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相思写到极致:诗经中的月亮

 清茶999 2022-05-12

    根据历史典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诗经》里并没有跟中秋相关的字眼,但有咏月的的诗歌,应该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第一首咏月诗歌,也就是名篇《陈风·月出》:
 
  原文              译文
月出皎兮,      月儿出来洁白啊
佼人僚兮。      美人多美啊。
舒窈纠兮,      缓缓地步行啊,
劳心悄兮。      劳苦得我心忧啊。
 
月出皓兮,      月儿出来明亮啊,
佼人懰兮。      美人多好啊。
舒忧受兮,      慢慢地行走啊
劳心慅兮。      劳苦得我心忧啊。
 
月出照兮,     月儿出来真亮啊,
佼人燎兮。     美人多鲜明啊。
舒夭绍兮,     慢慢地走动啊,
劳心惨兮。     劳苦得我心忧啊。
 
三段的首句“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反复的咏叹回环中,营造出一副越来越明亮的画面。“皎”,突出月光的明净无瑕,“皓”,突出月光的明亮广阔,“照”则是重点凸显其光线充足,普照大地,把世间的一切都浸润在那一片柔美里。
接着作者把目光转向了那个美女,“佼人僚兮”、“佼人懰兮”、“佼人燎兮”,僚:同“嫽”,指娇美。懰(lǐu):妩媚。燎:漂亮。这三句层层递进,反映出这个女子娇美,妩媚,漂亮;“舒窈纠兮”、舒忧受兮”、“舒夭绍兮”三组连绵词,其中窈纠与“忧受”、“夭绍”,皆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表现女子身材苗条秀美,以及行步时摇曳生姿、从容不迫的姿态。这种舒缓安静的气质美,比外表更富有魅力。
接着“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三句,作者将笔触转向自己。劳心:忧心。悄、(cao)、:忧愁状。这忧思,这愁肠,这纷乱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诱发,充满可思而不可见的愁怅。
《月出》的语言是柔婉缠绵的。通篇各句皆以感叹词“兮”收尾,这在《诗经》中并不多见。“兮”的声调柔婉、平和,连续运用,正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相协调,使人觉得一唱三叹,余味无穷。

 注:《礼记》简介见《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诗经》简介见《《诗经》:一部伟大的作品
(附上由此诗谱的歌曲“月出”并恭祝大家辛丑年中秋节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