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要租香港100年,李鸿章为何据理力争只肯租99年?如今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说由来 2022-05-11 发布于上海

5月9日,李家超创纪录高票当选香港新特首,掀开了“爱国者治港”的历史性一页。

香港百年沧桑,一路坎坷艰险。回溯到1898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英国人提出要租香港100年,李鸿章拍桌子据理力争:“香港最多只能租借99年!”

125年后的今天,我们更能体会英国人蔫儿坏,明桩暗桩都给我们布下了。倘若当初没有李鸿章顶下这“一年之差”,香港恐怕就成了英国的囊中之物。

话题得从1840年鸦片战争说起。那个夏天,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朝古老而陈旧的国门,年迈体弱的清政府哪里是年轻力壮的英国人对手,处处挨打节节败退。

两年后,清政府被打趴下了,也彻底认输了,希望通过割地赔款来缓和两国之间的矛盾。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其中规定: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曾经自命不凡的大清朝以为这事到此为止了,没想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18年后,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

56年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英国偏偏在这个时候趁火打劫,蛮横地提出《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要求租借“新界”100年。

所谓“新界”,是指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00多个岛屿,占了整个香港地区面积的92%。

看来,英国是打算蚕食整个香港了。

但此时,慈禧当家的清政府已经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面对英国的威逼恐吓,慈禧再也没有与十一国同时宣战的勇气,她在朝会上和群臣商议,决定答应英国提出的无理要求。

这时,李鸿章站了出来,大声疾呼:“太后,不能签啊,不能签啊!”

面对李鸿章的极力反对,慈禧改变了主意,决定派李鸿章去和英国人谈判。

1898年的谈判桌上,英国代表根本没把李鸿章这些清朝代表放到眼里。他自恃国力强大,可以说是毫不客气,逐字逐句地念出英方的条件。

当英国代表说到要租借香港100年时,李鸿章拍着桌子拒绝:“不行,这个绝对不行!”

这可把两边的谈判代表都吓了一跳,李鸿章的陪同官员们偷偷提醒他不要激怒英方。

李鸿章并没有理会,而是继续阐述自己的意见:“你方提出的赔款可以给,香港也可以租借,但不能是100年,最多99年!”

英国代表不干了,当场宣布暂停谈判。

第二轮谈判,英国继续坚持100年的租借期,但李鸿章死死顶住99年不松劲,并表示不然他至死都不会在合约上签字。

谈判出现了僵局,随后在他的强烈反对下,谈判搁浅了。

英国见李鸿章丝毫不肯妥协,只好进行内部磋商,最终同意租借香港99年。1989年的《香港条约》就此达成。  

您可能会问,都是丧权辱国,99年和100年有区别吗?当时也是没人理解,李鸿章为什么要力争减下一年。

原来,李鸿章是做过功课的。西方列强制定的国际法早有规定:一旦租借一个地方满100年,就可将该地区视为租借方所有。这一条款在当时的清朝鲜为人知,但李鸿章发现了。

谈判前,他把西方相关的条例全部拿来仔细研究。谈判桌上,他选择这种无奈的方式坚守底线,最终保住了香港。

沧海桑田,改天换地。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毛主席就发出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言论,中国共产党坚决不承认任何旧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这让英国对香港这块殖民地开始忧虑起来。

但由于世界政治格局的风云变幻,以及当时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中西方交流窗口的作用,中英两国“默契”地选择了维持现状。

直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以以大智慧、大气魄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收复港澳台的解决方案。香港回归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中英两国政府进行了为期数年的谈判“拉锯战”。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亲自到北京与总设计师邓小平讨论香港问题。两人的“正面交锋”充满了火药味。

寒暄刚过,撒切尔夫人就直切主题,以强硬姿态表示出“三个条约有效”和“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离不开英国”这两个英国的底线。

邓小平回答得毫不含糊,他对撒切尔说道:“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坦率地讲,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不得不说李鸿章当初据理力争“一年之差”成为了这次谈判的“活眼”,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国家利益的损失。

1997年7月1日零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大会堂里,五星红旗第一次在香港冉冉升起。在举国欢腾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国人记得李鸿章在谈判桌上拼死力争的身影。

英国人在签订《香港条约》的时候,可能也想不到,99年后的中国,真的有实力和决心去接住这把百年以前的火炬。

参考资料:《李鸿章传》,肖仁福著,贵州人民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