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师大教授: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5大核心变化!| 权威解读

 宝妞 2022-05-11 发布于河南省

校长会  推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在4月正式颁布,即将在2022年的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

在5月6日的一场围绕新课标展开的公益直播中,北京师范大学吴欣歆教授解析,这一版语文课标修订主要有5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第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

在一个多小时的分享中,吴欣歆围绕以上5点,深度解读了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析了一线语文教师该如何读懂课标并在实践中用好课标。以下为精华内容。跟随“校长会”(ID:xiaozhangclub)一起来学习。
 

图片

吴欣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教育学会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我们先来对比一下2011年版和2022年版两版课标的目录,能够发现2022年版课标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

图片

第一,2022版课标里边提炼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的重要内容。

第二,2022版课标新增加了课程内容(这也是这一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重大变化)。

第三,新增了学业质量,这是这么多年来在我们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当中首次出现学业质量。

第四,在课程实施部分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按照课标前言中的总括,这一版课标修订主要有5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第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

下面我就从这5个方面展开,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2022年版。

01

核心变化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01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这一次的课标修订,重点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感、集体意识、文化自信等方面。这些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部分都有体现。

素养型的课程目标体系是这一次育人导向一个最典型的表现。

我们在研读这些内容的时候,要特别关注育人导向的具体落实,也要关注如何在教育教学当中,将育人导向转化为真切的真实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化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完整过程。

在课程内容部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包括这样5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外国优秀文化、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

02

构建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

在目标的定位上,2022年版的课标构建了素养型的语文课程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这一版课标的总目标一共有九条,覆盖了五个方面。其中第一条目标是关于立德树人的相关要求,后边的8条目标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相关要求,这样从总目标构建了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义务教育语言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义务教育语言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二——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四个方面当中的核心内容。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情感。

在这里要关注三组名词。

第一组是语感和经验,学生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在语文学习当中培养自己的语感,在语感丰富,语感逐渐敏感的过程当中,让自己的语言经验变得丰富,进而提升自己的语言品质。

第二组名词是意识和能力,发展这样的一种语感,发展这样的一种经验,需要学生有自觉的意识,有自觉的能力。

第三个方面是内涵和情感,要感受的是语言文字的内涵,培养的是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感,这三组就可以视为我们理解语言运用的三个重要的方面。

义务教育语言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三——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在思维能力的发展上,们更关注思维能力的若干方面,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与发展,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学生求真的态度,这种求真、求实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思维和语言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语言运用的过程当中会关注到语言的思维表现,语言里边的思维逻辑,通过思维和语言的互动关系,应该说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是共生共长的。

义务教育语言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之四——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绪,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要求培养的核心素养跟普通高中提出来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所区别。

对比普通高中语文学科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我们能够看到在义务教育阶段,期待培养的核心素养相对宽一些,涵盖的内容广一些,更强调学生的一种行为表现。而在普通高中阶段,我们关注的内容更为专一些,更强调学科内在的逻辑规律,强调学生学科学习过程当中,能够为下一阶段的深造奠定基础。

所以对比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素养型课程目标,我们能看到核心素养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02

核心变化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当中,并没有课程内容的出现,采用的是阶段目标,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5个内容领域呈现了阶段目标。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采用的是学段目标与内容的形式,在学段目标下面,依然按照5大内容领域呈现了学习内容,在这两版课标当中还没有具体的或者说独立的课程内容的出现。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当中首次单独设定了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呈现。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图片


2022年版的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了6个学习任务群,之间有内在的关系,而且最终呈现能够体现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的1个变革的历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变革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单篇阅读→阅读单元→学习单元。

首先是用单篇阅读阶段,以文本为纲的课程内容,很多知识是碎片化的,于是从上世纪的60年代开始,就由老师开始探索单元整体阅读,采用阅读单元的形式组织语文的课程内容。如果我们单纯的以阅读为中心,其实是难以更好的实现语文教学的任务的,但是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都是这样的一种倾向,在长期以来老师们的探索也没有跳出用单元来作为语文教学核心内容的桎梏。

从单元阅读或者叫阅读单元走向学习单元,迫切需要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的变化。应该说课程内容的变化是引导教与学方式的变化,也是更好地实现语文学习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的关键一环。这一次课标修订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可能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受到读经讲经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习惯于用线性推进的方式开展教学。首先是识字写字,然后是解词,分析段落大意,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按照这样线性过程来推进语文学习。在学习任务群的课程内容组织形态下,我们更关注的是学习单元的构建。传统模式中的识字、写字、阅读鉴赏、梳理、探究、表达、交流语文学习活动就变成了刚才说的4种学习活动的互动、互动推进的过程。

学习任务群在整体特点上体现为情境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三个特点。

01

情境性


重点关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是知识具有情境性。学习是情境化的实践,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我们更加关注把人类共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静态的知识传授带着老师一厢情愿的味道,好像我们把这些知识完整的讲给了学生,他就掌握了这个知识,就可以在未来的生活中去运用。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知识的获得是学生和情境互动的结果,学习是情境化的实践,学生在情境当中有了学习知识的愿望,当他调派原有的知识去解决情境中的问题的时候,难以实现问题的解决,他就有了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新旧知识的一种碰撞融合,从打破原有的平衡到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平衡,它就优化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也丰富了知识结构。


第二,情境具有动员学习的功能。学生在情境当中会产生学习的愿望,而且情境的真实性,让学生产生真实的角色感,这种真实的角色感带动真实的工作历程,以及在学习成果的真实运用情境当中,让他产生成就感和获得感。所以情境有利于学生用投入的状态进入学习进程当中。


第三,情境揭示了语文和生活的天然联系。语文学习活动源自生活,为了生活,这些源自真实的社会生活、文学文化以及跨学科的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回归语言运用的真实的场景,能够让他看到语言运用和生活的真实的关联,从而打通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的关系。


第四,对情境的学习力和应变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核心素养面对未来社会生活,要求学生能够有在复杂情境当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这样的一个能力,它能够去辨识情境的特征,根据情境特征,采用相关的或者说合宜的一些应变的方法,这本身就是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内容。如果我们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学习,才能够发展学生的情境学习力和应变力。


02

实践性


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当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当中表现出来的。学生要跟语言进行碰撞,要用语言在用语言的过程中去学语言,学语言和用语言是密不可分,学语言和用语言的互动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更多的语言运用的妙处,发现语言运用更多的需要自己关注的地方,从而丰富他的语言运用的经验,在丰富经验的过程当中实现语言品质的提升。

03

综合性


学习任务群追求的是语言、思想、知识、情感修养等各个方面的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这种综合效应的追求是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的。

从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来说,追求两个方向,第一是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和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期待能够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关注和自我和他人和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第二,改变知识点、能力点的线性排列,逐点解析和逐项训练。

未来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以任务为载体的,这个任务要能够体现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思想方法,比如说从大量的语言材料当中去发现语言现象,这些重复出现的材料就是语言现象,从语言现象当中去抽取语言运用的规律,借助语言运用规律再去收集观察这些语言材料,能够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思考。这样的一种学习活动就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典型思想方法,我们在设计学习活动的时候,要遵循着典型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最本质的那些规律和方法。

在这一次课标修订的过程当中,我们主张用课程内容的变化来带动教与学的变革,学习任务群这样的一个课程内容带来的教与学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真实的学习情境。
(2)统整的学习主题。
(3)典型的实践活动。

从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来说,学习任务群构成了完整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

先来看学习任务群的内部结构。

在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习任务群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设置意图,也就是学习任务群的内涵阐释

第二,学习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一共有4个学段,每个学段都有这样6个学习任务群,所以在呈现学习内容的时候,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是分4个学段去呈现的。

第三,教学提示,内涵阐释,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学习情境的设置,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法的使用,学习评价的设计,以及学习资源的调派,这5个方面对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求做了细致的安排。


需要说明的是在每个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里边都已经有了教学要求,在整个课标里边的课程实施部分也提到了教学建议。老师们在教学过程当中,首先要关注宏观的教学建议,了解理念上的要求,具体到每个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要去研读每个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通过这些教学提示学习内容和内涵阐释的具体的指向,去分析在这张课件上呈现的5个基本要素,从而明确学习任务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实现的目标、选择的内容,采用的方法以及评价方案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匹配,来完成我们的教学设计。

从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习用群的关系来看,需要说明的是:六个学习任务群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多重对应关系,或者说是整体对应关系,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指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同时各具特定的育人功能,整体推进与侧重发展相结合。各学习任务群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相互交叉、渗透的,体现出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和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衔接关系如下:

普通高中必修阶段7个学习任务群和义务教育阶段6个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对应关系。也能够体现出两个阶段素养型目标的差异。

在义务教育阶段关注的是宽泛和灵活,尤其是跨学科学习。在普通高中阶段我们更为关注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义务教育阶段是跨学科学习,非常宽;到了普通高中阶段叫当代文化参与,希望学生能够集中一个社会现象一个问题来展开研究,做出研究成果。这是义务教育课程内容和普通高中课程内容的衔接。

关注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有三个方面:

关注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内部结构,在每个学习任务群内部分为三个主要的板块,呈现了课程内容的完整要素,在学习内容部分呈现了4个学段的学习进阶的要求,这是学习任务群内部结构的一种完善。

关注各个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义务教育阶段6个学习任务群是交叉渗透的关系,他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体现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关注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整体性、阶段性、连续性。


03

核心变化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01

学业质量研制思路


学业质量研制思路,经历了前期准备、初步描述、检验修订、征求意见、修订完善5个阶段。

02

学业质量的基本框架


学业质量的基本框架从大的框架来说,要关注这样三个方面。

图片

第一,语文实践活动,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还包括识字与写字。

第二,语文学习情境,包括日常生活、文学文化和跨学科三个情境。

第三,学生在情境当中、在不同的实践活动的整合当中表现出来的关键表现。比如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信息整合、理解阐释、推断探究、赏析、评价;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描述与表现、解释与分析、介绍与说明应对与调整;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收集与组合发现与再造。


03

学业质量重点关注的问题


图片

在阅读学业质量的时候,我希望老师们能够关注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关注完整描述核心素养的基本表现。

在每一个学段的学业质量里边,都是按照日常生活、文学文化和跨学科学习这三大主要的情境去描述的。我们描述的是学生在这三种情境当中开展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收益探究、表达与交流这些语文实践活动时,应该呈现出来的关键的学业表现。

所以我们在看学业表现的时候,它是一个完整性的表现,这种完整性的表现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评价和测量的要求。

第二,在完整性的表现里边,老师们可以看到他在日常生活当中、日常的学习当中的表现,用来做过程性评价的标准;也可以去看他在不同学段结束时候要达到的学业水平,用来做总结性评价、命题开发测试工具的基本依据。

第三,我们清晰地刻画了语文学业发展的进阶水平。在这个过程当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品质在教学影响下的积极变化。

可以看如图的例子。


图片

老师们在看学业质量的时候,要特别关注不同学段要求的进阶发展。此外,还要特别去关注对于学生语言经验结构化水平的描述。

比如在四个学段里边,我们都对识字积累语言材料做了相关的要求。

第一学段,喜欢识字,有意识的梳理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汉字词语并进行分类;愿意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向他人展示。


第二学段 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


第三学段 有自觉识字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发现自己不认识的字,能根据字形推断字音、字义,并借助语境和工具书验证自己的推断。


第四学段 有探究汉字规律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能根据字音、字形、字意三者的关系,准确认读,正确理解遇到的生字新词。


学生语言经验的结构化水平,不仅包括他做什么,还包括在什么情境下做,最终做出来的成果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做。在这四个学段的描述当中,大家就能够关注到我们对于学生语言经验结构化水平的观察和分析水平的刻画。

读懂学业质量的这几个方面,能够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当中用好学业质量去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这是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相关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04

核心变化四:增强了指导性

指导性主要在课程实施部分比较突出。

01

教学建议


相对于前边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这里的教学建议更加原则性,更加上位。

图片
目标确定上,要求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写文章的目的是要阐明道理,读文章的目的是要理解这个道理,我们在语文学习当中写和读,包括在这个过程当中的梳理和探究,都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借助这个道理促进自己的发展。

内容选择上,要求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整体规划是针对碎片化、零散化线性推进来说的,整主要指的是学习过程的整,学习内容的整,在学习上体现出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而且整是在情境中的整,所以整体规划是落实课程理念重要的一环。

活动设计上,要求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最后,是根据时代要求提出来的一个教学建议,就是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在这一次的教学建议上有两点重要的突破,一是,明确了典型的学习任务是未来语文教学探索的重要方向,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的落实的载体。第二是提出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符合时代的要求,也符合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02

评价建议


这一次的评价建议分为过程性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

在过程性评价中,明确提出了过程性评价的原则,课堂教学的评价建议和作业评价建议。要求大家关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结果运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评价主体上要凸显学生主体的作用。

在学业水平考试方面提出了命题原则、命题规划和命题要求。主要是希望考试评价能够体现学科规律,能够突出问题导向,还要强调可操作性。

03

学习任务群的评价:教、学、评一体化


在学习任务群的评价里边,要求突出教学评的一体化。

老师们首先要去阅读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提示里边提出的评价要求,要根据评价要求拟定评价的观察要点,根据评价的观察要点去设计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够比较好的实现教学屏的一体化。

举个例子。

关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方面提出了评价要求,评价应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围绕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阅读与交流的实际任务,评价学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能力。

在评价中应引导学生注意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内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白,注意实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规范。

根据这样的1个教学提示,我们可以拟定6个观察要点。

图片


再比如,在小学阶段曾经有把谁介绍给谁这样的协作活动设计。我们把这个活动按照观察要点去设计,就可以设计出8个活动的主要环节。

图片


每一个学习活动可以落实若干个观察要点,不是一一对应的落实,是整体的对应落实,通过若干个学习活动可以比较全面的覆盖这些观察要点,由此体现出教学评的一体化。

04

教材编写建议


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提出了比较多的要求,这些要求可以归纳提炼为5个方面: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积极探索教科书编写体例与组织方式。

努力变革语文教科书的学习活动设计。

高度重视语文教科书选文问题。

探索突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科书编写难点。


图片

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上提了4条建议:1)坚持目标导向,精选优质课程资源。2)调动多元主体,丰富课程资源的类型。3)建立合作开发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4)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育人功能,优化教与学的活动。

其中,要关注三点。

第一,资源建设共同体。我们现在说共建共享,首先得知道谁来建谁来想,资源建设是多方整合的,需要教师、学校、社区整个社会来做,把生活资源转化为语文课程资源这样的一个系统的工作,而且在共建的过程当中还要共享我们国家是三级课程体系,不同级别的课程在推进过程中提供的资源要能够实现互通。

第二,动态的资源观念。我们要知道教学资源或者叫课程资源是有利于课程目标达成的一切的因素条件,这些因素和条件是在变化当中需要重组重构的,我们要有一个动态的资源观念。

第三,有特色,系统化。就学校来说,我们要关注的是有特色系统化的资源系统,有特色可能是区域特色,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资源类型,也可能是文化特色,比如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革命文化,不管是哪一种特色,都要做系统化的呈现,让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系统化的形式来促进语文课程的整体的发展。


05

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关于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是这一次在实施建议上面新增的内容,并提出了8点建议。

图片


这8条建议共同指向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突出了三个核心理念,终身学习、聚焦问题、研训一体。

05


核心变化五:加强了学段衔接

在课标内容的呈现上,有三个方面呈现了不同学段的衔接。

一是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注意幼小衔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这是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的。


二是在课程内容上提出,分3个层面设置6个学习任务群,每个学习任务群均贯穿4个学段。


三是在课程目标中提出,在义教和高中方面的衔接,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各学段合理提高要求,为高中学习做好准备。

扫码可观看视频回放

电脑端:复制链接到浏览器中打开

https://live./lv2/topic/892/detail

来源教研网、中国教师研修网联合教育部义教课标组专家,公益解读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系列讲座,转自中小学老师参考

作者丨吴欣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教育学会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