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收录 《基础教育参考》22年5月刊 有效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与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理念的落实 ————以古诗词教学为例 湖北省恩施市白杨坪镇熊家岩村小学 范开荣 邮编:445000 摘要:以优秀的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德育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学艺苑的一朵奇葩,对发展学生的爱国主义素质具有重要价值。所以,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语言之美和精神之美,从而使家国情怀教育落在实处,让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有效提升。古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要将大众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放在主要位置将个人的利益放在其后.“家国情怀”四字也正是要表达此含义,家国情怀教育也正应当要连接各个教育。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也要将爱国意识渗透于学生的内心深处。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家国情怀 课堂教学 新课改理念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词,承载着丰富的德育文化内核,是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基石。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内涵非常丰富,呈现的方式也是“活”的,这就给学生的感知与理解带来了较大的阻碍。我们要将学生的思维浸润在古诗词中,积极品味、赏析与涵泳,寻找古诗词的文眼,挖掘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因素,让学生从古诗词中走出来,在咀嚼与沉思的过程中感受古诗词丰富的意蕴与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国历史优异,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我国复兴的时代,更需要继续传承古诗词优秀文化。在小学,做为早期文化特征最为突出的古诗词,在教学中教育者除教学一些基础的知识之外,更需要融合家国情怀的高尚,让学生们在日后都会成为一个热爱祖国、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代新人。 一、研读教材,挖掘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着各自的特征和每一个民族的民风习俗,为了保障国家的安定,需要我们每一位公民都要去呵护我们的国家,对于小学来言教育者有必要对小学生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为我国的繁荣昌盛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家国情怀是一个人最伟大的情怀,假如一个人连自己国家和文化都不爱,那么这个人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小学语文中有很多的古诗词,都有着比较强烈的家国情怀色彩,例如:《夏日绝句》,这首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了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现自己的家国爱恨,于此同时家国情怀也表现的淋漓尽致,是传统美德的最高体现,给小学生们传授出一种积极的爱国情怀。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适应的开采和引领就会影响到每一位芊芊学子。 二、优化教学方法,感悟古诗词中的人间真情 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当中,亲情、友情、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家乡的思念也是很多小学古诗词中最为明显的一个主题。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教育者同时也需要为学生们表达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证,在此基本上,对诗词体现的思乡之情,进行详细的讲述,当学生们在学习此首诗的时候也同样能感受到当时诗人的思乡之苦。在学习《赠汪伦》这首诗的过程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了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的表述了汪伦对于李白的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小学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将心比心的去感受纯粹的友谊之前,让学生感悟到友情的重要和伟大。《游子吟》是一首五言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唤起小学生对人间真情的深切呼唤,让学生做一个有爱的人。 三、贯穿爱国红线,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领悟忧思精神 我国的文人,他们都非常注重当时的社会与当时的社会也都是息息相关,将自身的抱负和社会的开展结合在了一起,对人生和社会进入了深刻的思考。用唐代诗人杜甫自己的话来说,“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他拿这些来要求自己,也用以勉励朋友。他表彰元结说,“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他对严武说,“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他对裴虬也说,“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正是这些进步思想,形成了杜甫那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性最强的伟大诗人。当然,这和他的接近人民的生活实践也是分不开的。 四、诗词教学和文化相结合,有机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发扬出语文教学的优势,培育出更多优秀的精英,那么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者一定要把古诗词的学习高度注重起来,增强小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让其可以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情操,真正融合到现代化的建设中。 古诗词和当代的语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说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存有很多的困难,同时在理解方面也会有一定的阻碍,在古诗词的学习中,需要教育者辅助小学生把握字词的含义,可以自行理清全文,这一形式对于古诗词的了解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这项工作做好以后,接下来就需要依据古诗词的特征和教学需求与传统文化教学相结合,例如:《示儿》,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通过这样的古诗词学习,可以更加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五、强化社会实践教育,通过古诗词学习实施家国文化 在古诗词和早期文化教学结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强烈,让其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怀。在古诗词教学中,教育者一定要融合古诗文的情感色彩,教学时要进行精致的设置,让学生融合到每首诗的生活中,在思想的认知上达到共鸣,重新建立自己的观点。学习《静夜思》这首古诗时,就需要教育者将学生引导在当时的环境中,真正感受李白思念家乡的那种难舍之情,在这其中,可以让小学生想象一下,假如自己有一天离开了家乡,去进行拼搏和求学,最后会是什么样的结果,那么假如蟾宫折桂对社会和家乡的回报又会有哪些。经过情境让学生感知到这种情怀,从而可以让学生实行家国情怀和理想。 总而言之,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同学们来讲,学习古诗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让同学们能够从中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相应的掌握,感悟古诗词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语文老师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任务。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根本意义上传授同学们传统文化知识,让同学们能够通过古诗词的有效学习,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变通,时时刻刻关注到每位同学的学习,从各个角度对同学们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能够让同学们在每一环节都能够掌握相应的文化知识。古诗词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融合传统文化,让小学生可以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感知到我国文化的强大魅力,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更加懂得现有的生活环境,对待亲情友情都可以付出自身的真心。此外,在日后的人生追求方面,经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融合到我国建设中,对其自身的发展也会起到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欣欣. 以小学语文文本为依托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 吉林教育, 2020(18). 【2】亚舟 刘.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让现代小学语文课堂闪烁古诗词的魅力[J]. 教育研究, 2020, 3(8). 【3】王耀东.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 000(011):32-33.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中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