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花联谈(八)贴「标签」

 昵称29604659 2022-05-10 发布于北京

贴标签,在日常生活中,不算是一个褒义词。因此,大家常说,不要给我贴标签,你咋这么爱给人贴标签?

而在时下的对联圈,我想给一些人“贴标签”都不知道贴啥。为什么?大家创作的风格太雷同了,很难区分。

要说起诗词界古人的“标签”,可谓是非常多,诸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佛王维、诗骨陈子昂、诗豪刘禹锡等等。这些标签,不同程度上都代表了后人对这些诗人的创作风格的总结。

对联界古代作者的“标签”,并没有诗人圈那么让人如数家珍。而民国黄涵林在《古今楹联名作选萃》这本书的序中做的一番总结,可以说是非常精辟了,他给一些清联大家贴了风格上的“标签”。序不长,一起来看下:

清之中叶,上有彭纪、下有袁梁王郑,颇多可颂之作。论者犹谓彭纪王郑浸浸乎已合联体而未尽粹,袁梁则琢句安辞尚不脱五言七言诗之余习。咸同两朝为楹联极盛之时代,曾左彭郭干戈之余未尝忘情于此事,勾心斗角,各擅胜场,而曾尤自负。雄而能浑,文正有焉。同时薛、俞独能别辟町畦,洒脱自喜,以风致取胜。唯俞晚年之作,纯任自然,学之不善,致流入率意一路,要皆一代之作者也。继此有南通、晋陵两派:南通一派,范氏肯堂、张氏啬翁,异军突起,能以气魄制胜群雄,直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晋陵一派,群贤辈出,清奇浓淡,无体不备,无语不遒。于以上踵洪赵、下蹴咸同,洋洋乎有观止之叹焉。

这里面提到了很多对联作者,有些可能还需要考证下是谁。但里面对几个名家的“标签”应该是很具体了。曾国藩“雄而能浑”,薛时雨、俞樾“洒脱自喜,以风致取胜”,俞樾晚年“纯任自然”,范当世、张謇“能以气魄制胜群雄”等。

至于今人作者,是否有风格呢?私认为,在2015年以前成长起来的作者,很多都有自己的风格,而越往后入圈的作者,有风格的越来越少了。其中原因我在不同文章中谈过,这里不赘述了。

曲景双在2014年出版的《中楹百家》的跋中,列举了一些作者在他眼里的“标签”,他说:

编者也试图介绍下各个作者的创作风格,比如金锐的俊秀、轻雪的温婉、怀抱昆仑的疏狂、谢青堂的空灵、寂寞西风的铁铸、琴瑟静好的朴拙、鸠竹的古雅、王不二的机趣、不是很帅的思力、一脉花香的绮丽、衣衫不整的冷峭、儒夫子的端正、抱犊散仙的峻峭、林南的醇厚等等,但终因各有角度、言难尽表、力有不逮而作罢,只能由读者自己去品读玩味了。

大部分的标签我均认可。试列举一些作品大家品读下:

灵璧公园(金锐)

虞美人旧歌舞,望西山瑞羽仙翎,以为环佩;

苏学士老幅巾,爱南国佳园奇石,得吐经纶。

因清明节而感(轻雪)

岂无风雨枯荣,苍郁郁四围山,静看年来增块垒;

管甚死生成败,活泼泼一个我,休于心上筑坟茔。

感人世无常(怀抱昆仑)

天理重循环,君不见万类蜉蝣,方明方灭;

人生凭造化,我愿对百年风雨,幻视幻听。

姜白石祠音乐厅(寂寞西风)

画艇在烟波江上,借一席好风,浪涛我欲招词客;

朱檐藏杨柳荫中,看满湖春色,讴咏人来学小红。

赤壁(鸠竹)

樯橹尽灰飞,悍战何功,令此后二百年魏晋略惭气勇;

纶巾曾喟慨,横澜问迹,看眼前第一等江山不负英雄。

二十四桥(不是很帅)

不远乃竹西旧处,有歌吹长闻,好同这一缕箫声,平分皓月;

相望为江左名山,惜僧尼尽占,幸得此多情烟水,留与诗人。

安溪湖头“月峰樵径”(抱犊散仙)

数百年石径依然,惟世界聿新,樵歌无复振林樾;

三五步月岩即是,有烟霞不老,云影犹堪问洞仙。

绵阳子云亭 (林南)

不治国则修身,西蜀及今,犹倚经书襄后学;

若登亭而望远,南阳以外,何来山水置先生。

等等,不能一一列举。

总之,在文学创作领域,被人“贴标签”不一定是一件坏事,那可能说明你至少有点突出的风格。文学,就需要特性。若是创作者们的作品就如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那才是最可悲的呢。所以,审视下自己,你可以被贴个什么标签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