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辞职七年

 春天的花开Iris 2022-05-08 发布于四川省

To Myself .

突然发现辞职已七年。

在我眼里,7是个独特而神秘的数字,一周有七天,光谱有七色,音乐有七个音阶,还有宗教中的什么七宗罪、七级浮屠等等不一而足,之前还读过一本号角图书奖的获奖儿童文学作品《7的魔力》,也提到7的各种神奇之处。

华德福教育认为人有身、心及灵(body 、soul、spirit)三个组成部分,把人的发展分为7年一个阶段。这样看来,虽然我”年事已高”,但也算是正好结束了一个阶段的认知成长之路。心里一激灵,赶紧写点文字来记录这段摸索前行之路。

回想起七年前最后一个工作日,部门的伙伴们一起吃饯行饭,我的直接老板(也是女性)举杯说:你做了一件我们大家都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碰杯的刹那间的恍惚,现在仿佛还触手可及。

我并不是那么无畏的。要说辞职的念头是娃生下来就有了(小满85天我就上班了,90天就带着吸奶器出差了,不想辞职才怪),但仍旧不断地出差不断地加班,纠结到他七岁(又一个7),不能再坚持下去的原因很简单,工作负荷太重,人过于疲倦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突然就无法接受自己的人生就这样过下去的绝望了,不惑之年被这个困惑捆绑到简直无法呼吸。于是决定先踩个刹车给自己一个Gap Year ,谁曾想最后居然变成了Gap Years了呢?

如果你没有经历过那种15+年的职场经历都是在各种学习、考试、加班、出差、各种复杂的外部内部规则下工作的经历,你怕是很难理解那种突然获得自由后,面对如此巨大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空洞与恐慌的。

原先以为有大把时间可以做的事情突然都会变得无趣了,时间太多不知道做什么好,我的颓废与挫败超过自己的想象。

当然,最终我还是从这一团混乱的虚无的泥沼中爬了出来。这中间,我学过古筝,虽然笨得惊人,但还是能弹两首简单的曲子可以自娱自乐;学过粉彩画,虽然画得僵硬呆板丑得伤心,但也算是尝试了一把;上过身心灵修行的课,越上越觉得人生极其虚无和空洞。

这时偶然注意到一个儿童阅读公益组织招募公益讲师,就写了一封邮件。然后,运气极好地,我参加了这个培训并第一个通过了考核,重要的是我发现了自己真正的热情所在,找到了愿意投入全部精力来做的事情。从这点来讲,我是真的运气好,毕竟不是谁都能从极速飞奔的生活节奏急停下后就能找到自己的新的心头好。

从零开始的这七年,让我拥有了两段完全不会有交集的人生。这是何其有幸!

尽管之前的工作经验、资历资格证书等全部无用,但我还是凭借热情走向了这段人生的不确定性,一切靠自己搭建、思考、探索,全新的一切都依靠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阅读。但是一如赫拉克利特所说:你是你选择的集合体,日复一日,你的选择,你的行动,成了你

过去工作的理性和严谨,去各地做内部培训练就的“培训师”范儿,有计划地完成目标的韧劲,都让我逐渐抛掉了并非科班出身带来的不安感。

 回想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好像一切都在为今天做的事情铺垫。

作为一个从小就渴望读书,看见有字的任何东西就两眼放光的我,在遥远的边塞农场,我连《解放军日报》、《武林》杂志甚至我堂姐的中学课本都不放过。初中是有幸遇到一位来代课的在团场教育科工作的老师,他的书无限地向我开放,几乎所有他有的名著,看得懂、看不懂的我都读了,甚至现在看到都没有勇气重读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还读了各种文学期刊,比如《收获》、《十月》、《钟山》、《花城》,我相信那些读过的文字已经融入了我的身体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原来做自己喜欢有热情的事是这样的感受!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从来没有像这样明确过自己不想要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摒弃掉不合适我的东西,哪怕是曾经在三年多时间里投入全部心力的的迷你创业。学会做减法让我更轻松地投入到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中。

我学会如何利用自己的自由了。

最关键的是,这样的自由时间里,我能够真正关注到家人。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陪妈妈一起吃午餐,当她有不舒服可以随时带她去医院;我关注到以前根本顾不上的队友,要知道以前我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大家都是成年人,各自管好自己不要给对方添麻烦就是最大的爱了(好过分!);我更关注到了小满的成长,我陪他参加一整年的森林之子活动,我为他读书到四年级,这好像都是小事,但确实是点点滴滴的真实生活。

我当然不是想讲辞职有多好。我想表达的是,发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找到自己真正愿意投入热情去做的事情是一个人终其一生的大命题。

而我,居然幸运地找到了。

现在,自己读书,一群孩子一起读,影响一群大人读,再影响更多孩子读,这些就是我最为热爱的日常。我经常会在带领完一场读书会后,感觉童年的我好像就站在身后,轻拍一下我的肩膀说:Good Job!


豆瓣|春天的花开Iris

新浪微博|春天的花开Iri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