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过了30岁以后,一定要懂的4个道理(一定要看)

 如何提升自信 2022-05-12

// Nurse's  Day

Nurse's  Day

国际护士节

     如果一个人的认知处于社会底层,而他恰好又不善于(根本就不会)学习、不愿学习,经历还少,那么人生阶层跃迁的希望就会十分渺茫。

     能够让自己的“认知突围”,是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也是人生逆袭的绝佳途径。《认知突围》这本书中有一句话:所有的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于认知能力受限,人与人的差别就在日复一日地积累里,慢慢拉开。

     岁月太匆匆,在不经意间,很多人已经步入30岁的行列,时间可以改变我们的形象,但绝不会改变我们内心的渴望。

     一旦进入了30岁,就不能孩子气了,下面这个8个道理,你必须要知道,而且越早知道越好。因为人这一生,所能经历的实在有限。

1、学会细水长流

      人的认知会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思维又会影响一个人绝大部分行为。很多人都喜欢讲“感觉”,却不知道感觉是怎么来的。比如:为什么家庭过着过着就感觉对方不爱自己了、孩子长着长着就感觉好像自己不认识了(青春期)、关系处着处着就变淡了?

      感觉就是人认知的一部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感觉很复杂。为了说明上面的几个问题,需要讲到的是“感觉适应”。同一种刺激物(好听的话【指声音方面】、漂亮的外表【指视觉方面】、同一种气味、温度等)对一个感受器官(如耳朵、眼睛、鼻子、皮肤等)持续作用,就会使这些感受产生适应现象。

      这样就可以让你理解,你持续用同一种方式或态度对待一个人,时间久了他就会适应,适应就是产生免疫。比如你持续对他好,一段时间后他就感受不到你对他好。一个人娶了一个很漂亮女人或嫁了一个很帅的男人,时间久了以后就感受不到漂亮和帅。

     这都是因为感觉适应!为什么第一条是学会“细水长流”?就是因为不论是爱、是喜欢、是金钱等,都会学会细水长流,你一下子给的太多,就会失去这个人,学会做一个带刺的好人。

2、学会独立思考,做真实的自己

      有听过不少人描述过,如果身边没有朋友,或者融入不到一个朋友圈子,就会感到很孤独,很多时候即便完全是为了逢场作戏,也要融进一些圈子。

      如果是在生意场上,以追求利益为根本,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是生活上面也这样,那你可能除了消耗自己、使自己的心累以后,很难有其他什么收获。

     有这样想法的人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当基本生理得到满足以后就会追求爱与归属感的需要。也就是说希望能通过融入一些圈子,获得一种归属感。我虽然也认可马斯洛的这种层次需要理论,但是我更相信人本主义(即人都有实现自我潜能的能力)。

   如果你自身不够优秀,没有什么能力或价值,即便你融入了一些圈子,也只不过会消耗你而已,别人不会因为你在这个圈子的一部分而喜欢你,因为你没有对方所需要的价值。

      还有一个更为现实的情况,任何人都不会因为你爱他了,他就敢爱你,就像很多人那么爱明星,明星会去爱他吗?不会。人们只会因为你在某个方面优秀而爱你,绝不会仅仅因为你爱他他就爱你!一定要看清这个现实。

      学会独立思考,才能做真实的自己,做自己想做的自己。

3、当你没有价值之前,多喝“鸡汤”

      有很多人称心灵鸡汤(具有动机强化、励志作用的文章语段或者文段)类的文章为”毒鸡汤“,认为这样的内容不讲方法,只讲理论。我对此类看法持相反的态度,当你没有自己的价值之前,你需要多喝”鸡汤“,最好是还能思考”鸡汤“是怎么做出来的。

      你觉得当你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是直接给你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好一些,还是给你一个方向,让你通过思考自己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好一些?

      人一生当中,不可能只遇到一个问题或一类问题,随时都可能面临选择。但如果我换一种方法,可能你就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是给你一筐鱼好,还是教会你钓鱼、选择钓鱼地点和技巧好?

     之所以想要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为自己不想动难思考!那再遇到问题,还是想要方法,慢慢的就会对“方法”(其实是给你方法的人,是什么意思相信你已经明白了)产生依赖,以后很难真正独立起来。

      很多人受到挫折以后就站不起来的,如果没有一些励志的内容,他就容易颓废。

      当一个人的理论知识积累的不够,即便你告诉他方法,他也做不好的!心灵鸡汤是激励你不断学习(积累基础知识)的一个最基础营养,你不要渴求一下子就可以学会方法!

4、学会释放自己的情绪

      五一期间我看了一本书,真的刷新了自己的认知。以前受一些文章的影响,讲“情商”很重要,比智商还重要。可是,通过一个逻辑思考就能够发现其中的问题:情商是控制情绪的商数,可是如果一个人的智商够的话,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除非一个人有器质性的大脑问题。根据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其实也是来自于不合理的信念。比如在大多数人的头脑里,都有凡事要“公平”的信念,一旦遇到一点感觉不公平的事情,就会产生情绪。但实际上,我们所谓的“公平”,其实是不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当你有了这样的信念以后,即便有些时候感觉有点不舒服,但不至于产生很大的情绪。

       情绪是需要释放的,不能压抑。释放的方法最好是把不合理的信念进行合理化。比如我听到一个故事:一个父母都是清华毕业的孩子,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差,父母就怀疑是不是生完孩子抱错了,三次去医院做DNA亲子鉴定,每次结果都是确定的,但他们总怀疑DNA结果不对,非常生气。这是因为在他们的信念里“父母都是很优秀的,孩子一定应该也优秀才对,如果不优秀,可能就是其他问题!”

      那我们再深入一点看,这个信念是怎么形成的?是因为受到了一些错误的认知而导致的,如果不更新认知(我在这里称之为升级自己的大脑操作系统),你的情绪就很难真正消除。

      如果你很难做到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的方法,也可以有适合自己的方法,但前提是一定要释放出来。因为,如果不把自己的负面、消极、悲观、愤怒等情绪释放出来,那么要么这种情绪会传递给其他人(也许是身边的亲人,也许是和自己不相关的人而引发更大的矛盾),还有就是长期压抑情绪,是导致抑郁的重要因素(抑郁最核心的特点就是长期感受不到快乐,持续情绪低落)。如果你想不明白这一点,建议你上网查一(费斯汀格法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