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全职宝妈,曾独自带娃,整夜失眠,患上抑郁症,现在过得很好

 朱小鹿 2022-05-10 发布于湖北省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这是【朱小鹿】第82期真实人物故事

怀孕时,我知道生产后只能自己带孩子。

我问母亲:“等把孩子带大了,我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母亲脱口而出:“只能发宣传单,或者去饭店洗盘子碗吧。”

她这句话刺痛了我,让我对未来倍感焦虑。

但我知道母亲并不是在开玩笑,因为在父母心里,他们从来不会对我抱有太高期望。

哪怕他们爱我,但他们的爱就像一杯加了糖的咖啡,再多糖,也掩盖不住他们对我低期望的苦涩。

通俗来说,他们不觉得我会有大出息。

(现在的我,我喜欢有色彩的生活)

长期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我对自己也没有有太高期望,一直活在自卑中。

但在我内心深处,始终种着一颗希望的种子。

我相信,在未来的某天,我定能成长为闪光的人。

心怀希望总是好事。

谁都没有想到,我能用三年时间成长为一名自由撰稿人。

身边人都羡慕我可以左手带娃,右手写作变现。

自卑的童年

80年代,农村普遍重男轻女。

很不幸,我和姐姐就出生在这个时代。

爷爷奶奶一直把大伯家的哥哥捧在手心,却对我和姐姐视而不见。

虽然父母并没有因为我们是女孩而轻视我们,但我们家一直受到爷爷奶奶的排挤。

那时,我还很小,什么事情都不往心里去。

爷爷奶奶对我们的伤害,我的感受并不深。

但姐姐比我大4岁,她已经懂事,爷爷奶奶对我们的冷眼,她的感受比我更深。

因为不被重视,姐姐逐渐养成好强、不服输的个性。

在学校,她处处争先,成绩也非常优异,老师很喜欢她。

但是我和姐姐相伴成长,我却形成另一种反差性格,内向、胆怯,还很佛系。

父母和老师都觉得我太木讷,也没有姐姐聪明。

他们都说我比姐姐笨,以后注定不如姐姐优秀。

潜移默化中,我也逐渐认可了这种说法。

我觉得自己可以不用太优秀,反正比不过姐姐,学习成绩就像坐滑梯,一路直线下滑。

小升初时,我还是班级第2名。

等到初中升高中时,我就变成了班级第22名。

高考时,成绩更是连温饱线都够不上,考不上好点的大学。

本来,我学过5年画画,还可以走艺术特长生,但这个梦想再次破碎。

破碎的原因是艺术学校费用太高,父母根本无力支撑。

而且在他们眼中,学画画以后只能当画家,我也不是当画家的料,没必要浪费钱。

于是,我学艺术的念想被迫斩断。

当时,我姐姐在中医学院学医,她建议我学口腔医学。

父母和姐姐商量过后,一拍即合。

他们觉得口腔医学收入高,又有前景,对这个专业非常满意。

于是,他们找好学校,帮我收拾好行李,做好一切准备。

却唯独忘记和我商量。

而我很自卑,觉得自己没用,也没有资格和勇气反驳。

我只能硬着头皮踏上学医之路。

医学路漫漫,对我来说何其煎熬。

在学校学习医学理论已经让我倍感厌倦,大学快结束,准备去医院实习时,我终于忍无可忍。

我一想到未来每天都要重复做不喜欢的事情,就感到窒息,胸口有块石头压得我喘不上气。

我深陷绝望之中,父母却不停地给我描绘“美好未来”。

在他们眼里,顺利通过实习,然后当上医生,无异于一颗仙丹。

只要我吃下这颗仙丹,我就能飞升成神,走上人生巅峰。

可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我不喜欢医学,也不想当医生,医学这条路对我而言,只有束缚和捆绑。

我希望能够像作家三毛和画家高更那样,做自己热爱的事,哪怕我没钱没房,四处流浪。

 (阳光给我的希望)

于是,毕业时,我放弃对口就业机会,固执地打算另谋出路。

可放弃专业后,我一无所长,不好找工作,只能做销售。

我原来的满腔热血,在现实面前不值一提。

午夜梦回,我都不敢想曾经的选择是对是错,我一次次问自己:未来该何去何从?

想不通,想不透,我只能浑浑噩噩地继续过下去,事业版图始终一片空白。

后来,我兜兜转转,遇到我老公。

我们都到了适婚年龄,就顺理成章地走进了婚姻殿堂。

结婚怀孕后,我已经30岁,算是大龄产妇。

再加上我孕期反应很大,吃什么吐什么,根本没办法好好工作,我干脆辞职在家里保胎。

而且,我们双方父母都不能来帮我们带孩子,生完孩子,我只能做全职宝妈。

人虽然待在家里休息,但经济压力如影随形,我的情绪每天都很糟糕。

除此之外,我一直不甘心,三十而立之年,我仍旧一事无成。

这些烦恼,让我不能安心做全职宝妈。

我和写作约会

为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为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开始规划未来。

我希望可以边带孩子,边工作,最后我选择写作这个行业。

之所以选择写作,是觉得这个行业比较友好,门槛低。

但我所有的写作经验,还停留在上学时写的800字作文。

虽然我上学时作文经常得高分,但和现在写作变现完全不同。

或许,正是因为我对写作行业不了解,才会有想通过写作变现的勇气,毕竟无知者无畏。

如果我当时就知道写作这么难,我根本就不会走这条路。

为学习写作,我在网上报写作课程,学习写公众号文章。

可我一直生活在东北十八线的小城,信息比较闭塞,已经2018年,我还连什么是公众号都不知道。

报课后,我才开始关注公号,学习写新媒体文章。

我勤学苦练三个月,投出去很多稿子都石沉大海,甚至连一点涟漪都没有激起。

我比较玻璃心,迟迟不能上稿,就觉得自己没什么才能,想放弃。

刚有这种念头,我又看到有老师在招写读书稿的学员,看完征稿要求和课程介绍,我觉得自己能行。

于是,我又拿出自己的生活费报培训班,开启写作生涯的另一段路。

刚加入学习班的时候,老师要求在写作之前,先要学会阅读。

老师说:“想要学会一项技能或者本领,至少要找5-10本同主题的书来读,建立知识体系。”

(我的一小部分书籍)

他还教我们如何系统读书,如何记录读书笔记,读完书后用什么结构来写书评。

我很想做好,也明白我的不足之处,就脚踏实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一点也不敢马虎。

老师留的作业我全都认真完成。

为系统的学习阅读和写作,我买了十本关于如何阅读的书,又买了10本关于写作的书。

然后每本书都做好详细的笔记,每本书都按照格式要求,写一篇2500字以上的书评。

再将阅读和写作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理解,建立一个知识架构。

努力不会白费,日复一日的学习和练习,为我提升写作能力打下很好的基础。

当我把这些作业交给老师,老师着重表扬我。

社群里有一千多个学员,我是唯一按照老师要求完成所有作业的人。

虽然我一篇文章都没有发表,但受到老师的鼓励,我对自己有信心,开始尝试写一些听书和拆书作品投稿。

当时,听书和拆书市场还处于红利期,很多大平台也都在征稿。

老师也给我们提供了多个平台的供稿机会。

大平台的稿费很高,但要求也高,签约后需要保证供稿数量。

而我时间不自由,无法保证数量,我一直不敢给大平台投稿,只敢给小平台投。

没多久,我就收到两个平台回复,有机会和平台签约,长期合作。

那段时间,只要孩子睡觉,我就赶紧读书写作。

每一个夜晚,我都伏案在书桌前,不停地敲打着键盘。

虽然疲惫,但我感觉忙碌又充实。

(我工作的一小块区域)

我每个月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稿费到账那刻。

当时,我靠写作月入3000元到4000元。

在我生活的这个十八线小城,算是不错的收入。

有这些小成就,我写作的信心更足,更加坚定地想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可这样的生活没多久,我再次陷入低谷期。

抑郁症来了

随着孩子不断成长,睡眠时间越来越少,我的自由时间也锐减。

加上家里只有我和孩子两个人,我又喜静,孩子平时的环境都很安静。

后来,只要周围有点声音,孩子就会受到惊吓,晚上经常啼哭不止,闹得我根本无法入睡。

白天也没有人帮我看孩子,让我休息,导致我每天都昏头昏脑。

而我还坚持母乳喂养,也不能喝咖啡和茶等提神的饮料,我就算困得不行,也只能靠意志力挺着。

有段时间,孩子晚上一直哭个不停,只有抱着才能入睡。

我只能整夜坐着,怀里抱着孩子。

太疲惫时,我和老公商量,想让他请假休息一天,换我休息一下。

可我老公是个木头人,他眼里心里只有生活压力,其他的东西根本看不到。

从我怀孕开始,家里少一个赚钱的人,又多一个花钱的人,他的压力很大。

他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就是希望能够多赚钱,改善家人生活。

那时,我们都很疲惫,对生活只有相同的感受,身心俱疲。

我们都希望对方能够体谅自己,分担自己的压力。

可我们自顾不暇,哪还有精力帮另一半分担。

所以,我们只能把内心的负面情绪发泄在对方身上。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每天都激烈争吵。

我哭得歇斯底里,但我老公并不能理解我的心酸和苦楚,他不懂一个全职妈妈能有多难。

情绪得不到疏解,我一度崩溃。

白天看孩子,我只会坐在地板上哭,然后再擦干眼泪,一边抱着孩子,一边去给她做辅食。

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能给我些许安慰,但我还是日渐消沉,情绪越来越糟糕。

而且,由于我长期睡眠不足,大脑非常疲惫,慢慢地,我患上严重的失眠症。

吃不好,睡不好,心里苦闷无处倾诉,我的世界如同人间地狱,看不到希望。

每日除了痛哭之外,提不起精神做任何别的事情,我也看不到希望的曙光。

(心中的美好)

我将自己封闭在家里,不想和任何人接触,也没有朋友、亲人可以倾诉。

每天只有一个走路摇摇摆摆的孩子在我眼前晃悠,她也不会懂我正在经历什么。

我无数次想过,或许只有死才是解脱。

感觉自己的神经随时会被崩断,写作路也被迫中断。

我知道自己患上抑郁症,可是却找不到出口,也不知道谁能够救救我。

有几天,母亲来看我们,她发现我憔悴极了。

面对母亲,我再也忍不住,在她面前崩溃大哭。

母亲听说我的情况很心疼我,答应每天上午把女儿接走三个小时,让我好好休息。

其实我也体谅母亲。

因为我姐姐是医生,孩子六个月大,她就回去工作,母亲只能帮我姐姐带孩子。

而两个孩子相差太大,睡觉时间不同,没有办法放在一起看管。

但即便这样,母亲还是每天帮我看三个小时孩子,让我好好休息。

都说母亲尚在,人生尚有归处。

如果不是我母亲帮我,我可能真的熬不下去。

我自己也成为母亲后,我才懂世间的每个母亲都不容易。

坚持母乳一年后,我给孩子断奶,开始服用药物,改善情绪和睡眠。

治疗一段时间后,我的睡眠慢慢改善,心情也逐渐开朗。

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会推着孩子去小区里走走,听听风声,闻闻花香。

生活处处都有希望。

(孩子给我摘的小草花)

在此之前,我很少出门。

当我再次走出小区时,我有一种天上一日人间已千年的感受。

情绪好起来,我才注意到孩子的变化。

在我封闭自己的那段岁月里,孩子也很少有机会出去接触其他人,她的性格也比较内向。

为了让我和孩子都变得更好,我早早地就把女儿送去幼儿园。

公立幼儿园只接收3周岁以上的孩子,我就把28个月的女儿送去私立幼儿园。

我希望女儿能够有机会接触到其他小朋友,性格开朗活泼一点。

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或许是我一直陪伴着她长大,她没有缺乏安全感。

她去幼儿园后,从不哭闹,很快就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孩子上幼儿园后,我的身体情况也慢慢变好,又想重新开始写作。

写作是药

算下来,我独自带娃4年,其中就经历过3年的抑郁时光。

在我抑郁症严重的期间,我不能给平台供稿,但我偶尔还会写写日记或读书笔记。

我把自己无处倾诉的话,都用文字记录和表达,算是给自己找到一个树洞。

之前合作的朋友需要写文案或者读书笔记,我也会尽力帮忙完成。

我以为只要自己想写,就能够马上继续写作。

但我没有想到的是,短短几年时间,写作市场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书市场饱和,很多大平台都关闭征稿通道,小平台的稿费直线下滑,还要多人竞稿。

写一本书稿要好几万字,写完之后还有可能成为废稿,付出和收益根本不成比例。

我和过去一起写作的朋友聊天,他们也都有同样的感受。

那时很多朋友都已经转战自媒体可我还不知道自媒体是什么。

他们建议我做几个平台,自己写文章发布在平台上,还告诉我一些变现的模式。

于是我在几个平台注册了“益菲读书”的账号,开始写书评发表。

或许是自己积累下来了一些写作能力,我很快就在平台站稳脚跟。

我的账号从新人的标志变成黄V。

我也写出多篇百万加爆文,还获得平台设置的奖金。

那时,我在平台积累到一些粉丝,有朋友建议我可以开专栏。

我没有自信,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开专栏。

但朋友们一直鼓励我,让我试试。

我鼓起勇气,将阅读和写作的知识总结出来开专栏,没想到专栏真的卖出去很多。

随后,我又精心挑选50本书写书评,也卖得很不错。

平台奖金,加上文章阅读的收益,还有偶尔卖出去的专栏收益。

几种来源的收益加起来,比过去写听书稿时赚的还多。

写作之路慢慢走上正轨,我慢慢找到自信,开始觉得自己有价值。

但这条路并不是完全顺利,孩子上幼儿园,我的自由时间多了不少。

但是刚上学的孩子,非常容易交叉感染。

只要班级有小朋友生病,几乎每个小朋友都会被传染一遍。

老师说,这是孩子成长必经之路。

可孩子每次生病,为照顾孩子,都要折腾得我瘦几斤,哪还有精力写作。

(陪女儿在户外玩耍)

医生说,生病后越是吃药打针,孩子的体质越差。

为了让孩子的体质好点,每次孩子发烧,我都尽量给他物理降温。

能用食疗解决的,我就尽量不用药物。

我还跟着医生学习推拿,尽可能地减少她打针和服药的次数。

这样一来,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多出一倍。

她发烧的时候,我整夜都不敢入睡。

如果孩子肺炎住院,我只能一人抱着她跑上跑下。

都说为母则刚,一点不假。

过去,我连十斤的东西都拿不动。

可当母亲之后,每天抱着二十多斤的孩子,我也能够百米冲刺。

那时,我忽然发现自己的头发已经白了三分之一,每天大量脱发。

我面容憔悴,老态龙钟。

加上年龄较大,体力不支,等孩子病好去上学,我要休息两天才能缓过来。

因为我大量时间都花费在孩子身上,所以我的写作生涯成长很慢。

等我刚适应一种写作变现模式,市场又发生变化。

当我刚刚适应自媒体变现时,图文红利期已经过去,平台流量倾斜给视频作者,图文奖金也取消。

不过这时候,我已经处变不惊。

毕竟我有几年写作经验,就算这条走不通,还可以去找别的路。

写作,早已经能够给我带来稳定收益。

我从开始写作到现在已经有四年,一共读过300多本书,发表过几千万字。

读书和写作带给我的东西,并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收益,还教会我很多人生智慧。

比如遇到困难,我不能沉浸在负面情绪里,而是要想想怎么解决问题。

比如看了很多人物传记,看到很多比自己优秀,却比自己更加努力的人,他们一直激励着我坚持下去。

可当我回过头来审视自己写作的几年,我发现自己一直待在舒适区里。

所以,我只能抓住机会的尾巴。

这个世界是适者生存的大冲关,会不断淘汰那些不能随时跟随变化的“弱者”。

如果我想要变强,就必须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现在我已经开始不断的拓展自己写作的领域,学习写人物故事稿,甚至学习做视频。

虽然到现在为止,我还没能成为过去梦想中那个闪光的自己

但我已经有勇气正视自己,而不是活在别人对我的定义声中

我很认同毛不易说的一句话:“内向不是性格的缺陷,只是性格的一种。”

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我不能低看自己。

这是我在这四年时间里,不断跌倒之后爬起来,才总结出来的道理。

(我不想做风筝,想做鸟)

虽然在这段路程中,有过绝望,有过迷茫

但庆幸的是,我一直没有停止努力的脚步。

在最黑暗的时刻,文字让我的生活明媚起来。

以后,我也会对自己多些信心,让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的前程。

口述:张益菲

编辑:朱小鹿&张益菲


END
看更多人物故事
请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朱小鹿



三连一下,植树造林靠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