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养育好一个孩子?不要错过他的3岁、6岁和12岁,是关键期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2-05-08 发布于北京
点击播放 GIF

如何养育好一个孩子?不要错过他的3岁、6岁和12岁,是关键期

如何才能养好一个孩子?这是困扰很多父母的问题,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容试错的一次实践。教育出一个好孩子是父母和孩子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仅靠一方是完全不能独立操作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起到主导作用,父母起到引导作用。

最有用的方式就是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够系紧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心理纽带,从而引导孩子更好地成长。

现实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父母忽视了与孩子的心理交流,而更加注重物质条件上的满足。这其中,有的父母认为和孩子深入交流起来很尴尬,没有必要,他们认为很多东西是不需要明说的;有的父母因为经济压力较大在外奔波,无暇顾及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有的父母是本来就没有要与孩子沟通的意识,也就是不把孩子的心理交流当一回事。所以,大多数在原生家庭里情感缺失的孩子,都会在其他方面寻求补偿。

其实不然,父母与孩子间的情感交流、心理互通刚好就是养好一个孩子的关键。孩子生来就被父母哺育,原生家庭里的生活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行为、三观的建立。

所以,父母从孩子出生起,就应该与孩子建立心理连接点,让孩子在有爱和谐的环境下长大,那才是养好一个孩子的制胜之法。

父母要养好一个孩子,也是有几个关键时期的。

三岁以前是陪伴时期。

小宝宝刚刚出生,离不开人照顾。而最好的人选绝对不是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而是父母。都说孩子不能隔代教育,因为父母辈所生活的时代和我们现在的宝爸宝妈们生活的时代是不一样的,成长环境、生活方式会造就不一样的育儿方式。

三岁以前正是小孩子认识世界的关键期,谁教他认识世界,那么世界在他眼中就是什么样子的。

父母在陪着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眼中的世界,而且教育方法肯定也在与时俱进。父母陪伴照顾孩子三年,肯定会在孩子心里汇聚成一股暖流,因为有父母陪伴成长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父母也能明白照顾、养育孩子的不易,孩子也能获得完整的父爱母爱。

在这个关键期,如果父母陪伴孩子一起成长,那么孩子就会在心理上对父母形成心理依靠,而且对父母的认可度和亲和度都会提升,有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陪伴时期的付出也是教育过程中的地基,只有地基稳固,才能教育出一个好孩子。

除了心理上的引导,还有行为上的正确指引。这个阶段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错,不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需求,只能用哭闹来表达不满,这个行为是最常见的。所以父母要告诉孩子怎么表达需求?怎样去正确表露自己的情绪?

让孩子意识到并不是任何时候的哭闹都会得到满足,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需要,教会正确表达自我。

三到六岁是孩子性格奠定期。

这个阶段的小孩子已经知道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需要了,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容易和父母发生分歧,这将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历练成长的关键期。

这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如果父母管教太过,孩子可能叛逆;如果父母对孩子太放松,那么父母在孩子面前也会少一层威严,让孩子太放纵。

所以父母要在这个时期让孩子培养出好的性格,也是需要在自己身上下足苦功夫的。如果这个时期教育不成功,那么后面就会越加难以和孩子沟通。

这时候的孩子很容易对父母的安排产生反叛心理。比如:妈妈给买的衣服颜色不喜欢就不穿;爸爸让他立马做作业的时候也会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做;

被父母说了一两句后会回呛几句。这些都是正常现象,需要父母及时引导孩子怎么正确认识自己的想法,并且体谅和理解父母的关心。

但很多小事堆积在一起,父母也很容易忘了与孩子进行沟通,反而可能打骂、甚至棍棒相加,这些都是错误的管教方式,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这一阶段,父母一定要谨记是孩子性格的形成时期,对于孩子的不满要合理化,引导他养成温柔谦虚的个性,懂得体谅他人的不易。父母和孩子要想关系好,合理教育、塑造性格的这一步是关键。

六到十二岁是道德培养期。

这时候的孩子已经能自己判断什么是对错,能和父母好好沟通。但是刚刚步入义务教育阶段,有独立意识的孩子将会遇到不一样的孩子,他们之间会交流,会产生思想的碰撞。

这个时候他会产生疑惑,为什么他可以这样做?而我的父母说不可以。所以在这一时期,孩子的思想道德方面都会经历考验。

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三观需要父母在这一时期加以引导。孩子从学校回家,可能会问父母各种问题,这种时候父母很容易表现出不耐烦或是忽视。

因为这个时期刚好是孩子接触群居社会的第一步,他对很多东西都感到好奇,可是他能问的除了老师,就是回家朝夕相伴的父母。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怎样做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慢慢告诉孩子世界是五彩缤纷的,除了自我认识里的,还有不知道的样子。

那么就需要去探索,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坚守自己的道德,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才能在这一时期奠定好孩子对世界的看法,为之后遇见更多的人做好准备。

十二到十八岁是认知成熟期。

这时候的孩子已经慢慢长大成人了,很多东西已经不需要父母再去帮他做决定,自己可以做出独立判断并去实践。

同样地,也能接受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这个时期的孩子三观逐渐建立,很多事情父母可以逐渐放手。

这刚好是孩子的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容易叛逆,需要父母用沟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引导孩子去正确认识男女关系,了解情感需求。

养好一个孩子真的很难,需要父母一步步地用平和沟通的方式加以解决亲子问题,孩子才能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并了解自己、把握自己,对世界有新的看法的同时坚守初心。父母和孩子双方共同努力成长方可系紧这根纽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