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温儒敏:核心素养、任务群与建构主义

 静语留香 2022-07-24 发布于重庆

“不要全盘否定以往语文教学的经验,也不要指望把新的办法以定于一尊,那是不可能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温儒敏

以上是温儒敏教授在新课程标准颁布后,说的自己的担心,也算是对语文老师的提醒吧。这确实也是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应该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最近的学习,对于任务务群的理解,情境的创设等诸多问题,我都没有想得明白,于是翻开《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四集》。

这本书放在案头已久,今天先行看了关于《核心素养、任务群与建构主义》这篇文章。看完后,我对于语文情境的创设,核心素养及任务群的理解,又有了新的认识。

关于核心素养,温教授主要2017年年底公布的普通高中语言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方面进行论述的。202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核心素养有了不一样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 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 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 创造的综合体现。它包括“ 文化自信”“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

相比之下,高中阶段提出的核心素养更多注重的是在表述的过程当中内容的指向,更多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的在表述方面,更重视的是核心素养是经过学习了之后,学生的一个应然的一种状态,也就是学生学习完了之后他的学习结果,他的表现的一个状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关于任务群和语文课程结构调整。温教授强调还需要试验,是因为有3个担心,那么就要有3个“防止走偏”:

1.“学习任务群”是教学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让教学目标更加明晰,克服随意性情况,同时让学生带着“任务”去主动学习。但要防止把任务群教学理解为就等于任务驱动,甚至将任务驱动作为语文教学的唯一方式,一边倒。

“任务”应当是属于语文的任务,而不是脱离了语言的其他“活动”。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学习任务”,都和单元课文密切相关。教学中可以参考这些“单元学习任务”,也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
但要注意,不要局限于在任务的指使下去阅读,因为那样反而可能会让学生被动,降低他们阅读和学习的兴趣,适得其反;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会时常想到预设的那个任务、所关心的是如何完成任务,是阅读材料中哪些部分可以用于完成任务,但他们思考的问题就会限定在预设的任务范围内,而不是在阅读中自然地形成的。所谓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很可能会受到预设的任务的限制或者牵引。这很可能还会导致为完成任务而阅读的实用主义,自由的、开放的创造性的阅读也就可能沦为功利性的阅读。就像我们现在很多学者被科研项目所捆绑,为了完成项目而进行研究,结果陷入项目化的状态一样。所以任务驱动的那个“任务”,恐怕不能预设太细,要考虑留给学生的空间大一些。

之前,我在习作教学时,提倡并践行在真实语境下进行习作教学。在习作教学中,强调情境的“一以贯之”。那么,这样的理念如果迁移到阅读教学中是否合适呢?前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想是可以的。这样一来,学生会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去进行沉浸式阅读,学生还可尝试运用语文的知识去完成生活的事情 ,这也和薛法根老师所说观念,貌似不冲突。真能做到样吗?在设计某课阅读教学时的情境时,我们发现了情境的局限性:程度脱离语言文字的学习;情境就像一个套子一样,把学生限定在里面进行学习,反而会丧失阅读的兴趣甚至影响本课本来该有的教学目标。(举例略)今天,看到温教授的这段话,我知道了情境创设是把双刃剑,掌握不好火候,不但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影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可谓是得不偿失。然而,如何应对呢?这是个难题,还得进一步探索。

2.新教材关于“课"的设计,和以前有所不同,采取的是“群文教学”为主。这可以抑制以往一课一课精读精讲容易碎片化的弊病,但也要防止沦为浅阅读。因为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而且是在有限的时间里的群文阅读,肯定不可能很细致,甚至容易囫囵吞枣。在实施多文本阅读的时候,把握好精读与略读的结合,防止浅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改进的办法就是,还是要把群文阅读的课文或者材料分为精读与略读,要有精读的要求。

事实上,我们大多老师还是在一篇一篇地教,只是有了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尝试整体观照下的单篇课文的教学。真像温教授所说的那样进行群文教学,对老师的要求太高了。当然,这或许是懦弱的借口。

3.任务驱动下的学习活动,不要包揽整个教学过程。有些文类的阅读,比如实用类阅读、思辨类阅读,可以活动多一点,但文学类阅读,活动少一点,还是让学生静下心来读,是自主性的阅读,而不是动不动就讨论,就搞各种活动。我们的语文课本来就很热闹,很浮躁,缺少沉浸式的阅读,缺少真正个性化的自由的阅读。如果老是任务驱动,老是组织各种活动,那也是不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的。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会儿和我说起她对王小毅老师提出的大情境和任务群的案例的一些想法,她认为不一定要把每一单元的课文都用一个大情境,大任务来进行语文学习。今天,再次看到温教授类似的说法,深感会儿的真知灼见。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的课怎么办?情境还是要有的,任务驱动也免不了,该有的目标也得达成,还有那些想不清,理还乱的问题,咋办?迷惘中。

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温教授说:“在新课标刚提出之时,我们可以做一些调和,吸收新课标关于任务驱动的理念,在某些教学环节可以多使用这个办法。但不一定全部都改为任务驱动,还是要实事求是,根据教学的内容需要,还要根据学情来决定如何实施。

好难得把握这个度哟!


您若宠爱,就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