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道长彻夜长谈:《道德经》被曲解,都是无中生有惹的祸

 wlr6688 2022-05-08 发布于黑龙江省

姜钧(谢先铭)先生每次谈起李海波“悟道”的事,都会令我震撼,因为聪慧如斯的李师兄都用了10年的时间才研究透他的无极图、中级图、太极图、修真图等,况乎我辈?

李海波何许人也?他少年时即投师姜先生,朝夕研读《道德经》,20多岁就在北京大学作《道德经与策划大智慧》学术报告;而立之年完成了《势》《道商》两部著作,开启了“中国式经营智慧学”研究先河,如今是国际道商文化研究院院长。

李道长彻夜长谈:《道德经》被曲解,都是无中生有惹的祸

引自“快懂(头条)百科”

如果不是讲学,他通常的谈话从不长谈高论,总是平和而沉静,表示他在倾听与接纳。他不吸烟不喝酒,但是昨天下午,却把我叫到一旁,约我小酌,还要跑到密林深处的草庐,他看我纳闷,随口道:那不清静吗?喝多了就在那睡,没喝多就回来。我很感动,把师父送给我的一瓶好酒拿了过去。

他关上门,神秘兮兮地拿出一包“白沙和天下”附耳道:我还不是仙,那瓶白酒和这包烟都是你的了,我还是喝点药酒吧。没别的事,就想聊聊老子。我问咋还那么神秘?他说来到桃花源,咱也来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有你我,直接穿越到老子生活的春秋时代。

坐定后,他问我:“你对《老子》的理解很独特。我有几个思路,跟你探讨一下:道生一……生万物是什么意思?”

李道长彻夜长谈:《道德经》被曲解,都是无中生有惹的祸

为何这么问呢?不就是道生成一个原点,然后一而再,再而三地产生万物吗?万物都是从无到有,从微弱细小发展而来,这在《道德经》中是有逻辑依据的。

他未置可否,但从他凝重的表情中,就读出了他的否定。但是他并没否定:“你的解读思路也许不错,但是不是老子的思想我却不敢肯定。”

我很纳闷:“难道不是吗?所谓道生一团气,气分而成阴阳二气,阴阳激荡而成和气,万物于是生发”,这只是宋代人沿袭稷下黄老道学的观点。”

李道长彻夜长谈:《道德经》被曲解,都是无中生有惹的祸

他依然很沉静,平缓的语调对于那一刻的我来说,简直是石破天惊!

“这段话的断句还可以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段话听起来十分熟悉,杭州的钟树锋先生也是这么说的,难怪是同门师兄弟。而五年前,我随谢先铭先生去襄阳,张璞先生也是这么断句的,并且把“道可道非恒道”断句为“道可,道非,常道”等,乍听很新鲜,细究却无新意。于是我问这么断句的依据,因为谢先铭老先生也没这么断句啊!

他说,断句还是近代才有的,古文没有标点符号,但并不是没有章法可循,除了弄清楚名称、动词等以外,一个重要的依据即是“虚词断句”,“其、盖、凡、唯、夫、则、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后面也可以断句。但是“道生一”章,一个断句词都没有,你可以这样断句,这样理解,别人为何就不能那样断句,那样理解呢?

李道长彻夜长谈:《道德经》被曲解,都是无中生有惹的祸

听他这么一说,果然有理。那么“道,生一一”又该如何理解呢?

这一次他笑了:《道德经》里一样有逻辑依据啊,你看: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他这么一断句,我越发地惊异,是巧合?还是他们都受到某种点拨?“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的句式,在这种二人对坐的夜晚里,真的让人头皮发麻。

他看我凝神屏息,就说:“我知道你一直坚持以老解老,我也是。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何不尝试着借鉴呢?可否放下书本一段时间,穿越一下想一想,老子通过这样的文字,是否要告诉我们:文字只是认识天道的工具,道理却在一个“观”字上。

李道长彻夜长谈:《道德经》被曲解,都是无中生有惹的祸

“你的意思是要表达'指月之指’吗?那个跟老子思想能扯到一起吗?

“不是。因为文字确实没法说清楚'道’的根本属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

如果说,刚才他那平缓的语调里尚有一丝温和,那么现在我越发地感受到了一股凉风围绕了我,让我发冷,甚至有一种诡异萦绕在草庐周围。为何文从字顺的断句,现在被支离破碎成这个样子?

更可怕的是,他接着就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断成“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的“人”呢?

李道长彻夜长谈:《道德经》被曲解,都是无中生有惹的祸

十几岁就熟背《道德经》,在老学界鼎鼎大名并开启“中国式经营智慧学”的道商文化研究院院长,居然会如此断句《道德经》,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开始产生排斥感,但我仍然不相信这就是他的解老思路,因为我看过他的解老书,我只好请教他这样断句的依据。

他似乎对我的问题不感兴趣,自顾自地说道:无就是无,有就是有,怎么会“有”和“无”“互生”呢?你是否认为无中生有,有中生无?如果这样,那又如何理解“二者同出,异名同谓”呢?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从万物的来处说的;“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是从万物的归处说的,万物的生灭本身只能说明万物“有无”的存在过程,而并非“有无生”的存在状态,是“共生”,不是1生2,2生1,那是易道阴阳之说,而非老子“有无相生”之道。易道强调转化,老子之道强调“同出”。所谓“有无相生”是说二者同生,二者缺一不可称“无”,缺一也不可称“有”,这是老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比如善不善,美恶、难易、长短、高下等等。

所以,拿易道来解释老子之道,是解不通的,人们把有无相生理解为相互转化,都是无中生有惹的祸。

这段话我是十分赞成的。找到了共同点,我俩连喝两杯。

李道长彻夜长谈:《道德经》被曲解,都是无中生有惹的祸

因此我也试探着问他:能否说说为何不能“以易解老”呢,《易经》不也是道家经典吗?

他说:“易道以道阴阳”,老子之道“以道物性”。借鉴当然可以,但是不能互解,互解容易导致曲解。这二者没有是非,不分高下,如同男女同样是人,无是无非,所不同者“性”也。魏晋玄学家的“以易解老”“以老解易”的探索,丰富了中国哲学内涵,却为老学、易学都挖了个坑,是个弥天大谎,是对老子思想的栽赃与陷害。

这样的理解才是能够接受的,因为我一贯主张:以老解老,经内求解。

但是,他突然冒出一句“无为”,其实就是“不劳作”,“不劳作”就是“不为”。说完就盯着我,等待着我的反应。

李道长彻夜长谈:《道德经》被曲解,都是无中生有惹的祸

我反问道:朱熹把“无为而无不为”理解为:明里什么也不做,暗地里什么都做好了,因此说老子是玩权谋的。那是朱熹的曲解。实际上,“无为”是在“无”处的作为即在事情初始状态下的作为,老子说“无名万物之始”,无是初始,同义词还有:安、未兆,脆、微、弱、细、小等等。因此“不作为”不能等同于“无为”。

“是的,通过在无、安、未兆等等情景下的作为,即“为之於其未有,治之於其未乱”,才能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不道行为。老子说“用之不勤”“终身不勤”,都是这个意思。但是,你细想想,如果站在“无为”的角度细想想,它就是要在事物初始状态下的作为,正是为以后的“不作为”而“为”。因此这个“不作为”在含义上其实无异于“不作为”,只是人们习惯于把“作为”理解为积极进取,把“不作为”理解为消极遁世而已。

李道长彻夜长谈:《道德经》被曲解,都是无中生有惹的祸

后来的交流,越来越能接受了,但是对以上那些经文的断句依然不明就里,甚至深度怀疑,当我继续追问他断句的依据时,他突然间哈哈大笑:我是拿别人的观点来跟师兄探讨的。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道生一”的思维,从东汉魏晋以来,准确地说,从王弼开始,经过南北朝玄学之风的熏染,造成唯我独尊的王者思维模式,加上“国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的说法,导致了天子代天宣化、替天行道的教化思想,束缚了人类的思想。

因此有人认为“道生一一”,比“道生一”具有开放、包容和平等的思维,所谓天地与我为一者,就是要传递这样一种信息:作为万物母,道生了一个又一个直至无穷个“一”,你刚才说的道生一个原点,很有借鉴价值。

李道长彻夜长谈:《道德经》被曲解,都是无中生有惹的祸

而自古以来人们理解的“三生万物”就是万物从“三”而来,却忽略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累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这个从原点到发展壮大的过程。因此他们认为,万物不可能一下子都从所谓的“三”中生出来,他应该有个时间顺序,所以是“道生一一”,而非“道生一”。

那为何不说明上述观点是引用别人的呢?为何搞得那么神神秘秘的?

他坏坏地大笑:我要是说是别人的观点,你还会用心吗?要不神秘点,勾不起你的兴趣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