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杨柳

 zzm1008图书馆 2022-05-09 发布于上海

诗人笔下的柳树,常常出现在暖融融的春日和醉人的春雨中。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又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图片

柳树是我国的原生树种。据考证,在第三纪中新世的山旺森林里即有柳属。山东青岛地区孢粉分析得知,“在距今11000~8500年间,青岛胶州湾附近就有柳属植物。”此外柳树也是我国被记述的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甲骨文已出现“柳”字。

图片

甲骨文中的“柳”字,上面是个“木”,下面是个“戼”。“戼”这个字如今已经不常出现了。《说文解字》解释“戼”: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像开门之形。故二月为天门可见,这个字的本意,是“在早春二月份发芽生长的树木”,那这不是柳树还能是什么树呢?

图片

此外,从先秦时期开始,柳树就已经作为行道树木、园林树木、河堤树木,被人们广泛种植了。大概是因为柳树的生命力极其旺盛吧——将柳树的枝条砍下,插在地上,并加以适当的照顾,柳枝很快就能生发出根系来,继而成长为一棵柳树。古人为了省时省力,就用这样的“扦插法”把大量柳枝扦插在河岸、路旁,造就了许多“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美景。

图片

在民间,柳树也被称为“杨柳”。如今我们都知道,杨树和柳树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树木,除了“飞絮”这一共同点,两者几乎就再也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了。那为什么古人会把“杨”和“柳”合在一起呢?

图片

有这么一个传说: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后,觉得两岸光秃秃的,就强令两岸马上绿化成林。但当时没有那么多树苗,所以智慧的民工只有大量种植最易成活的柳枝。很快,运河两岸马上柳荫成林。炀帝见后大喜,将柳树瓷姓“杨”,寓意杨家江山象柳树一样,生命极强,流传万代。

图片

实际上,在先秦时期,人们就用“杨柳”来称呼柳树了。《诗经·采薇》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样的诗句。此外,在《尔雅》中,也有记载:柽,河柳;旄,泽柳;杨,蒲柳。到了西晋,崔豹在《古今注》中说∶“白杨叶圆,青杨叶长”。可见,古人所说的“杨”、“青杨”其实指的就是柳树。而诗词中出现的“杨”如果没有明确地说是“白杨”“黄杨”等树种,大概率说的也是柳树。

图片

那么古诗词中“白杨”的意向出现过吗?

也出现过,但是不多,而且大部分都出现在比较悲伤的意境中。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李白《劳劳亭歌》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杨柳多种植在河畔、城郊路边,因此多出现在春游、送别等主题的诗词中。而白杨在古代却大多种植在坟茔附近,又因为其树叶宽大,无风自动,萧瑟之声更添加几份凉意,因此多用来烘托悲凉的诗意。

图片

不过,除了“飞毛毛”外,白杨和柳树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生命力顽强。但白杨的生命力旺盛,并不体现在“插枝能活”,而是比较“耐干旱”——即便是在大西北干旱而板结的土地上,白杨树也能挺拔而昂扬地生长,不几年就枝繁叶茂,上能造就一片绿荫,下能稳固一方水土。

也正因为如此,白杨也成了“三北防护林”的主要树种。

图片

但白杨并不是杨树家族中最耐旱的树种。在中国西北沙漠中,还生存着许多白杨树的“西域亲戚”,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胡杨。

图片

胡杨是植物界的奇迹。它们因为生长在极旱荒漠区,胡杨刚冒出幼芽就拼命的扎根,在极其炎热干旱的环境中,能长到30多米高。继而,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当树龄开始老化时,它还会逐渐自行断脱树顶的枝杈和树干,最后降低到三、四米高,依然枝繁叶茂,直到老死枯干,仍旧站立不倒。因此,人们赞扬胡杨是'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杨,一亿年的历史'。

图片

不仅如此,在沙漠中,有胡杨的地方就意味着生存的希望——胡杨靠着根系的保障,地下水位不低于4米,胡杨能生活得很自在;在地下水位跌到6~9米后,胡杨就显得萎靡不振了;地下水位再低下去,胡杨就会死亡。因此,胡杨存活的地方,往往是一片绿洲,可让过往的商人或探险者稍作休憩。而成排死去的胡杨,也意味着这里曾经有河流经过。这就给研究沙漠水文,乃至丝绸之路的学者以线索——沙漠中,成串的绿洲往往意味着商路,而大面积的绿洲,就是城邦所在之处了。比如楼兰,鄯善,高昌,和田……

图片

 不管是柳树还是白杨、胡杨,每一种生命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