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碾麦场记忆

 费娜希雅 2022-05-09 发布于江西省

  近十多年来,家乡农村已经很少再能见到以前小时候的那种碾麦场了。碾麦场,就是夏忙期间农村用于堆放、碾打、晾晒麦子的专门场地。碾麦场主要用途之一就是碾打麦子。碾麦是指让麦子中的麦粒脱离出麦穗的过程,是夏忙时庄户人的一种农事活动,是农人们的一件大事。每年到了夏收时节,把麦子从地里收割拉运回来堆放在麦场上,摊散开碾打完扬干净晾晒干直至收仓后,才能算是真正的颗粒归仓了。

  每到麦子成熟季节,把地里的麦子收割后,先是从田里用架子车拉运转移回来,堆积在麦场里。然后,选择一个晴好的日子,再将麦子平铺散开在麦场上,后用碌碡在上边滚动着进行反复碾压,直至让麦粒脱离出麦穗。这其中有着固定而科学的一整套程序,主要包括摊场、碾场、翻场、起场、扬场等一系列繁琐冗长的工序。

                           摊场

       先说摊场吧,夏天的天气多变,碾场的时间,必须要选择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农人们一般都是早上起来看天色不错,或收听天气预报没雨时才决定摊场。所以,每到三夏大忙时节,关注天气,收听天气预报是庄户人的头等大事。那时,没有电视和手机,获取信息渠道非常狭窄。有经验的老人往往会凭经验看云识天气;家道殷些实的,会有一台收音机,就有了了解天气预报的方便渠道;大多数家廷则通过按时点收听自家小广播去了解天气好坏。

         每当天刚放明,家里的男主人就操心着睡不住了,会早早地起床。听了天气预报后,抬头看看东边的天空,观察到天气晴好,就决定当日可以碾场。

         一大早,在家人们还未起床时,心切的主人就操起扫把出门去槾场。槾场就是把整个麦场场地用大扫帚全部都清扫一遍,清理掉上边的枝叶杂物等,让场地干净些。槾完麦场后,太阳照上一个多时辰,这样能使场面干燥一些,不至于碾场时把麦粒挤压进场面里去。趁着太阳照耀的间隙,全家人吃早饭,为中午的紧张的碾场工作作起了准备。

        早饭后,全家人齐动手携带着碾场所要用到的工具前往麦场,准备开始摊场。摊场时,先是由家长估摸着在麦场的正中央位置竖起一捆麦捆,作为将要摊开麦场的中央基准点,随后众人们就可以围着中央方位开始进行摊场。

        摊场,为的是把原来收割拉回来堆积或者竖立晾晒着的麦捆放倒、散开、搞乱,然后均匀地摊在麦场上,这样才好进行碾打。摊场是有一定讲究的:先是把麦捆从场地边麦垛上拆下来,再用架子车拉或者手提着拖至场地中央,放倒并散开。摊场中,麦穗可不是随便无目的地乱放,须把麦穗一律朝着圆心,解开麦捆上的靿后,再用手把麦秆向两边拨拉着摊散平铺开来,用手把粘连在一起的麦秆拨开摊平整,摊散中,还要保证让麦捆中间的麦穗暴露出来,一层压着一层,摊开的麦子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摊开的圈子会由小逐渐变大,由里边向外边,一直向后倒退着,直到麦场场畔为止。


                           碾场

        早上摊好场后,还不能直接来碾,为了保证碾场的效果,要让大中午照照,使潮湿的麦穗尽可能干燥些。夏日的太阳,骄阳似火,天上的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阳光照耀的时间,人们逮空歇息片刻。晒上半上午,中午大约12点过后,太阳最毒的时候,就开始碾场。碾场所用的主要农具是碌碡或者碾子。用它们碾场各有利弊:碌碡短而粗,碾压的着力面小,重量大有力度。碾子细而长,碾压的面积大,可是却重量轻效果差一点。

         碾场了,大人们套上碌碡或碾子进场了。小时候,我所见到的碾场基本都是用牛拉。麦场上,碾场的大多都是家里的男人,只见他站在麦场里,一手牵着续长了的牛缰绳,一手执鞭,不停地吆喝着,牛拉着碌碡或碾子在摊开的麦层上“咯吱咯吱”一圈一圈地转着圈。所转的地方要充分照顾到每一处麦子都能被碾压得到,转上数十圈,再反转进行碾压。一般“碾场”的人手上还拿着一个物件,叫“粪笊篱”。有时候转着转着,牛尾巴就翘起来了,碾场的人眼疾手快,得赶紧把“粪笊篱”伸过去,接住牛的屁股,以防牛粪拉到麦子上。

        碾得差不多时,“碾场”人一声吆喝“翻场了”,并把牛赶到麦场外喝水歇息。这时,就会从麦场周围四面八方的阴凉处钻出一群男男女女,手持木杈开始“翻场”,即把已经压平的麦秆翻过来让继续碾。这期间,还要翻几次场,即用木杈把摊起的麦子翻几个过,让它充分晒干晒透。翻过场后,麦秸秆显得又蓬松了,让阳光照耀一会,继续又碾,这样反反复复碾打三四遍后,麦粒终于脱下来了,场就碾好了。

        以前,像这样牛拉碌碡碾场,效率实在是太低了,一天仅可以碾一场而已。大量的麦子来不及去碾,就只得先暂时摞起来,把麦捆叠放着一层压着一层摞成麦跺子。夏忙的活路是连收带种,地里的活路也不等人,要急着早点去下种,玉米可不比其他农作物,早种一天,后边长势就是一个样子。所以,经常是场里麦子还来不及碾完,就得又去安排地里的活路,等地里的玉米种植上出苗后,有的村庄的麦子还没有碾完。这样,由于堆放时间太长,或者麦跺顶部遮盖不严实如果被淋了雨,拆跺子时常会看到拆出来的麦捆都已经被捂地发热直冒热气。有时被捂过的麦子,就出现出芽状况,这种见雨受损的麦子磨出来的面粉没筋使不劲道,吃起来有的粘牙。

         大队有了拖拉机后,碾场就快得多了,拖拉机挂上大碌碡,开足马力给足油,“突突突”跑得欢,一天就可以碾上好几场,碾完这家后就又开向了另一家麦场,几家轮换碾。

         过去,气候要比现在湿润,碾麦天肯下雨,常常是有人刚把麦子摊好,哗啦啦一阵大雨,就碾不成了,得需要几天晒干后,才能再碾。


                         翻场

        当场碾得差不多时,听到捉碌碡人的起场号令,躲在阴凉僻静处正嘻哈说笑谝闲传的妇女们就迅速起身,纷纷走到麦场的外围,有序地一个跟着一个,手持着木杈开始“翻场”,摊场是从内圈往外摊,翻场却是从外圈往内圈翻,即把已经压平的麦秆从外圈往内圈翻转过来继续碾。有时翻场的人啥工具都不用,干脆就用手抓起一把最外圈的麦秆底部,把压在下面的麦秆猛地翻起,再向身体的右边一扔,把底层翻到了表层。这样,下面的麦子翻到了上面,朝里的麦穗也就朝外了,圆心就空了出来,圆就又变成了一个大的圆环。

        翻场场面很壮观,几十号人一个接着一个,围成了一个大圆,而吆牲口碾场的男人们和牲口会一起去歇息片刻,牲口有时还会额外得到一顿美味的加餐。

        麦场上翻场正欢,偶尔不远处来了一辆自行车,大声吆喝叫卖着“甜冰棍”,头顶火热毒辣的太阳,叫卖声给随大人们忙活着的孩子造成了极大的诱惑,他们多么希望家长能给自个破费买上一根,润润嗓子甜甜嘴。以前那种“冰棍”好像是白糖水冷冻起来作的,就是冰和甜而已,大概一毛钱一根,就是这样便宜的东西,在那时候如想吃上一根,都成了农家孩子的奢望。

        翻过场后,被压实的麦桔又显得蓬松起来,这时,麦穗上的麦粒还没有脱离干净,还得要让大太阳照耀着,再去碾压,反反复复几次才可以。


                         起场

         麦子被反复碾过几遍后,当麦秆基本变成麦草、麦穗上再也无麦粒留存时,就该是起场环节了。

         起场,一般都是在午饭后才进行。这时,麦子经过反复几次地重复多次碾压,都已经脱离麦穗,麦粒和麦草混杂在一起。起场,就是要用木杈把碾实的麦秸挑起来,在空中充分抖动抖动,以防麦粒携裹在麦秸麦草里。

        起场,所用到的工具主要是木杈,人们用木杈挑起一撮麦草,尽量在空中使劲地颠簸抖动着麦草,让麦草里的夹裹着的麦粒在抖动时掉落下来,然后把抖出麦粒儿那些干净的麦草拢起如坟堆般大小状,再用安装有轮子的大尖杈从麦草堆底下挑起,再抖动抖动,让麦粒都尽数落下,把上面一层较长的麦秸用大尖杈起走,把麦草堆放在麦场边空地处码放成麦草垛。然后,再用一种特殊木杈(比较密的四股杈)拾一遍麦草,把较短些的麦秸麦草也彻底清理掉。最后,麦场里剩下的就是厚厚一层和麦壳麦糠混杂在一起的麦粒儿,人们再用一种叫“推把”的工具把它簇拥堆成土堆状。


                           扬场      

         起完场后,最后一道工序就该是“扬场”了,扬场就是要把麦粒和混杂的麦壳分离开来。

         扬场,是力气活更是个技术活儿,并不是每个农村人都会扬场,扬场要把麦糠和麦粒彻底分离,需要借助风、技术和力气。扬场时,逆风站在麦堆旁,用六股木杈叉起麦糠麦粒混杂物使劲地朝逆风位左上方撇洒出去,抛洒出的混合物借着风势吹走了较轻些的麦糠,麦子较重,正好落在了左前方。

         扬场时,主要借助的是风力,夏天空旷的麦场有时风显得特别珍贵,并不是时刻都有的,微风时断时续,所以,扬场时,需要有几个人同时行动,当微风吹来时,应抓住短暂的间隙,五六把木杈一起发力扬起,不久,大麦堆就会渐渐变小了。

        扬场时,还得有人在前边进行折行,麦糠和麦子的连接处叫'行’(音hang一声),把麦糠那些杂物轻轻扫向一边,把麦子和麦糠分离开来就叫“折行”。在扬场时候,一定得要有个人在扬过的麦子上用扫帚轻轻去扫,以便捋去那些没有被风吹出去的碎秸秆、麦壳等。折行是技术活,既累且脏,折行的人行动要快,折行时,会有麦粒或麦糠不断落在头顶上,所以折行的人要戴顶草帽,操作时手脚麻利地在麦子落下的间隙,用大扫帚迅速轻轻捋过麦子表面,轻重缓急全凭经验技术掌握,这活一般多由手疾眼快的家庭麻利妇女去完成。

        如果风力争气,经过两三个小时的奋战,一个大麦堆就可以扬完了。如果微风不济,晚间无风,有时扬场需要半个晚上的等待,风来了赶紧扬,风住了,只能停下聊着天等风。有时半晚上等不来微风,为了不影响第二天摊场,就只能把麦子麦糠混合物使劲抛出去,以便进行分离。扬完场后,扬出来的麦子干干净净堆积如山形如坟冢,等着明天晾晒入仓!

             **********

         碾完麦子的碾麦场终于告别了白日的喧闹,变得寂静下来。月色当空的夜晚,人们躺在堆满麦堆的麦场上,说东话西,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夏日的夜空深邃而璀璨,凉风习习,麦场上显得格外迷人,那成堆的等待着晾晒的麦堆堆,让丰收后的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快乐得合不住嘴。还没有经过晾晒的麦子,晚上就不用装袋,不用运回家,全部都堆积在麦场上,各家各户都留人睡在空旷的麦场上看守着自家的麦堆,隔空拉着家常。碾麦场,这会又成了另一番景象,它成了大人们乘凉聊天的好去处,孩子们躲猫猫追逐玩耍的幸福乐园。

        后来,有了打麦机,很少有人再去碾场了,又有了联合收割机,麦子也都不用割回来进场了。

        现在夏忙,收割机开进麦田里,人们开上拖拉机,直接在田间地头拿口袋接上清理干净的麦粒就拉回家了。

         碾场,是老祖先流传的农耕实践中的重要农事,一个延续了几百年、数千年的农事活动形式,终结在“联合收割机”这个铁家伙手里,碾场终于走过其辉煌的一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碾麦场,那个农村祖先们留下来的独特风景,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定格留存在人们心中,成为珍贵永恒的回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