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贸:我们是不是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

 两又同齐 2022-05-09 发布于新加坡

文/两又同齐

01

某日早晨,小儿兴致勃勃的想要带着老师前几天奖励的阅读之星的勋章去幼儿园。其实本来没什么的,想带那就戴在校服衣服上就可以了,而且也不碍事,但是在戴着这个勋章之后,一路上就开始不断的询问:

“妈妈,我戴着这个可以跑步吗?会不会掉下来”

“妈妈,我戴上这个中午可以睡觉吗?”

“妈妈,我戴上这个如果磕碰是不是会弄坏?”

“妈妈,如果别的小朋也要戴该怎么办?”

“妈妈,我戴这个,老师上课的时候会收走吗”

........

在我回答完一个问题后又开始接着询问另外一个,于是我总结到:“你如果有这么多顾虑和担忧,那就干脆就不要戴这个勋章去幼儿园了。这样什么问题也不存在了。”

小儿说“我还是想戴着去”

“那你就不要问这么多问题了,也许这些问题一个你也遇不到。等做这些动作或者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想着怎么尽力保护好它就行了。而不是抛出一系列的问题让我回答。”我接着说到,“如果你感觉自己解决不了,就不要去戴,戴上了,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在这里给出很多假设让我出主意。”

于是,小儿终于闭上了嘴巴,这一话题告一段落。

02

同样,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是不是也经常陷入一些自我设陷中。比如当我们回客户邮件的时候,会问自己要不要回,怎么回呢?我回过去后客户又说别的该怎么办呢?于是我们在自我假设,和自我设陷中不断的徘徊。

比如我们在发布一些产品的时候,会无端的揣想,发这些东西有用吗?没有用的话不是白费力气吗?发多少才能有效果呢?

比如我们在跟客户沟通询问付款的时候,会遐想:客户会不会烦啊?怎么说客户不会生气呢?该怎么张口呢?这么说有什么不好,那么说会带来什么负面的影响等等。

我们总是在太多的顾虑和犹豫中浪费了很多时间,最后好像啥事也没做,时间还溜走了。

我们常说凡事抱最大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两全其美的事情,也没有那么多百利而无一害的选择。

所以凡事我们只需要问问自己,我想不想做,我能不能承受这个最坏的结果。如果我想做,并且可以承受最坏的结果,那就放手一搏。如果我们想做,但是接受不了最坏的结果,那就干脆放弃,再想别的办法。

03

自然我们能接受最坏的结果并不是说直接奔着这个结果去的,而是在自己拼尽全力无能为力后导致的最坏的结果,我们是否可以承受的起,如果结果比预期的最坏的要好,就相当于我们已经成功了,不是吗?

比如当我们给客户报价的时候,最坏的结果就是客户看到报价觉得太高不搭理我们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客户降价,可以给优惠,可以让客户看产品品质,如果这期间客户考试回复,那就是还有希望。如果客户一直未曾回复。那就最多失去一个客户而已。对自己本质没有什么影响。最起码我们知道了对于这个地区的客户再报价的时候需要将价格往下调整一些。

就像小儿戴着勋章去幼儿园,这期间也许半路上就会掉了,而自己不知道,也许会完好无损的回来,最坏的结果就是这个东西坏了,丢了,找不到了。如果自己做好了接受这个最坏打算的结果,那就不要有太多的顾虑。

如果事情比我们预期的还要惨,这时可能会很痛苦,但痛苦的程度肯定是要比你没有逾期的时候要低一些。比如你看好一个项目,然后开始进行投资,你心里最坏的结果就是这些投资的钱打水漂了。但是事实上,这些钱真的打水漂了,此时,在你的预想之内的事情你是没有痛苦的。但是如果钱不仅打水漂了,自己还惹上了官司,或者累出了一身病,此时,你是很苦恼的,但是苦恼的也仅仅是后半部分。但是你一直抱着成功的心态去做这件事情,结果却是钱没了,人也得病了。这个时候的心理痛苦要远远高于前两者的。

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可以降低自己的期待,做好最坏程度的接受准备,如果做的事情超过好的预期,我们会很兴奋,如果事情比坏的预想的更坏,我们也不会太痛苦。最忌讳的是我们想了很多,最后也只是想了很多而已。

上一篇:

外贸:如何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