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儿心理学:出现这些迹象,说明你在培养一个毫无道德的孩子

 谢耳朵馆长 2022-12-30 发布于四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大家最大的期许就是孩子能成为一个孝顺父母、事业成功、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个愿望呢?最关键的就是培养孩子了。
为了把小树苗培育成参天大树,不少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制定了教育计划,比如学英语、学钢琴、学绘画、学编程等等,这些兴趣班对于家长来说都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和拓展特长爱好的绝佳途径。
做父母的自然是希望孩子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算在成绩上难以优秀,起码道德品质应该表现得良好。

但在现实情况中,优秀与否总是相对而言的,有优秀的人存在,自然也存在不优秀,甚至是表现很恶劣的孩子。
出现这些迹象,说明你正在培养一个毫无道德感的孩子:
1、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2、喜欢用大吵大闹老来决问题
3、占有欲极强
部分孩子之所以展现出了低劣的道德品质,并不是因为他们先天就是这样的性格,主要归结于父母错误的教育,所以才让孩子变成了众人眼中没教养的典型。家长必须要明白孩子的发展规律,不能仅凭着个人的想法和过时的经验教导孩子。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在研究儿童道德开端以及发展规律这件事上,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绝对是研究者中的佼佼者,他采用了临床谈话法,针对儿童在规则上的理解使用、对过失说谎以及公正的认知采取了一系列的研究
这位学者表示,儿童得到的认识有一个明显的过程,它将由他律道德逐渐转向自律道德,具体环节一共分为三个,分别是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以及自律道德阶段。
在第一个环节中,儿童对事物的正确与否并无明确的认知,他们受到了行为结果的导向,假如自己的某个行为得到了父母的夸奖,那他就会为了迎合父母而做出更多相同的事,但假如他的行为受到了惩罚,后续就会减少相关行为。
这一阶段内的儿童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不道德的,毕竟这一切不受道德评判,也没有道德评判的价值,他们不明白什么是道德,只能被动地接受着父母的反馈。

有些父母并不了解孩童的行为模式,便总是用成年人的做事方式揣测孩子的心理状态,假如孩子犯了错,父母会非常生气上前制止,言语和动作极为粗暴,他们固执的认为,只要自己不停的制止,孩子终有一日会明白什么是规矩。
事实上,这种行为阻碍了孩子道德认知的发展,因为它没有遵循孩子发展的客观规律。
到了他律道德阶段时,儿童认为规则是既定的、且不可更改的,无论对象是谁,都必须要遵守规则。他们在判断对错的时候态度通常很极端,非黑即白,所以孩子们常常在该阶段询问父母:“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对于孩子们来说,公正就是服从规则,服从权威,是与非的判断全都看是否遵守规则。

判断好坏的标准依据行为后果的直接表现就是,孩子们在面对不小心打碎一个盘子和不小心打碎两个盘子,想当然的认为后者更坏,因为他打碎的盘子比较多。
再比如坐火车或是或高铁时,假如有人做出了不道德的行为,一些小孩子就会直接点名对方的过错,言谈间据理力争,颇有小大人的架势,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被人们夸奖有素质,有教养。
这一阶段的孩子把父母的话和老师的话当成圣旨,谁不遵守,谁就是不懂事的人,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并让孩子理解规则不是绝对的,在不合适的时候可以适当的修改升级。
编辑搜图
然而有些家长的控制欲太强,他们把控制孩子的精神当成一件令人骄傲的事情,恨不得向全世界炫耀孩子的听话。不仅如此,他们还总是向孩子灌输这样的观点,如果不听父母的话,他们就会抛弃他。
长此以往,孩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胆怯,以至于不敢说出真实的想法。
到了自律道德阶段,儿童将弥补认知上的漏洞,他们也渐渐明白了有道德和没道德的区别,当规则逐渐内化,开始拥有个人化的独特见解,他就慢慢成熟起来了。
总而言之,如果你发现孩子并无道德认知,甚至只会听从父母和老师的命令,那就说明你正在培养一个毫无道德的孩子。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