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影记】临淄访古迹之二

 齐民生眼观景 2022-05-11 发布于山东省

【原创影记】齐地访古迹之二

    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 800余年的临淄,时有“海内名都”、“东方罗马”之誉。几千年星移斗转,昔日的盛景虽已荡然无存,但那记载着齐国一度辉煌的历史古迹至今却依然存在众多。

    前些日子,本人几次踏入齐都故地,以了解那些文物古迹现状,追探齐国历史故事,寻觅齐文化源流。现择其要者展示如下:

    5、临淄城

    临淄城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商代以前就称作齐邑,后来又名营丘。公元前859年,齐献公姜山以营丘临靠淄水而改名“临淄”。从此,“临淄”之名传称到现在,共2880年历史。

    有“七遍为京、八遍为城”之称的临淄,作为周齐故都、两汉王城,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是声名显赫、地位极其重要的。

    公元前1045年—公元前386年,姜太公建立的姜姓齐国传660年32君在此建都;公元前386年—公元前221年,田和建立的田姓齐国传166年8王在此建都,临淄作为周代齐国都城长达824年。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2年,田横、韩信等八人称齐王于临淄。公元前202年8年,西汉7位齐王定都于此;25年-206年,东汉6位齐王以临淄为都。另外,临淄城还作为青州治所300多年、齐郡治所800多年、临淄县治所近2000年。

    临淄城久负盛名,是我国周至汉时期最大的工商业都市。春秋桓公称霸时,临淄居民有4万余户,人口20多万;战国时期,临淄居民多达7万余户,常住人口保守估计也在60万;西汉初年,临淄有户10万,人口逾百万,“巨于长安”(长安此时8万多户)。汉朝有“五都”的称号,临淄是其中之一(成都、邯郸、南阳、洛阳),因此有“西有长安,东有临淄”、“东方的罗马”、“海内名都”的传统称誉。临淄城,是周、秦、西汉中国冶金(主要是冶铜、冶铁)业中心、丝织业中心、制车业中心、制陶业中心、漆器制造中心、铸镜中心、铸币中心、手工业科技中心等八个手工业方面的中心和海盐、丝绸两大商品集散地。此外,临淄还是全国思想学术中心(稷下学宫)、音乐之都(齐国韶乐、齐地歌舞)和“东方奥林匹亚”(足球、射箭、武术、赛马、赛车、棋类起源地),也从侧面证明了临淄工商业的繁荣。

    而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如今位于临淄区齐都镇的临淄城早已难寻昔日的景观。只是在齐都路口,伫立着两块看似历时不久的石碑,标示着这里曾经是昔日临淄城的南门:


    而在城里,过去的临淄县衙早已成为一家小企业的领地,目前只有县衙大门、大堂尚存。厂子大门紧闭,门卫也认真负责,任我好说歹说及出示采访证件,都不得入内。于是,只好在大门外拍摄了这幅照片:


    临淄县衙大堂为清朝建筑(有说,约1671年前后所建,存疑),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这次不得亲见,就只有借助搜遍网上得来的寥寥几片,展现如下,算是满足大家对目前在鲁中一带已经少见的清代县衙大堂的了解吧:



(以上三片来自网络)


    6、营丘城

    按照较为普遍的历史说法,姜太公佐周武王灭商兴周,因首功封于齐国,建都营丘。

    其实,关于齐国首都营丘到底在哪里,几千年来一直众说纷纭。据专家介绍,自汉代以来就有临淄与昌乐两地之争。往细里说,还有临淄韩信岭说、临淄桐林说、寿光呙宋台说、益都臧台说、昌乐西河说、张店昌城说、桓台唐山说。2010年以来,随着高青县陈庄西周城遗址发现,又多了一个高青陈庄说,并且得到了一些权威专家的认同......

    对于这一论争,淄博当地学者当然是坚持临淄即为营丘之说的,主要依据是早先的《尔雅·释地》、《尔雅·义疏》、《汉书·地理志》等典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与现代历史学家郭沫若等也都认为营丘即临淄。

    一般认为,临淄初名为营丘,古属营州:《尔雅·释地》说“齐曰营州。”营、赢、盈音同。伯益赢姓,原为东夷齐地的土著,是莒、秦、江、黄等国的祖先,曾经佐大禹平治水土,立有大功。他的裔族遍布齐地,其中临淄、益都一带曾是其聚居点之一。营州以赢、盈而得名。营丘则以营州而得名。魏晋人薛瓒曰:“营丘即临淄也”;晋人郭璞曰:“今齐之营丘,淄水过其南及东”;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绘得更为详尽:“淄水又北,经其城东,城临淄水,故曰临淄。……太公望,都营丘为齐。”

    据临淄齐文化专家说,周夷王时齐国发生了两次迁都。姜齐传至第五代哀公时,齐国的邻国纪国(都城在寿光南部)国君纪侯在周王面前诋毁哀公,周夷王烹杀了哀公,立哀公的异母弟弟静为胡公,胡公迁都到薄姑(今博兴)。哀公的同母所生小弟弟姜山怨恨胡公,就和他的私党率领营丘人杀了胡公而自己登位,这就是献公。公元前859年,从薄姑迁都,复都临淄,因营丘紧靠淄河而更名为临淄。

    对于上述说法,昌乐人有所不同观点。本人查阅一些资料,发现近年来又有一观点——就是认为“营丘”一词不是一个固定地名,而是随着齐国都城的迁移而移动。我倒觉得此说颇有道理,这样一来一些争议点也能解释得通。

    2002年,临淄区政府为更好的保护营丘城故址,在韩信岭西南设置了“营丘城故址”保护碑。碑文的内容是“据经史载,西周初年,周王封姜太公与齐,都治营丘。公元前866年齐胡公迁离营丘,徙都薄姑。公元前859年齐献公徙离薄姑,复都营丘,更名临淄。今为循流溯源,保护遗址,弘扬优秀文化,勒石营丘故地以示正本追远意义。”


(网络图片,齐国故城遗址图。图中五角星为阚家寨冶铸遗址)



    7、阚家寨冶铸遗址

    齐故城阚家寨冶铸遗址位于临淄区齐都镇阚家寨村南、临淄齐国故城东北部。目前正在考古勘查期,尚未对外开放。

    2011 年 11 月,“临淄齐故城冶铸遗存考古发掘与研究”创新项目在中国社科院正式启动,2012 年秋进行了考古试掘。经过2013 -2014近两年的发掘和研究,证明阚家寨村南B 区三个地点冶铸遗址的年代,延续时间较长,从春秋时期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经专家初步断定,第1发掘点(冶铁遗址)主要为两汉时期陶瓦窑址、铁器加工场所和工匠们的生活区。第2发掘点(铸镜遗址)内涵最为丰富,学术价值最高,主要为秦、西汉时期铸镜作坊遗址,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古代铜镜铸造作坊遗址。第3发掘点(铸钱遗址)主要为一处春秋至西汉时期的大型冶铸手工业作坊区。手工业门类有铜器铸造、钱币铸造、熔铁铸铁、铁器加工等多种。

(网络图片:阚家寨冶铸遗址3个发掘地点示意图)

    阚家寨冶铸遗址,为研究当时临淄工商业尤其是铸造工业提供了珍贵翔实的历史资料。不仅从一个区域展现出齐都临淄自建城之初到汉代一千多年的演变和兴衰,而且从一个侧面展现出战国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冶金、铸镜、铸币等手工业与科技中心的临淄城工商业的高度发达和繁荣,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尤其是其秦汉铜镜铸造作坊遗址的发现和科学发掘,不仅在国内属于首次,而且在国际上也实属罕见,科学地揭示了秦汉时期铜镜的铸造工艺技术和生产流程,是我国古代铜镜铸造技术和铜镜生产研究的重大突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久的将来,一座以铜镜及铜镜铸造展示为主、集金属冶铸遗址保护和展示于一体的展览馆将矗立在阚家寨村南的原野上,成为齐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8、韩信岭

    韩信岭在齐国古城大城东北部,又叫韩信宅,位于临淄区齐都镇河崖头村南。传说韩信曾驻军于此,称齐王时又在此筑宫,因此人称韩信岭。

    韩信岭现存遗址基本呈正方形,东西长约350米,南北长约200米,高出地面四五米,四面有3层台阶。经钻探,文化层厚3~4米,包容自西周晚期至汉代的文化堆积4~5层。并有居住、冶铁、炼铜、制骨等遗迹,是齐故城内文化堆积最早、最厚、最复杂之处。

    目前来说,韩信岭很不显眼,几年来被一处“齐都镇韩信雪桃采摘园”围起了,本人木有看到石碑。   
    9、孔子闻韶处

    孔子闻韶处位于临淄区齐都镇韶院村,位于齐故城大城东南部,相传是当年孔子在齐国听韶乐的地方。

    韶院村原名枣园村,据1920年《临淄县志》载:清嘉庆时,于城东枣园村掘地得古碑,上书“孔子闻韶处”。后又于地中得石磬数枚,遂易村名为韶院。至宣统时,古碑已无下落,本村父老又于1911年另立石碑,仍刻“孔子闻韶处”。1982年,淄博市和临淄区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对“孔子闻韶处”加以修葺。

    孔子闻韶处现位于韶院村北部南北路边,为一处不太显眼的小型淡灰色仿古建筑。门内北墙正中镶嵌着一方石碑,碑上隶书大字题曰“孔子闻韶处”。石碑左右,分嵌两方石刻,左边一块为“舞乐图”,右边的一块为“韶乐及子在齐闻韶”简介。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孔子入齐,在临淄高昭子家中观赏齐《韶》后,欣喜万分。他主动要求跟齐国太师学习齐《韶》中的歌曲和舞蹈,日日与齐国的乐官交流谈论音乐,如痴如醉,三月不知肉味,并发出“尽善尽美”、“不图为乐至于斯”的赞叹,留下了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传世佳话。

    以此,临淄作为齐《韶》乃至韶乐起源地,当之无愧。2006年,齐《韶》被公布为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10、齐景公墓殉马坑

    齐景公墓殉马坑,俗称东周殉马坑,位于齐国故城郭城东北部,今临淄区齐都镇河崖头村。这里原系春秋时期齐国公侯的一大墓地,今已探出大、中型墓二十余座。其中,五号墓是一座“甲”字形大墓,据考,该墓为齐景公之墓。同时,在五号墓周围发现了举世罕见的殉马坑。



    齐景公墓早年被盗,随葬品无存,唯周围的殉马坑大部分保存完好。墓室南北26米,东西23米,南墓道长18米,宽12米左右。殉马在其东、西、北三面,坑呈“U”型。东、西面各长70米,北面长75米。仅一九八二年发掘的西面南端36.5米,就见殉马106匹。按此排列密度推算,全部殉马当在六百匹以上。

    经过整理,齐景公墓殉马坑作为旅游景点自1983年展出,开放以来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人。但由于早期建设的景点设施不完善,已不能满足现代游客的游览需求。于是,该景点于几年前开始重新整改扩建,预计今年9月开放迎客。




(图文均为作者原创,尊重产权,转载请联系作者,并作注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