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谈孔孟世家世次字辈

 谷山布衣 2022-05-10 发布于山东省

试谈孔孟世家世次字辈

孔孟世家为“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而依世次按行辈命名,由来已久。孟氏族人从孟子五十代,就开始有意识地在同辈兄弟取名时采用同一个字来表示代系,以便于识别和记忆。五十代至五十五代行辈字为:“德祖惟之思克”。但要求并不严格,特别是经过元明易代之乱,族人四散流徙,致使取名时难以循规蹈矩。

孔孟世家正规的依世次按行辈用固定字命名始于明代。明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对孔子后裔格外优礼,除赐给祭田,免除徭役外,还特赐“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八个字作为孔子后裔的行辈字。后因洪武元年孔子第56代孔希学授封衍圣公及洪武十七年孔子第57代孔讷袭封衍圣公,则在上述八个字前旁加“希”和“言(讷的偏旁)”两个行辈字。洪武末年孔姓确定为十字十辈,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

上述行辈字,孟子世家恩准同享。孟子世家于明景泰年间从亚圣孟子第56代孟希文始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排起。

明崇祯年间,由孔子65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秦准,后续十字十辈,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清代,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和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将上述行辈字的“弘”改“宏”,“胤”改“衍”。

至乾降初年,孔孟家族排行辈仍然非常繁芜。乾隆九年(1744),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于二月十七日告示:“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做孔孟世家命名行辈字。

清同治年间,孔子第75代衍圣公孔祥珂报经皇帝核准,再立“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字十辈,并在同治四年(1865)续修族谱时予以确认和记载。

民国九年(1920)冬,孔子第76代世袭衍圣公孔令贻和孟子第73代世袭五经博士孟庆堂,继“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三十个字后,又拟续了二十个世次行辈字,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报当时的北洋政府内务部批准,并咨行各省县布告周知。

孔孟世家使用统一的行辈字派。有人说:因师承关系,孔孟是一家。孔子后代与孟子后代使用同一行辈字的人,孔姓者比孟姓者高一辈;甚至还有的说高二辈、高三辈!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人们常讲的所谓“孔孟一家”应当指的是在学术关系上实属一家,即儒家。从儒家传承关系上说,孟子是孔子儒家思想的主要继承人。这并不是说血缘关系也一家。孔姓和孟姓是两个不同血缘关系的世家,两者各有其祖,各有其源;各从其祖,各归其源。

从师承关系上看,孔子和孔子的孙子子思都不是孟子的直接老师。司马迁《史记·孟荀列传》称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孟子·离娄下》则说“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即便是孟子的师承关系从孔子或者是从子思算起,孔子后代与孟子后代使用同一行辈字的人,孔姓者比孟姓者高一辈或二辈、三辈的说法也难以成立。

请看:孔子与孟子生辰相差近180年,如果按30年一代,相差6代;如果按25年一代,相差7代之多;子思与孟子至少相差3代或4代。御赐行辈字的使用,第一个字“希”孔姓是从孔子第56代、孟姓是从孟子第56代排起的,两者各归其祖,各按各序。如此,孔姓与孟姓同一行辈字的人,孔家怎么会比孟家高一辈呢?!况且孔子、子思都不是孟子的直接老师,孟子受业于子思的哪一代、哪一位门人尚不清楚,孟子的老师尊姓大名也不得而知。这样就算是从师承关系上论辈次,孔孟同一辈字之间的辈分也难以厘清高低。

持因孔孟师承关系而界定孔、孟同一行辈字者,孔姓者应比孟姓者高一辈或二辈或三辈观点的人,不知有无官方或者孔府或者孟府的正式规定作为依据,如果对此说法有官方或者孔府或者孟府的正式规定,孟子后裔是会认可的。孔家有恩于孟家是不争的事实,孟姓者应该尊重孔子后裔。但是,若仅靠民间的传说就界定孔姓、孟姓同一行辈字的人,孔姓者比孟姓者大一辈或二辈或三辈的说法是似乎不太恰当。

据了解,相当一部分孟氏认为:普遍意义上讲,孔、孟世家的世次原则上应各有其序,各论其辈;同一辈字的人相互之间难以认同孔姓者的辈分高于孟姓者。至于孔姓与孟姓中有人相互这样称呼或那样称呼,是他们个人之间的事,他人不易干预。

(孟传科  撰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