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居家常用中成药(4)

 陆大夫如是说 2022-05-10 发布于北京

这个案例是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录了自己一次感冒的过程。

李时珍在20岁时,因为得了感冒,咳嗽了很久,而且在患病过程中并没有禁忌同房,逐渐他病情加重,经常觉得有热从骨髓深处蒸腾出来,身上的皮肤摸上去就好像火烧火燎一样的烫。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都要吐很多痰,大约吐出来的痰能装满一个碗。

时值暑月,更是让病体难安,心烦口渴,完全没有食欲,不思饭食,晚上睡不着,白天又精神不振,自己诊一下脉,又浮又大又有力如波涛拍岸。

李时珍是世医之家,有家传之学,虽然年仅弱冠,但医术也是非常了得的。

像李时珍这种家里世代都是圈内人的家庭,同门师兄弟,其他师门的学友,那都是少不了的。

自己搞不定了,周遭的师友肯定要咨询一遍的。

各种处方,以及柴胡、麦冬、荆沥这些药都吃了个遍,没想到调治了一个多月,不仅病情没有见好,反而还在不断加剧,给出过主意拟过方的朋友,都觉得李时珍这次要芭比Q领盒饭了。

李时珍的父亲名字叫做李言闻本就是当地名医,为了宝贝儿子的病,忧愁难寐,每日就是踱步思忖,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儿子病比自己病都难受,也是茶饭不思,一会苦思冥想,一会翻阅家藏的典籍。

一天愣神了很久,突然想到金代名医李东垣曾在书中记录:“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气分热也。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

这下想明白了,马上豁然开朗,就按照李东垣的方法,用了片芩一两,水二钟,煎成一钟,一次服尽。

次日,李父关切的去儿子屋里“查房”,竟然这骨蒸肤热消退殆尽,并且连吐痰咳嗽也一并好转了。

李时珍每每想起这段往事,都不禁感慨,处方用药,运用巧妙扣合机关,如鼓应桴的疗效真的太神奇了。

不但李时珍觉得神奇,我也觉得万分神奇。

李时珍觉得神奇,记忆深刻,我想有两个原因:

第一,这是他的亲身经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事非亲历,其中的刻骨感受,大多无法切身体会。描摹得再好再身临其境,怎么说也仍旧是隔了一层。

第二,李时珍是明代御医,医术超群自然不必多说,肺热痰嗽这种病,漫说像李时珍这样的国医圣手了熟于胸,即使是乡村的落地秀才转行学医,背诵一套《医宗金鉴》,治起肺热痰嗽也是小菜一碟的工夫。

这其中定是常规处方剂量,一直达不到扭转病势的作用,故而诸多临床高手,反而自疑辨证的准头,通常治疗痰嗽的名方比如明代《医方考》中的清气化痰丸,明代《医学统旨》中的清金化痰汤,都是配伍精当,万分适合的处方。我在临床上特别赏用。

估计在治疗李时珍的疾病上,都没有起到作用,故而后来杂法并用,仍不见效,最后李父言闻,单刀直入,一两黄芩,病势顿挫。

这种情况在临床中极为少见,而病经数月,一剂而已的类似病例,估计在李时珍父子诊治肺热痰嗽的疾病中,如此快速见效的,可能仅此一例。这是一例非常特殊的病例,所以李时珍记忆深刻。

按常规医理,初期感冒,某些特殊类型的致病菌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病情较重的情况,虽然临床比例不高,但实际上是存在的。

在临床实际上,绝对不是感冒一定可以自愈的,只能说大多数感冒在一定时间内是可以自愈的。

有不少患者,一旦感冒少则一个月,多则两三个月。

有些患者,反复感冒,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都逃不掉。感冒三周休一周,如此反复,周而复始。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人群,说不定你也能在周遭发现类似的长期感冒或者反复感冒的人。

再说症状:

先说一下感冒后咳嗽的问题:

头痛发烧二三天后,就持续咳嗽,连续一二个月好不透彻的大有人在,其中大部分患者血常规、胸部CT都正常。如果医师诊断这批患者是咳嗽变异性哮喘,那真是冤枉了,其实就是感冒没好而已。

此外,有一部分患者,咳嗽一咳就是半年一年,长期好不了。

第二个感冒后长期咳痰,普通痰热引起的黄浓痰,或者燥邪的粘痰,对于西医而言,就已经很难处理了,那些稀释痰液的药,有些疗效,但远不如中药作用好。

咳痰中,有一种类型,就是肺的基底膜胶原沉着,肺泡间隔增厚,气道黏膜下层也会有类似的病理改变,会有粘液渗出。

这种咳嗽,频率不高,不咳嗽的时候像没事人一样,咳的时候会猛咳,大多以清晨傍晚明显,尤其是清晨最多见。

这种患者会说,觉得气道或者咽喉,有痰的感觉,拼命咳嗽咳一阵子,只出来一点点黏腻的白痰,如果是清晨,可能会带点黄色。

这种咳嗽可以持续很久,咳个半年并不稀奇。而且稍微程度重一点的患者,会有胸闷憋气感,时间长了,会影响肺功能。

这种患者去医院看,大多数患者查不出什么异常,很容易被误诊为哮喘,如果按照哮喘的治疗方法治,用解痉平喘药,或者糖皮质激素,都是有暂时的疗效的,呼吸会通畅点,咳嗽会减少,但药不能停。

并且即使积极治疗,药也按医嘱长期使用,大多数患者不可避免的会药物越用越多,剂量越用越大,而症状的缓解却越来越难。

在我临床中,碰到很多此类患者,不少患者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使用布地奈德、倍氯米松、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福莫特罗等药物。

实在是到了一动就喘,非常影响日常生活了,才来看中医。

追问了发病史,初期就是一个普通的感冒而已,就是属于我文章写的这种类型,长期咳嗽,有点憋气感,肺功能有所下降。

这种情况只要在初期治疗,虽然比大多数感冒会疗程慢一些,但大多也挺好治的。

那些在中医手里治好的患者,可能他自己以为只是治愈了一个感冒而已。

孰不知,换一种治疗方案,弄点主流套餐的话,你的后半生就是长期与医药相伴的起点。待到那时,你也不过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怎么得了那么复杂难治的病。

其实开头对了,后面不难,开头错了,返工所费的周折其代价不可估量。

悉心体会一下,其实世上的事莫不如此。

不要小看一个感冒,恰当的处理,其实避免了后面无数的惊涛骇浪。当然作为一个中医师,我这样说,会遭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的诟病。

但这是临床的真相,我不吐不快。

我是愿意向主流医学学习的中医师,绝不故步自封。但中医学卓识远见的优势认知,我是坚决要表达的。

医疗的选择,是没有回头的选择。选择了一种方案,则意味着放弃了其他方案。故而确实每个人都要稍微有点医学认识观,而且要懂一点中医的认识观,同样的问题,看看不同观点的碰撞。

这样,你的选择可能才会对自己最有利。

一个小小的感冒,在中医的认识中,是非常占篇幅,非常复杂详尽的体系。

我们不管在社会上做什么事业,都要慎始才能善终。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想要健康,把住咽喉要道,多数疾病的开端,就是感冒,你说能随意处理吗?

此外除了感冒痰嗽以外,支气管炎,老慢支,支气管扩张等等疾病,都会有痰嗽的现象,当然相比感冒就要难治不少了。

我再讲个我自己发生不久的真实患病经历,看看这感冒岂是容易之事。

去年2021年12月份,熙和堂有次密接患者,所以很多同事都被立刻召回,十几个人都隔离在熙和堂门诊。

在此前一天,我就不幸感冒了,咳嗽非常厉害,而且是痰火咳嗽,咳声震天,从主观上来讲,根本想压都压不住,气道像火山喷发着岩浆一样,可劲的向上奔涌。

周围一起来隔离的同事,都表情惊恐,虽然我当时刚做过核酸报告,是阴性的。毕竟在这个档口拼命咳嗽,大家有点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次咳嗽,估计是近些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我手上经手治疗了很多这种类型的患者,有不少都是久咳数月的。

就如同李时珍的医案一般,这种咳嗽通常病程都不短。

我因为知根知底,所以带了很多药来隔离。

不但有中成药,我还熬了汤药。

中成药是清肺抑火丸和清气化痰丸,各带了好几盒。另外汤药是我按照清气化痰丸的处方加减配制的。

因为考虑到成药药效较弱,所以同时也准备了汤药。

在隔离的那两天,我从早咳到晚,每一咳都有痰,黄厚脓,还带血丝,因为火气耗灼津液,还有点化燥了。

唇干,口干,舌干,这个当时开方时清润药用的少了,被隔离了,调方很不方便。

心里思忖着,这下我这病要折腾段时间了。

因为痰多,所以当时我带了120抽的纸巾三包,结果是一天用一包,就算是一张纸一口痰,我估计一天至少也吐上一碗。

我的咳嗽,急,重,响亮,痰多,黄厚,是痰火俱重的表现,所以清肺抑火丸,清肺泻火正恰当,清气化痰丸,清化痰火,单独一个都解决不了问题,所以也像组方一样,合起来用。

考虑到成药,化痰速度慢,所以还开了张以清气化痰丸加减的汤剂。

为了直折病势,一天服用丸药五到六次,每次二种药物各一包。(一包6克)

但是我唇干,口干,舌干,痰中带血,嗓音渐渐哑了,咽还干痛,是伤津化燥了,这个是意外之喜啊!

后来这个问题解决了,因为各级领导的关怀,给我们隔离人员发了很多水果,其中有很多生梨,我一个人估计扫荡了绝大部分,总计二天吃了二十个生梨,即使这样,我还是觉得口干唇燥,不过人好受很多了。

解封后,症状一天比一天轻,再三五天,也就好的七七八八了。

不要以为这种咳嗽,病程本身就是这些天数,绝对不是的,咳几个月的大有人在。

可别小瞧了这些问题。

写以上这些,就是为了介绍文中使用到的两种中成药:

5、清肺抑火丸:

清肺抑火丸出自《中国药典》,并不是传统处方,但一定是临床实践家所创制的,肺火亢盛的中成药,似乎无出其右,是我非常喜用的一张处方。

中医学院《方剂学》上的泻火处方,都无法代替此方,《方剂学》中泻五脏热的泻白散,泻火作用微乎其微,肺经阴分的热则是其作用优势。

如果说临床使用率,那么清肺抑火丸的使用频率是挺高的。

我手边正好有本《中医内科学》,翻到咳嗽的章节,分了七种类型:1、风寒袭肺,2、风热犯肺,3、风燥伤肺、4、痰湿蕴肺,5、痰热郁肺,6、肝火犯肺、7、肺阴亏耗。

在60年代,这样编教材,因为是草创阶段,无可厚非。

过了一个甲子,60年后的今天,临床教材如此脱离实际,要点讲解都很模糊,是值得我们这代中医反省的。

很多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发病类型都没有写应对方案,比如我这种发病类型。

教材如此,很多中医学子上了临床,确实容易傻眼,学校所学无所施用,因为太脱离临床。

药物组成:

黄芩,栀子,知母,黄柏,(清肺泻火,清热解毒,润肺。)

浙贝,桔梗,前胡,天花粉,(清化痰热,降气润肺。)

苦参,大黄。(清泻血分湿热,降火。)

功能主治:

用于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痰黄稠粘,口干咽痛,大便干燥。(说明书)

这张说明书是要批评的,这张处方是效方,很好用。可能是建国时民间献方,或者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的处方,或者是某些世医的家传方。

但这张说明书一定不是创方者写的,如果是痰热阻肺,文中提到的清气化痰丸和清金化痰汤作用都优于清肺抑火丸。清肺抑火丸最大的优势,是清泻肺火,泻火和清热是不同的,火邪与热邪也是不同的。

很多中医著作“火”“热”不分。

清火泻火的药物,和清热类药物,只有一小部分重叠,其余部分无法互相替代。

火气犯肺,火气冲肺,才是清肺抑火丸的最佳适应症。这种病机,就是清气化痰丸和清金化痰汤无法替代的作用。

通常是咳嗽突然,急促,响亮,大多不连声。有时候病邪有兼夹,症状就会错综复杂一些。

而这种情况所出现的痰,并不会太多,是火邪灼津形成的痰液,火气迅速,所以痰多先黄后白,先稠后薄。

上文,我自己这个病例,并不是这种单一病机,而是复合病机,痰热火,而且其实还有很轻微的表寒,另外伴有津伤化燥,是较为复杂的一种变化。

6、清气化痰丸;

清气化痰丸是一张传统处方,出自明代医家吴崑的《医方考》卷二。

这是一张痰热咳嗽的主方,在临床中,将此方用饮片配成汤剂,只要应用得法,效果都比较好。

药物组成:

半夏,陈皮,茯苓,生姜,(降气化痰)

瓜蒌仁霜,胆南星,枳实,(开胸行气涤痰)

黄芩,杏仁。(清肺降气引经)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适用于肺热咳嗽,痰多黄稠,胸闷气憋。

不少感冒中期,气管炎,老慢支等呼吸道感染,经常会有,痰多,气憋,咳嗽这样一个阶段,可能在初期,中医辨证是个伤风感冒、或者风热感冒、风湿感冒等,起初痰并不多,也不黄脓,随着病程发展,慢慢开始出现有痰咳嗽,咳出不少黄脓痰。这个时候初期的处方就不适合使用了。

这个过程,就是中医经常说疾病是变化的。他的病理产生了改变,症状也随之产生了改变。故而治疗方案也该跟随着改变,中医治病,在初步预判其变化的认知下,紧密跟随疾病的变化过程,进而希望一直能够贴合患者的体质与疾病的病理用药。从而达到有治疗作用而没有损伤的过程,渐渐将疾病治愈。

临床中这种情况非常常见,比如患者淋雨受凉,原始病因,也就是诱因是受湿受寒,但发病未必就是风寒感冒或者寒湿感冒,因为原始病因作用于人体,会与体质产生从化。随后患者出现咽痛,动则有汗,咳嗽,鼻塞,略口干,身热,恶寒不明显,一个风热感冒的症候,处方用桑菊饮加减,过了两天,鼻塞、咽痛、身热都缓解了,但咳嗽加重,痰多黄脓,症候痰热壅肺为主,改方用清气化痰丸治疗,三天后痊愈。

这就是一个简单疾病的治疗过程,我们国人,现在接触中医非常少,对中医知识也所知不多,老祖宗的这些传统认知都不太知道,其实应该有所了解的。

我举的这个例子,我相信只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对自己或者身边人的感冒过程有过细心观察的朋友,大概率都会感同身受。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疾病发生、发展、转变、痊愈的过程。

在临床上,我们调治的众多疾病,甚至是亚健康,也都比这个过程复杂很多倍。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处方会有非常多的变化,以求时时跟随患者的体质变化,而能顺势缓解病情。

今天介绍的这两款中成药,如果你懂得了他们的性能,能够驾驭他们,这些中成药就成了你的健康卫士,听从你的指挥,指哪打哪,攻城略地,无往不利。

护卫健康的利器,你掌握的够多吗?

请继续关注,解密更多中成药宝藏。

附一:

清气化痰丸 《医方考》卷二:

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各胆南星半夏。

制法:姜汁为丸,如椒目大。

功能主治化痰清肺。治热痰内结,咳嗽痰黄,稠厚胶粘,甚则气急呕恶胸膈痞满,小便黄赤。

清金化痰汤《医学统旨》

处方黄芩栀子桔梗麦门冬贝母橘红茯苓桑皮知母瓜蒌仁甘草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治咳嗽,咯痰黄稠腥臭,或带血丝,面赤,鼻出热气,咽喉干痛,舌苔黄腻,脉象濡数。现多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属痰热证者。

附二:《本草纲目》黄芩(条目下原文)

予年二十时,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许,暑月烦渴,寝食几废,六脉浮洪。遍服柴胡、麦门冬、荆沥诸药,月余益剧,皆以为必死矣。先君偶思李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气分热也。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遂按方用片芩一两,水二钟,煎一钟,顿服。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