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宵节习俗:走百病

 清茶999 2022-05-12

    元宵节除了各种庆祝活动外,中国民间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遛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是妇女。有的在正月十五日,但多在正月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午夜,始归。所谓走百病,是元宵节(或正月十六夜)妇女避灾求福的一种民俗活动,明清时尤为盛行。“走百病”在民间是很讲究的,必须是在特定时间进行,妇女们聚合在一起,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这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民间普遍认为,在“走百病”时,还要“摸钉”,方能求吉除疾。“摸钉”,是指到寺观烧香,用手触摸庙中大门上的门钉,以此祈盼家庭人丁兴旺。
成书于明朝中晚期的名著《金瓶梅词话》中写了四次元宵节,至少用了十个回目,是书中着墨最多的一个节日。其中尤以第二十四回的走百病最为详细,主要是描写合家欢乐饮酒过后,西门庆的女婿陈敬济带着西门庆的众妻妾及丫鬟们出门放焰火、观灯、探亲。后来陈敬济又带众人走百病儿去,月色之下,都穿戴盛装,恍若仙娥。第十五回、第四十一回和第七十八回中也有七次直接提到“走百病”。
《红楼梦》中的元宵节描写的也比较详细,但没有“走百病”的习俗描写,由此可以推测,“走百病”的习俗在明清上层社会不流行,而主要流行于中下层社会。贾家是皇亲,当时应该属于上层社会。
在南方“走百病”的风俗被称为“走三桥”,2011年被列入第四批吴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在元宵节妇女结伴来到郊外或村外走三座桥,来回路线也重复,在苏州一带,流传有走三桥的民谚:“元宵夜走三桥,上桥走走,万病无有;小孩走三桥,聪明伶俐读书好;小伙走三桥,事业兴旺步步高;姑娘走三桥,青春亮丽更苗条;老人走三桥,鹤发童颜永不老“。
走百病这种习俗,虽说包含着若干迷信色彩,但此中还是有深意的。在古代,妇女困居闺房,是不能随便出门游走的,尤其是未出阁的姑娘和年轻的少妇们,即便是要到亲朋家做客,也都是车载轿抬,“走百病”这种习俗让妇女获得了短暂的“解放”,给了她们一个成群结队出门游玩的借口,使压抑的人性得到一种舒展,难得有户外活动的妇女可以到户外放松一下。

(恭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