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奶奶的灶台(邵梓轩)

 老沈阅览 2022-05-12

奶奶提及她小时候,常说是一捆柴撑起一家人的生活。奶奶今年七十岁了,她小时候放学的首要任务可不是做作业,而是扔下书包挎上篮子,和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跑到田埂上、小河边,去捡枯树枝、挖草根、扒树叶。不知道要爬过多少坡、转过多少弯、摔过多少跟头,才能捡回能够供当天做饭的柴火。回到家已经累得说不出话,两个肩膀酸疼得抬不起来,两只手伤痕累累,够不着灶台也要踩在凳子上给弟弟妹妹做饭。很多时候捡回来的树叶枯草潮湿腐烂,烧起来烟多火弱,熏得眼睛睁不开,她多少次没站稳从凳子上摔下来,那种苦和痛,几十年过去了仍然刻骨铭心。

奶奶家的老灶台

到了我爸爸出生的年代,奶奶就用起了煤球炉。煤球黑黑的,用煤块压出来,上面有很多小圆孔。爸爸说他小时候的印象里,它们被整齐地码放在走廊的角落里,拿的时候要很小心,稍不当心就会发生“坍塌事故”。奶奶说煤球炉使用起来可麻烦了,生一次火要折腾半天。那时,她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生火,劳累了一天又饿又累,有时候等不及火苗蹿上来,奶奶就开始炒菜,可是这时候煤球还没完全燃烧,炒出来的菜火候不够,总是难以下咽。更麻烦的是每天晚上必须要把炉门关好,不然就会把里面的煤球烧完,第二天又要重新生火做早饭,浪费时间还浪费煤球。“以前的日子也不知道怎么过来的。”奶奶无奈地摇摇头。

奶奶家用过的老式煤球炉

爸爸上小学的时候,家里有了煤气灶。奶奶说用起来方便多了,省下不少做饭的时间。可是最大的缺点就是煤气罐容量太小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要去换煤气罐。那时的居民楼没有电梯,每次都是爷爷扛着几十斤的煤气罐上楼下楼。“最不好的一点是有时候烧着菜,眼看着火苗越来越小,'噗’地一下就没气了,菜烧到一半,半生不熟,吃也不是倒也不是,哈哈哈哈!”奶奶说着,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转眼间,我长大了。现在,家家户户使用的都是天然气。奶奶站在敞亮的厨房里,轻轻用手一拧新灶台的开关,“啪嗒”一声点燃了幸福的火苗。她再也不用经历捡拾柴火的辛苦,不用闻煤球炉刺鼻的气味,不用担心煤气时不时用完的尴尬。

邵梓轩和奶奶一起做菜

这只是我家“变化史”的一个缩影,更是伟大的祖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最好的证明!

邵梓轩把自己做的爱心饺子送给小区门卫

【作者: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六(3)班 邵梓轩;指导老师:王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