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中医中药必须走向现代科学的道路

 ouyang4501 2022-05-10 发布于湖南省

传统中医中药必须走向现代科学的道路

中医西医的学问都是自然科学,不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是不断发展的,随着人类对事物认识越来越清楚,自然科学的学问必然会不断更新,所以自然科学总是新知否定旧知,这是科学的规律。

中医历史悠久,这一点不容否定。所以从历史学意义上当然要肯定传统中医,就像其他国家也会珍视他们自己的传统医学历史一样。

然而,中医中药毕竟属于自然科学的学问,其中的药理学是关于自然物质对人类能否产生医疗作用,属于自然科学;中医对人体结构、人体功能的认识也是属于自然科学,是古人对于人体结构功能的分析研究结果。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必然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而发展,从传统医学发展到现代医学,乃至未来医学这是很正常也必须的变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一个明显的不同:自然科学在不断否定已有,不断创新中前进,社会科学则相对稳定,在继承的基础上完善。

分析一下传统中医的发展史就知道,传统中医中药学说成熟较早,远早于人类现代科学技术。

传统中医的文字记录出现得比较早,传说中有神农尝百草的记载,先秦有《神农本草经》神农氏《皇帝内经》;汉代有马王堆汉墓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和《金百匮要略》等医学著作。这一点是世人有目共睹,心生敬佩的。在长期的中医实践中,这些著作中的学问,以及人们在实际运用中总结的“中药验方”“中医疗法”都或多或少曾发挥了人们期望的作用,不管这些作用是否真正实现了,总归有传统中医中药的价值。因为古代人们也是怀着解决问题的目的才去发现、使用、总结规律,形成学问。古人肯定也是竭尽自己的智慧,尽可能地追求中医中药的完美效果的。

然而由于受物质条件水平、科学知识水平的限制,古人对各种物质的认识、对人体的认识都只是粗略的,无法像现代医学一样精细准确,因而传统中医无论医疗理论还是医疗药物都是没有科学性或者说科学性不足的。世界其他国家也是如此:传统医学远远不如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利用显微镜、电子技术、化学成分分析、射线、磁力等现代化技术对人体、对物质进行观察分析,精度达到了分子、原子、甚至于“小子”的程度,对人体、对药物的分析当然就准确得多,无论是医疗理论、医疗技术、医疗药物都是中医特别是传统中医学无法企及的。

比如关于人体解剖学。现代医学利用核磁共振、射线仪、光疗设备、电解质分析仪、各种化学测试介质等等技术分析人体,比起传统医学就要准确很多很多了。

比如关于现代医学领域的人体新陈代谢全过程的研究,血液成分及其作用,消化系统机制,人体各种激素,细胞的代谢机制,基因技术等等,这都是传统医学未能涉及的。

比如诊断技术。现代医学诊断手段多样,原子技术、电子技术、化学分析、光学显微等等,使得人们对于病变部位形状、成因、成分的了解分析十分有效。中医学“望闻问切”在过去是发挥过一定作用的,因为那个时候由于科学条件限制,实在找不到其他方法来诊断。但到发展到今天,这些手法就聊胜于无了。

比如药物成分分析。传统中医药对药材的成分无法细分,根本不清楚产生实际治疗效果的物质成分,能不能治病主要靠“经验”,靠运气。屠呦呦之所以能获世界诺贝尔医学奖就是因为她从青蒿的两千多种物质中分离(低温萃取)出治疗疟疾的有效物质“青蒿素”,纯度高于百分之八十。青蒿身上其它两千多种物质对于治疗疟疾没有作用且对人身体其他器官有毒副作用。从技术角度说,屠呦呦运用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所萃取的药物属于现代医学的“成分明确”药物。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传统中药技术要向现代医药技术发展。

传统中医中药,在历史上,在找不到其它手段的情况下发挥过作用,这是要肯定的。可是有多大作用呢?跟西方传统医学一样,效果都是不理想的。这一点只要比较一下人均寿命的变化就很清楚。

中国的平均寿命在各个朝代都有所不同,但总体是很低的。原因之一固然是战乱,更重要的原因毫无疑问是“医疗技术”低下,古代“夭折”率极高,大规模传染病死亡人数巨多。历史上传统中医中药在治病救人保障身体健康方面的贡献说不客气一点“聊胜于无”。欧洲各国的传统西医情况也是如此,传统的西医西药也是“聊胜于无”。

看看下面的两组数据就能明白:近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医学医药发展,大幅度提高了人均寿命。

一、欧洲人各历史时期的平均寿命

历史时期         平均寿命(年)

生铁青铜版时期    18

古罗马时代        29

文艺复兴时代      35

18世纪            36

19世纪            40

19世纪末          45

1920年            55

1935年            60

1952年            68.5

二、各历史时期中国人平知均寿命

历史时期         平均寿命(年)

1、夏、商时期     18岁

2、周、秦大约为   20岁

3、汉代           22岁

4、唐代           27岁

5、宋代           30岁

6、清代           33岁

7、民国时期约为   35岁

8、新中国成立后,据调查1957年我国人民平均寿命已提高到57岁,到1981年为68岁,1985年为68.97岁,其中,男性为66.96,女性为70.98岁。

国家统计局22日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身体素质日益改善。1949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7岁。这其中,我国及时引进、运用现代医学技术,对提高人均寿命发挥了绝对的作用。

其实,很多人拿“传统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来作对,这是不正确的。理由是“西医西药”曾经也有“传统”的时候,古代西医西药也和古代中医中药一样缺少科学性的。不同的是西方传统医学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迅速改变,获得了科学性发展,成就了现代西医。

比如现代西医的各种各样的“疫苗”对于提高人均寿命就有非常大的作用。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鼠疫菌苗,百日咳菌苗,伤寒菌苗,流脑菌苗,霍乱菌苗,狂犬病疫苗等等(在这个领域传统中医中药没有一点贡献)。

遗憾的是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固步自封,没能抓住近现代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的机会,没能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本来中医中药完全有可能利用近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出“现代中医中药学”,那样的话中医中药也就发展成为“现代医学”,可惜的是这件事没有发生。而西方传统的医药学就很好地利用了近代、现代科学技术,形成了“西方现代医学”,以至于“西医”竟然成了“现代医学”的代名词,对于中医中药来说这是万分遗憾的事情!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源是我们曾经不重视自然科学,特别是在西方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时候,我们还在研究巫术、玄学。“不注重自然科学”这一社会现象严重阻碍了传统中医中药的发展。

从情感角度来说,各个国家、各民族人要爱自己的文化这是没错的。但前提是这种“文化”还有用,这种文化还没有可以替代的且效果更好的新文化,如果有了可以完全替代的知识文化,并且效果要好得多,为什么不用呢?也就是说“传统中医中药”为什么就不可以也利用现代自然科学技术走出来呢?譬如照明问题,古代晚上照明用植物油、动物油,后来用煤油,进入电气化时代后都改用电灯;电灯又有了钨丝灯、卤素灯、LED灯等,每一次改变都是自然科学的进步或变化。有电灯可用,却坚持仍用煤油灯其照明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传统中医中药必须走向现代科学的道路,否则就只有像煤油灯一样留在博物馆里或者回忆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