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想着要把最好的都给孩子,这样做错了么?

 果妈阅读 2022-05-10 发布于海南省


编者按:现代的长辈,尤其是老人,面对孩子,总是想着把最好的留给他们,不管是吃的、喝的还是用的,他们总觉得这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但是这也许会给孩子养成不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又该怎么做呢?今天的文章就让我们从泽涵老师的文字中获得启发和方法吧!

今天是上海疫情封控在家的第40天,家里的物资从开始的断粮状态,慢慢充裕起来。原本已经空空的冰箱也在团购大战中,渐渐的得以饱足。

在家的这段日子,我们发现孩子的外公外婆有个口头禅,总在耳边回响:“可不能亏了宝宝,把最新鲜的留给他,让他吃。”

无论是一碗家常的蛋炒饭,还是鸡蛋汤面,总之,长辈的想法就是要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吃。

我为此和爸妈进行了一些沟通,我和他们说,不能让孩子有这样的优越感和特殊性,尤其是在这样的疫情面前。孩子习惯于拥有不应得的资源,可能会养成不正确的价值观。既然疫情当前,一家人都应该吃到、享受到一样的待遇,即便是要有照顾,也应该是我们做小辈更多的礼让给长辈。

洪兰博士曾经说过:“不要因为爱孩子,就让世界绕着他们转。”

现在的孩子很多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大多是因为在家父母不管教,在学校老师不敢管所造成的。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的父母像这个时代的父母一样,这么操心孩子的教育;

也从来没有一个时代的父母在投资了这么多的金钱和精力到孩子身上后,对回收却全然没有把握。

作为一个7岁孩子的妈妈,我希望孩子能在这样的社会“洪流”中多一份感恩的心,千万不可让孩子有“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对资源的分配没有同理心,养成不正确的价值观。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不懂事,等长大了就不会再这么自私了。”但事实上,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是⼀种本能的冲动,在成人世界里不能简单地归类为“自私”。

以“自我为中心”不仅不利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还不利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随着孩子的成长,当他上学,在和小伙伴交往时,“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会使他失去很多朋友,变得孤立。

01
造成的原因

那么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先看探究一下孩子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

儿童“自我中心”的心理发展特点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

1、受到认知发展的自我中心特点的影响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两岁到六七岁的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

这里要注意的是,“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只会从自身角度出发去看待事物,认知问题,而不能理解其他人的不同的观点,很难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去看待问题,不能很好地体会他人的想法。

例如孩子在公共场合,不懂规矩,不讲礼貌。只要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如果家长不满足他们的话就满地撒泼打滚,家长越是劝他们闹的越凶,孩子只顾自己的情绪,丝毫不顾虑他人的感受,家长碍于面子,最后只好买给他们,孩子才就此罢休。长此以往导致孩子没有规矩,任意妄为。

2、孩子缺乏与同伴交流与分享的体验

儿童从5岁开始,有意行为开始发展,开始了解更多的规则、行为规范,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的初步发展和认知,也开始体验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情绪情感和行为反应。

但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与朋友、同学等等小伙伴以及家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例如,孩子性格骄纵,在幼儿园会抢别人的玩具,而自己的玩具会藏起来不给其他小朋友玩。不会换位思考关心别人,从而导致和同学、老师人际关系破裂。

3、家长的过度溺爱

有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的爸爸妈妈都是高学历的公司高管,平时工作比较忙,家中的主要看护人是祖父母。

爸爸妈妈因为陪同孩子的时间较少,对孩子充满了愧疚,所以凡事都以孩子的意愿为中心,对孩子的要求和想法都是第一时间满足。时间久了,孩子逐渐形成了“只要是我想要的,都必须得到”的想法。

例如:当家长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孩子经常听不进去。爸妈或者长辈在说话的时候,他们常常打断、插嘴,更甚的还会让长辈“闭嘴”。还有的孩子想要玩具,但是因为爷爷奶奶不给买,孩子就会打骂爷爷奶奶。

02
提出建议

分析了以上的3种成因,那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有效地改善和引导孩子自我意识的问题呢? 这里提供几个建议分享给你:

1、改变家庭教养方式,理性爱抚孩子

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建立必要的、适宜的家庭规则,理性爱孩子,引导幼儿去自我中心化。

教会孩子时刻微笑待人,用爱和包容去感化别人,勇于和他人沟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孩子有情绪、发脾气的时候,尽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通过这种方式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孩子的情绪就会慢慢稳定下来。

2、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多带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多亲近大自然。

同时也多让他们与人交流。家长即使再忙,也不要忽视孩子的成长,避免让孩子每天对着电视和电脑,这样容易导致孩子的交流能力受阻。

另外,家庭环境中家庭成员的角色要清晰,长幼有序,凸显身为家长的榜样作用、展现自身的社会角色。

3、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帮助孩子培养同理心,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倾听。

尊重孩子,让孩子尽可能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在孩子说话的时候,家长也要认真、专注地听他讲话,然后给予孩子回应,这样才会让他们感觉到亲子的交流,让孩子也感到理解和尊重。

家庭生活中,让孩子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家人的关爱,比如为家庭成员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参与打扫卫生活动,或者帮厨活动,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付出的价值和快乐。

把最好的留给孩子,是为人父母爱的彰显,但是这份爱应该是双向的,单向的爱只会是溺爱,不叫无条件的爱。

作者 -

泽涵,东方悠创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一名7岁男孩的妈妈、师资培训的专业讲师。她希望把终生学习的榜样带给孩子,并能陪伴他快乐的成长!

相关文章:
一份卷子引发的家庭战争,让我学习读懂孩子的情绪
当家长给孩子听写却遇见孩子的完美情结时,怎么办?
如果孩子能独立思考,就是拥有金子般珍贵的能力
和儿子大吵后我们都变了——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
面对孩子上网课,你炸了吗?4个方法教你轻松应对
5个小方法,帮你纠正孩子丢三落四的毛病
看得见的守“沪”:让我们学会彼此守望,彼此温暖
孩子写字=画字?教你3个小妙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