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才女徐惠,唐太宗的贤妃

 新用户0096fsbV 2022-05-12

徐慧是初唐湖州长城(今浙江省长兴县)人,自小便有神童之称。“生五月能言,四岁通论语、诗,八岁自晓属文。”(《新唐书》卷76)史书说她,5个月就会说话,4岁通《论语》及《毛诗》,八岁时父亲考她作诗,依然没有难住她。

徐慧出生于官宦之家。父祖都曾当朝为官,徐惠一家三姐弟也都极富才华,可堪比汉朝的班氏。而徐惠不仅聪慧,而且勤奋,闺房之中遍涉经史,手不释卷。徐惠多才的名声远扬,终于传到了唐太宗耳中,于是唐太宗下令将徐惠召进宫中。

年少的徐惠入宫,先是被封为才人。入宫后的徐慧“手未尝废卷,而辞致瞻蔚,文无淹思。帝益礼顾,擢孝德(徐慧父亲)水部员外郎,惠再迁充容。”(同上)唐太宗也是爱才之人,看到徐惠如此好学,对她很是欣赏。徐慧很快就升为充容,唐太宗还爱屋及乌,还提升其父亲徐孝德为水部员外郎。

徐惠聪明过人,虽然满腹经纶,却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娇俏灵秀,颇有小女儿情趣,带给了唐太宗很多的惊喜与快乐。有一次,唐太宗召见徐惠,徐惠姗姗来,唐太宗有些生气。于是徐惠急中生智写下了一首诗,一下子打破了尴尬的氛围: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这首小诗轻松纤巧,很有情趣。一早起来便对镜梳妆,梳妆完毕便等待太宗召见,已徘徊良久。可是太宗想见她,多少得忸怩一番吧。这首诗欲说还休,带有一分小女儿娇嗔心思。唐太宗看了这首诗之后,怒气一下子便全消了。

徐惠不仅才貌双全,且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太宗东征高丽,同时大建宫室。徐惠于是执笔上书,直言相谏,指出“黩武玩兵,先哲所戒”;“秦皇并吞六国、晋武奄有三方,反成覆败之业”;“地广者,非长安之术;人劳者,为易乱之符”;“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剖析常年征伐、大兴土木之害,希望太宗能够多加节俭,休兵罢战。太宗读完之后,惊叹于徐惠的见识与高才,对她更是称赞有加。

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病逝。徐惠对此痛不欲生,忧思成疾且不肯进药。病榻之中,徐惠还写了不少诗,以寄托自己对太宗的哀思。一年后,徐惠便郁郁而终,时年24岁。唐高宗李治被她的真情感动,追封她为贤妃,并将她葬于太宗昭陵石室。

徐惠流传下来的作品,五首诗歌两篇文赋,不过七篇。仅仅就是这七篇作品,后人也给了她很高的评价:

拟就离骚早负才,妆成把镜且徘徊。

美人一笑千金重,莫怪君王召不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