后代中国画的没骨画法。石斧和鱼的外形则采用勾线画法,用简练、流畅的粗线勾勒出轮廓。斧、鱼身中填充色彩,犹如后代中国画的填色画法。

而且当时的古人已经懂得用艺术夸张来渲染内容,所以自然界的鹳的眼睛本来是很小的,但图中却画得非常大,几乎占了整个脑袋,显出鹳的精气和胜利的炫耀。而且鱼的眼睛基本看不到,显出鱼已经无力挣扎。齐白石曾说,中国画的精髓就是在似于不似之间。由此看来,时间长河两端的艺术家们,对中国绘画都有同样的认识。

这幅画气势宏伟,体现了中国史前彩陶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而且具备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画法,标志着中国史前绘画艺术由纹饰绘画向物象绘画的发展,被认为是中国画的雏形,因此也就成为195件不可出国展出的珍贵文物之首。

关注我们

与照耀同行ID

walkingwithshining

与历史、文化同行,与自然、美好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