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8年,徐海东回延安开大会,毛泽东告诉他:你只能算半个中国人

 新用户40828904 2022-05-09 发布于福建省
1938年8月,徐海东病倒在华北战场上,仗是打不了了,需要好好休养一阵子,因此回到了延安。延安是革命圣地,是红色首都,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终点,许许多多的八路军、新四军将领,都住过延安的窑洞,喝过延河的河水。
图片
10月,凛冬降临在西北高原上的延安,天气的寒冷丝毫没有影响延安城内的热闹气氛。救亡图存的口号,抗日救国的歌声,在延河边此起彼伏,而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也在延河边上召开着。
徐海东每日都会起得很早,洗漱完毕,吃完早餐,便会去一个大教堂。他不是去求神拜佛、祈祷保佑的,而是去参加大会的。
这一天,毛主席在大会上,用着洪亮的声音作着报告,题目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从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到共产党员的修养、纪律、民主等问题。报告快要结束的时候,毛主席语重心长的告诫与会众人:“学习的敌人是自我满足。要想学习到东西,务必要从不自满为起点。对自己,要学而不厌;对他人,要诲人不倦。”
会场的气氛,因毛主席报告的最后几句话,迅速热烈起来,尤其是那两个四字成语“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直接拉到高潮,笑声、掌声排山倒海。徐海东没有听清毛主席具体讲得什么,是因为他耳朵不是很好使,也是因为他本人没什么文化。待到会议中途休息的时候,他连忙拉住身边一位正要上厕所的同志:“毛主席讲学习的时候,说该对自己怎么样?那个成语什么意思?”
图片
那位同志憋得有些难受,便快速地说道:“'学而不厌’,意思就是不厌其烦地投入到学习中。”说完正要离开,徐海东不放手,又问:“后一句呢?后一句你还没说啊。”“诲人不倦”是指热情帮助同志,不要害怕麻烦。可以了吗,我真憋不住了。”
徐海东放手,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转动眼珠子,想要把这两句成语的意思记到心里。教堂院子里,大家三三两两,在一块打打闹闹、说说笑笑。这些大人物表现得跟中小学生下课一样,空气中弥漫着欢乐的气氛,你掏他的口袋,他拿你的烟。徐海东望见毛主席跟贺龙在一块,不知道说什么,还笑起来了。
徐海东凑过去,想听听是什么东西这么好笑。一听,原来还是读书的事情。他对打仗感兴趣,对读书没什么概念,没当一回事。出身贫寒、当过11年窑工的徐海东,没上过几天学,摸笔碰书的日子更是屈指可数。参加革命后,吃饭、睡觉、行军、打仗,学习的机会和时间更是没有,因而他隐隐产生“读书不重要”的想法。
徐海东转身欲走,觉得没什么意思,这时毛主席喊住他:“海东,一块走走吧。”贺龙也在一旁帮腔:“走,我们三个一起去外面散散步。”徐海东觉得可以,三人便一同往外走。路上,他们先谈论一下关于国内政治和战争,后来谈着谈着,就说到读书进步的事上。
图片
毛主席牵头说:“我国历史悠久,有三部小说是非看不可的,不仅得看,还得好好看。”贺龙好奇,问:“什么小说,值得主席这么推崇。”毛主席掰着手指头说:“《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你们都看过吗?”贺龙没出声,徐海东也不接话。
毛主席莞尔一笑,明白两人要么没看过,要么没看全,便使出激将法:“谁要是不看完这三本书啊,那就不算个中国人!”一听这话,暴躁的贺龙一下就跳起来,大声说:“我就没看过!反正我不是外国人。”贺龙的出身跟徐海东大差不差,没有学文化的机会,拿着亲戚家的两把菜刀就开始闹革命。
大概在1927年的时候,党中央曾想把贺龙派到苏联,去学习学习先进的革命思想和战争理论,他果断拒绝了,振振有词地说:“中国字我都认不全,留学苏联又得学俄文,有这功夫不如早点回家乡拉起一支革命队伍。”贺龙领兵多年,红2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师长,哪有功夫看小说啊,还是那么厚的三本。
听到贺龙说一本都没看过,毛主席也没说什么,转过头去问苦着个脸的徐海东:“海东啊,你看过那三部小说没有啊?”徐海东摇摇头,表示没有,又说:“就《三国》、《水浒》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和人物。书没看过,都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故事。”毛主席逗他一样,问:“那《红楼梦》?你是不是看过呀。”
图片
徐海东坦然回答:“知道这个书,但不知道它具体讲的是什么。”毛主席笑着说:“那你,那你算半个中国人吧!”贺龙听到哈哈大笑,用右手食指指着徐海东笑道:“看,半个中国人,哈哈哈哈。”毛主席说的是玩笑话,徐海东却放在心上了,他知道主席还是想自己多读点书的。
其实早在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徐海东就感到读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与毛主席、周恩来、彭德怀等同志见面,一起开会商讨军政事务,一起谈天说地,有时候一点话都插不上,话插不上就算了,有些话还听不懂什么意思,只能一个劲地笑,掩饰自己学识浅薄的尴尬。
徐海东在延安休养的同时,还入学了马列主义学院,学习马克思思想。学院要求学员必须通读一遍《共产党宣言》、《中国近代史》、《论持久战》等中外著作,哪有空闲时间读小说啊。
某一天,徐海东回到自家窑洞,有些闷闷不乐,他问坐在炕上看书的妻子周东屏:“那个,你看过《三国》吗?”周东屏好像没听清楚徐海东说的是什么,便没搭理他。徐海东笑着又问:“你看过《水浒》?”周东屏不太明白丈夫是什么意思,怎么一个大老粗提起这个。面对着妻子疑惑不解的眼神,徐海东有些得意起来:“还有《红楼梦》,你肯定也不知道吧。”
徐海东解释道:“毛主席讲了,谁没有看过这三本小说,不算个中国人。你呀,恐怕连我这号'半个中国人’都不如哩。”周东屏不是很懂丈夫从毛主席处传来的意思,说:“嗨,我们的文化少,革命的书都看不完,哪有功夫看这看那的。《红楼梦》我知道,写的尽是些小姐、丫鬟和一个男人的封建故事。没什么好看的。”
图片
徐海东毫不留情地打击起妻子:“你啊,就不要不懂装懂了,我还不了解你吗?毛主席说得好,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你找时间看看书,再跟我说这些吧。”周东屏有些幽怨地看着丈夫徐海东,我没嫌弃起你这个整天想着打仗的粗人,你倒是劝起我看书来,还是什么姑娘、少爷的封建书籍。
周东屏13岁就参加革命成了红军,做过人家家里的童养媳,没进过学校的门,仅有的一点知识是当小红军进被服厂缝衣服、后当护士学到的。周东屏原名周少兰,源于她救过徐海东一命,悉心照料,让他起死回生。后来交谈中,充满感激的徐海东说可以改名为“东屏”,意为徐海东的保护屏障。周东屏觉得有趣,便改名了,后来两人相知相守数十年。
周东屏对坐到炕头的徐海东说:“我看你这个人是犯痴了,毛主席讲的笑话,你认哪门子真啊。”徐海东不太认同,反驳道:“这虽然是笑话,但我们读书少,跟那些读书多的人比,只能算半个人呐。”周东屏开起了夫妻二人自娱自乐地玩笑:“嗨呀,你'半个’,我'半个’,两个一半不就是算一个吗?”徐海东闻言笑了起来。
徐海东的记性很好,一些东西只要进入他的心里,就会被他牢牢记在脑子里。毛主席的那个“半个中国人”的玩笑话,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延安有党校,有马列学院,也有鲁迅艺术学院,读书的人多,卖书藏书的少,要想找到让自己成为完整的一个中国人的那三本小说,实在艰难。
图片
有一天,新华社的一位干部,从大后方来到延安,特地来到徐海东家拜访。两人相谈甚欢,徐海东突然问起:“你看过《红楼梦》吧?”那名干部好生奇怪,领兵打仗的将军怎么突然问起这个问题,他回道:“看过。”徐海东坦率地把自己的问题讲出来:“我一直想看看不到,不知道那书里写了些什么。”
那位干部一听这话,就将《红楼梦》的故事娓娓道来,结尾时连连称赞说:“这书,中国有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名著,值得一看。”徐海东由衷地说了句:“我真想看看。”便托这位干部帮忙找找借借,不知道是什么问题,几个月过去,等到他要去华中新四军上任的时候,书还没见到。
临行前一晚,徐海东来到毛主席住处辞行,当说到自己在马列学院读到的一些书后,他提起那三本小说的事。毛主席一脸茫然,显然已经忘记这件事了。于是,他把当初三人的笑谈,“不是一个中国人”的故事说来。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勉励他道:“是要好好读一读,是该多学点文化。”
徐海东刚到江北新四军指挥部没多久,就病倒了。病情很严重,大口大口地吐血,军医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从阎王爷那里拉回来。身体稍微好转,但还不能带兵打仗,他就躺在床上啃书。对于徐海东来说,“啃书”,比打仗还要难一点。他啃得第一本书是《三国演义》这书厚实地很,跟个砖头一样。
图片
但为了让毛主席刮目相看,徐海东卧病在床,还是坚持捧读,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这书终于被他“啃”完了。啃完《三国演义》,他又逼迫自己继续“啃”《水浒传》。《水浒传》啃完,来到最难看的《红楼梦》了。《三国》和《水浒》,再怎么样也有涉及到战争方面的内容,可以提提神。可《红楼梦》呢?尽是些男男女女、说说笑笑、搂搂抱抱、阴谋诡计。这可苦了徐海东。
每当徐海东想放弃的时候,就会想起毛主席那句“半个中国人”的玩笑话,为了当一个“完整的中国人”,他咬着牙读下去。逐字逐句看,看不懂就多看几遍,比指挥一场规模中等的战役还累。《红楼梦》读到大概四分之一的地方,徐海东更是煎熬,更是苦不堪言。有一次读到“黛玉葬花”,气得徐海东把书一扔,破口大骂:“花落了就落了,你葬它干啥哩?闲着没事干?农民种地都忙不过来,还有闲工夫葬花?真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
在床上翻来覆去几个来回,苦着脸的他还是选择捧起那本书。见丈夫被这么折磨,周东屏实在看不下去了,劝他:“实在看不下去我们就算了,以后再看也行。”他就是不听,就是不肯。于是,周东屏在徐海东熟睡后,将《红楼梦》书的128页,偷偷折叠到182页,“帮助”他加快啃书的进度。
最后还是被发现,他继续从128页看起。前后用了近三个月时间,穿行在战火、颠簸于担架的徐海东,终于读完《红楼梦》。病中,徐海东不仅看了《红楼梦》,还看了其他书作调剂。《红楼梦》,他读了两遍,看懂了,明白了毛主席说的是真的,那三本书确实都是好书,那句“不读这三本书,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不是玩笑话,这确实是好书。
图片
当徐海东读完《红楼梦》的最后一页时,兴奋地跟打了个大胜仗一样,叫喊着妻子周东屏来自己床前,举着手上砖头厚的书,兴高采烈地说:“东屏东屏,主席说的三本书我全看完了。哈哈哈哈,我再也不是半个中国人了!这三本书确实好看,你有空也看看吧。”
周东屏静静看着因病日渐消瘦的徐海东,竟对啃书这么执着,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表态,勉强笑了笑,接过书,转身离开。转身的一瞬间,她的泪水喷涌而出,不知是怎样的情绪在心头。“半个中国人”的故事,徐海东常常给身边的亲戚、朋友、战友讲,劝他们也去读读这些书。
图片
徐海东的“啃书”精神,值得很多后来人学习,这份毅力、这种坚持、这样的阅读,能做到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试问今天的中国,又有几人能符合毛主席那句玩笑里的“中国人”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