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孩子向钟南山院士学习什么?(话外篇之11)

 育子手记 2022-05-09 发布于安徽省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

 请点击上方蓝字育子手记关注公众号,

  感谢转发分享】

   教育孩子向钟南山院士学习什么?

2003年初春,钟南山院士作为医术精湛的救星,带领医护人员抗击“非典疫情”;

2019年冬末,“武汉疫情”,让钟南山院士再一次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

这让教育孩子的家长口中多了一个鲜活的榜样。

有的作者在文章中写道:“让孩子成为像钟南山院士那样的人,是读书的终极目的”。看到这里令人心情激动、心潮澎湃,许多读者也都支持这个观点,我也和朋友们一样,对钟院士万分敬佩。

钟院士的成长经历和英雄形象,的确让人高山仰止。只是,教育孩子以“成为像钟院士那样的人”,作为“读书的终极目的”,似乎有待商榷。

第一、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成为钟院士那样的人

疫情当前,84岁高龄的钟院士又一次临危受命,挂帅亲征、奔赴武汉。国家民族确实需要钟院士这样的人,但全国只有一个钟院士。

父母教育孩子向钟院士学习、期待孩子成为像钟院士那样的人,其本质就是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为某一领域最为杰出、最受关注的领军人物,动机是高尚纯粹的,蓝图是宏伟美好的。

英雄,可以作为榜样学习,但无法对标打造。孩子稍大一点后,家长和孩子就会渐渐明白:绝大多数孩子成不了钟院士那样的人。

第二、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德有用之人

近三十年来,全民对教育空前重视,但此次蔓延的“疫情”,就像一面放大镜,映照出人的品格高下、善恶美丑……也映照出教育的偏颇:过度重视成名成才,而忽视规则和道德……

在那些自私自利、行径无耻的少数人中,一部分就是读书人,有的还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所谓知识分子,他们不愿听从“国家让我睡”的号召,不愿意像张文宏教授说的那样“在家闷死病毒”,而是各种添乱,甚至违法违规,比如:发布虚假信息、故意传播病毒……等等。

这样的人即使成才了,也会是无德之才,甚至有可能成为社会的害群之马。

与那些不遵守规则的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奋战在疫情前线、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医护人员,在各行各业恪尽职守、提供保障的工作人员。他们不像钟院士那样出类拔萃和闪光耀眼,但是,因为有了共同的坚守和付出,才构成了扺抗疫情的坚强防线。他们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和品质,都是通过教育才能获得的,也是每个人通过教育和自身努力就能实现的“小目标”。

所以,教育的恰当定位和目标就是: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让孩子向善向美、遵守公德、敬畏规则;在此基础上,努力学习、不懈追求,成为不同行业的有用之人、有用之才——在国泰民安时有能力认真工作,在国家有难时有能力尽职尽责

第三、学习钟院士,要着眼于奋斗的历程和精神

在钟院士成名成家、成为英雄之前,他的成长轨迹,肯定是从一个普通孩子通过努力,慢慢成长为成绩优秀的学生——>刻苦钻研的学者——>成就卓著的院士。

从教育过程来看,感动时崇拜英雄、喊几句口号,人人都会;行动时惧怕苦累、找各种借口,节节败退。

因此,将孩子努力读书的榜样抽象化、功利化,是教育中的大忌;如何让孩子长久地保持奋斗精神,才是教育的难点和痛点。

近些年,有些孩子考进大学后,就迅速荒废学业,逐渐沉溺于吃喝玩乐,极少数人被淘汰退学,甚至堕落、犯罪。

这种现状,就是错误教育理念盛行的必然结果,比如:“苦读书苦一阵子,不读书苦一辈子。要想幸福一辈子,必须苦读一阵子”。

这种“苦读一阵子”就“幸福一辈子”的口号式教育,把刻苦与幸福对立、割裂,是极为短视和功利的。往小里说是“坑”,往大里说是“误国误民”。

请看钟院士这个“救国救民”的英雄是怎样炼成的:

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并留校任教;

19607月至19718月,担任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教研组助教;

19719月至200212月,一直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工作,从普通医生直至做到医学院院长和党委书记;

1979年至1981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及伦敦大学呼吸系进修;

199510月至199610月,公派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市麦吉尔大学作访问学者;

1996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

20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以上是从网上查到的钟院士求学和工作简历,可以看出他在工作期间包括退休之后,既没有满足于名牌大学的学历光环,也没有陶醉在过去的辉煌成就中,而是守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一直在医学界相对冷门的领域里,深耕细作、潜心修炼,才会成为一位令人敬佩、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勤于锻炼、体格健壮,成为运动健将;

勤于钻研、成果丰硕,成为中科院院士;

实事求是、敢说真话,成为值得信赖的专家良医。

正是有了耗时几十年的丰厚积淀,才让他有能力在两次国难当头时横刀立马,而他心中所想的肯定不是成为英雄,而是战胜病毒。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钟院士奉行的理念也是“苦读一阵子,幸福一辈子”,他能拥有那么高超的专业医术和高尚的家国情怀吗?他能在两次疫情中成为举国上下翕然称之、胥无异词的民族英雄吗?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孩子能够向钟院士学习的是,从孩提时代开始,就要“野蛮体魄、文明精神”,二者兼顾并长久坚持。

让孩子向钟院士学习,喊喊口号并不难,难的是在平淡的日子里默默努力,在知识的海洋中孜孜追求——这是像钟院士那样的英雄横空出世前必须经历的漫长历程,也是每一个立志成才的孩子毕生都要拥有的情怀和境界,更是所有家长应该明白的道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