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孩子可以更好」贾美香医生的四个干预原则,为父母指明方向!

 北医脑健康 2022-05-11

「暖心护星·同心抗疫」家长们要了解,家庭干预的重要性!

编辑&排版|嗨脑仁

近期,多个省份的疫情牵动着国人的心!在此期间,不少孤独症孩子的线下训练也被迫按下了“暂停键”。

令家长们最头疼的是:孩子好不容易积累了一些训练成果,这次的“停摆”,稍不注意,孩子就会被“打回原形”。

为了防止孩子的技能退化,本月我们将开展一系列的专题活动「暖心护星·同心抗疫」

其中包含:大咖公益直播、居家干预微课等等,总而言之,干货多多,请家长们一定持续关注!

孤独症没有特效药,在通往光明的道路上,唯有耐心教导、训练和陪伴,而训练与陪伴离不开家长们的帮助!


本次,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为家长们奉上家庭干预指南,帮家长们梳理居家干预思路以及生活化的干预策略。

具体内容,我们往下看:

一、家长们要了解,家庭干预的重要性

在国内,“家校共育”越来越成为主流干预方式所认可的新共识。

在贾美香医生过去40年从业经历中,看到所有干预后康复较好的孩子,都离不开专业、早期、密集、家校共育这四个关键词

并且早期、密集和纳入家庭参与的干预模式,也被纳入由美国儿科协会(AAP)编写出版的最新版《孤独症指南》

“4岁以下是最佳干预期,6岁之前都有很大效果,一旦超过7岁,再去开始干预就会很难,效果大打折扣。”最好的干预时间是,每周可以达到25-40个小时的持续密集康复训练。

总之,早诊断、早干预,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控制病情,弱化症状表现,帮助孩子接近普通人一般的社交、学习和工作水平。

所以,我们家长们一定要知道,除了机构康复干预之外,家长的陪伴、居家康复也很重要,机构只是提供一定的康复理念、方法,孩子们更重要的是靠家长。

二、家庭训练的原则

在家庭场景下,建议家长们优先完成机构老师布置的任务,即使在家中也要坚持学习。如果训练中断,孩子的问题行为可能会反复。并且,家长间也要注意互相理解和支持,注意家庭成员的分工。

平日里大家的工作都很繁忙,交流的机会很少,大家要充分利用现在这个机会,好好珍惜彼此相处的时间、交流孩子的情况。

并且在家里,家长的训练安排,可以以家庭化为主。

这里的家庭化包括孩子的生活自理饮食起居,例如:大小便,穿脱衣服。以及让孩子帮助家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例如:倒垃圾、擦桌子、收拾碗筷、帮妈妈拿一些力所能及的东西、关上柜门或抽屉门等等。

但是在家里训练(老师督导下),首先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证孩子的安全。以防一些不必要的意外情况发生,例如:温度过高的开水、家用电器的开关等等。

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表率,不要一直玩手机、看电视,不理孩子。

值得提醒的一点是,由于在家里可能家庭成员较多,往往大家的意见可能无法统一,这样可能会对训练产生影响。

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做训练时,能够尽量保持一致,以一个人的训练为主体,家庭中其他成员尽量不要过多参与训练。

同时训练过程中,可以多加入一些孩子能够很快完成的小任务,对训练结果会有正面帮助。

三、训练中家长该怎么调节心理状态

孤独症几乎会伴随孩子一生,作为父母,不仅要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还要承受来自精神、社会、舆论等多方面的压力,其身体和心理往往都是超负荷。长此以往,对家长的身心会造成伤害,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也存在着严重的隐患和危机。

因此,自闭症患儿父母的心理调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必自责

我们知道孤独症的发生绝大部分不存在家长的过错,所以家长们没必要自责,也不需要对环境过于敏感。相反,家长可以坦然承认现实,积极地寻求一切可能的帮助和措施。

适宜的期望值

孤独症毕竟是一个世界难题,孩子的愈后也很难预料,家长们只需要求尽自己的力量,不要过于强求突变的效果,因为这是不符合现实的想法。

有的家长急于求成,过于焦虑,必然让孩子感到压力,很容易引发情绪问题;家长期望过高,对孩子管教过严,家长内心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感和挫败感,并且这种焦虑情绪会在无形中蔓延到孩子心里。

所以,要解决孤独症孩子行为、情绪问题,家长的情绪调整是关键。家长应完全接纳孩子,保持耐心和快乐,尊重孩子,并作出努力,让孩子信任你、依恋你,建立与你相处的安全感。

四、在生活中训练什么?如何训练?

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泛化!我们希望家长在家里能够利用好所学的知识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提高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

这样的话,即便没有办法前往机构学习,在家里一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能力。

疫情期间,我们也衷心希望家长在此刻不要耽误孩子的学习,不要放任孩子,坚持干预训练,起码可以保证孩子不退步。

那么,在生活中,家长们可以利用穿衣、吃饭、洗澡、游戏等生活环节,来帮助孩子干预!

家庭干预之吃饭篇

① 精细动作

“吃饭”包含了许多精细运动,例如使用筷子、勺子夹菜吃等等。我们在选择工具的时候,一定要挑适合孩子的。

② 视觉配对

教会孩子在收碗筷时能把筷子、碗、盘子同样的物品放一起。也可以教会孩子关联关系,如:筷子要和碗放在一起。

③ 语言技能

每次盛饭尽量少盛,如果孩子不够吃的话,他会端着碗寻求你的帮助,这就是锻炼孩子语言沟通的最好的机会。即便是没有语言的孩子,也会用表情、手势等表达需求。

④ 食物多样性训练

针对挑食的孩子,可在就餐时拓展食物的多样性。如果孩子有挑食的坏习惯,我们可以在时间充分的情况下慢慢纠正。先将孩子不喜欢的食物以特别少量给孩子,然后慢慢给予强化,逐步增加分量。

家庭干预之穿衣篇

① 不同颜色的衣服识别

首先,要教会孩子识别,哪些衣服是自己的、哪些是爸爸妈妈的。可以协助孩子认识衣服上不同的颜色、标志物或玩偶。

② 语言技能

当孩子穿不进去时,教孩子提要求“妈妈帮我穿衣服”。

③ 人称代词

教孩子的认识自己的衣服和家人的衣服,能够运用“我的” 、“你的”和“他的”来区分。

④ 天气和季节

根据天气和季节选择所需的衣服。

家庭干预之洗澡篇

① 生活自理

我们每天都会给孩子洗澡,但是有些孩子在触觉方面比较敏感,不愿意冲洗头或者无法忍受他人给自己洗澡,那么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来教授孩子独立洗澡。

② 身体部位认知

识别自己的身体部位,如,身体、胳膊、后背、小腿等。

③ 性教育

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有必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性教育。如:明确哪些部位不能裸露在外面?哪些可以裸露在外?什么场合可以脱衣服?什么地方不可以脱衣服?

④ 形容词和副词

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用水感受水温是否合适,趁此机会也可以帮助他们增长词汇。如:理解水温凉/热、水盆里的水空/满、妈妈搓澡时轻轻搓/使劲搓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千万不要用搓澡巾去搓孩子的背,因为孩子的皮肤很嫩,这样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同时,使用儿童专用沐浴露,避免孩子喝洗澡盆里的水。

家庭干预之游戏篇

首先需要强调,我们所挑选的玩具一定要适合孩子。现在每个孩子都有各式各样的玩具,声控的、电动的、塑料的等等,但我们不要全部摆出来,尽可能收纳在箱子里。等到需要训练时拿出一两样跟孩子一起互动。

① 功能性游戏

以积木为例,很多孩子只会“摞高高”,但现在我们有充分的时间教会孩子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会画画的家长也可以将积木画在纸上,让孩子涂上颜色。还有一种玩法是,让孩子拿着积木在纸上描着画,画成不同的形状。

② 假想游戏

能够以物代物,玩出不同的花样。如,各种动物形状的毛绒娃娃可以组成动物园,教孩子画出来。

③ 社交游戏

可以利用家里的玩具或家居用品,创造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例如:玩过家家、超市购物、医生假扮游戏等。

④ 语言技能

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创造机会对玩具或活动提要求,增加与他人围绕主题对话的机会。如,让孩子给爷爷奶奶拿苹果,引导他多询问“苹果甜吗?好吃吗?”这类互动性对话。总而言之,我们要在这段居家的时间里,想出各种各样的游戏与孩子进行互动。

虽然此次疫情反复,有些家庭居家办公,不能出门,人们难免产生恐慌情绪,希望家长们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太着急,也不能太焦虑。并且,在家庭生活的诸多场景和活动流程中,如洗漱、穿衣、吃饭等,都是孩子相应技能提升训练的关键教学环境。

专业性不足的家长,干预中遇到棘手的问题也不要担心,建议优先和机构的老师保持电话联系,积极与老师沟通干预难点,老师一定会给予专业的指导与帮助。

对于没有在机构训练的孩子,家长们也可以报名我们北大医疗脑健康的「线上1V1督导课」,将国内顶级的康复老师远程请到家中,帮助您随时解决干预问题。

  咨询「康复课程/督导服务」

家长们可扫码预约哟

总之,家长们,干预路上,您不是孤军奋战。贾美香医生与北大医疗脑健康的爱心康复师们,一直在这里陪着您,让我们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蜕变!

五、在家庭中如何锻炼社交?

那么,除了自理技能,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家长们也不能忽视!毕竟这个能力决定着孩子日后能否上幼儿园、能否上学!

那么,如何评估孩子的社交能力?如何进行社交训练?家长们在社交训练中如何帮助孩子?

以上种种问题,在本周四(5月12日)晚18点的直播中,我们将有请北大六院的李雪医生为家长们讲解,直播时长为60分钟。请家长们扫码预约直播,准时观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