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终前,光绪帝得知下一任皇帝是溥仪,留下了2句让人泪目的话

 历史有话说 2022-05-12


光绪帝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在他在位期间,清廷已经开始衰落,经历了甲午战争的失败后,光绪帝也曾想通过戊戌变法来振兴国家,但最终变法失败,光绪帝也被慈禧幽禁于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并在那里度过了他人生几乎最后的时光。

在光绪临终前,他得知慈禧选定的下一任皇帝是溥仪,于是留下了两句现在听起来仍是堪称辛酸又让人泪目的话,那他究竟说了什么,又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悲惨的傀儡皇帝

不少人觉得做皇帝是幸运的,可他们似乎没有想过,有一些皇帝注定是不幸的,例如光绪皇帝,他在位时,清廷已经开始衰落,列强环伺企图瓜分中国,国际环境实在不怎么样。

而且,他虽幼年登基,但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其在位期间的唯一一次有力“反抗”,也不过百日就宣告失败,可以说,他在做皇帝期间几乎什么都没办成,连继承人都不是由他自己选定的。

这样的皇帝,不可谓不悲惨,而这一切都要从他幼年时期说起。光绪是清朝德宗景皇帝爱新觉罗·载湉的年号,其实载湉原本根本轮不到当皇帝,因为他的父亲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醇亲王奕譞,而并非是同治皇帝。

但在载湉4岁时——即1874年——同治帝去世,且没有留下子女,而且,同治帝还是咸丰帝的独子,他去世之后,咸丰一系也就随之绝嗣了,清朝面临着没有嫡子继承大统的局面。

在和众亲王“讨论”之后,慈禧决定将载湉——也就是自己妹妹的儿子立为皇帝。


慈禧选择载湉的原因很简单,无非就是载湉年纪小、好控制,方便自己垂帘听政、继续把持朝政。

据悉,在醇亲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即一声哀嚎,瘫倒在地,并大哭不止,但这也改变不了载湉要去当皇帝的命运。

很快,载湉入继大统,登基为帝,而慈安和慈禧两位太后继续垂帘听政,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一个4岁的孩子,怎么可能懂得国家大事,实际上把持朝政的还是慈禧太后,就这样,载湉开始了自己傀儡皇帝的生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慈禧自认为对载湉很不错,她经常和自己的臣属说,载湉经常睡在她的床上,她对载湉的衣食也很关心,冷热都会给他增减衣物。

慈禧还表示,她还教皇帝读书,生怕有哪里对他不好的。

但其实他对光绪帝施加了诸多的限制和严格的管控,生怕光绪脱离了自己的控制。据称,慈禧会要求4岁的光绪正襟危坐,听大臣关于朝政、国家大事的汇报,即使听不懂也必须得保持严肃。


这对于一个好动的男孩子来说,显然是很困难的,但慈禧可不管这么多,毕竟光绪只是慈禧眼里的提线木偶,只需要他乖巧听话就可以了。

如果说在光绪年幼的时候,他对一切懵懵懂懂,事事都听慈禧的倒也罢了,可到了光绪十二年,载湉已经“典学有成”可以亲政的时候,慈禧仍然不肯放权。

慈禧假意要让光绪帝在第二年亲政,但实际上仍以“训政”的方式把持着朝政,还将自己的内侄女叶赫那拉氏安排为载湉的皇后,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载湉。


在光绪帝亲政之后,不仅朝中大臣仍几乎都是慈禧听政时期的重臣,而且,他还被要求每日前往颐和园向慈禧请安,一切朝中大事都要先向慈禧禀告后才能安排施行。所以,从名义上来说,光绪是亲政了,但实际上他从未真正控制朝政。

可这时候,载湉已经长成了一个想要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少年,他并不想只当一个傀儡皇帝,因此他与慈禧的矛盾很快爆发。

一次救国的努力,一次失败的反抗

1894年,甲午农民战争爆发,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增兵朝鲜,意在中国。

此时,光绪帝已经看出了日本想要蓄意挑衅,为了国家利益,他表现出了积极抗战的愿望,反对李鸿章恳求列强居中调停的做法,反而要求李鸿章筹备战守事宜。


而后,光绪帝还多次下令要求停止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继续增兵、筹集军饷,与日本开战。但李鸿章并没有听从光绪的旨意,最终颐和园是修成了,甲午战争却惨败了,李鸿章与日方草签了《马关条约》。

但光绪帝认为《马关条约》中割地太多,不愿签字盖章,还希望通过迁都与日本周旋,但慈禧太后拒绝了光绪的要求,并指令光绪必须批准和约。无奈之下,光绪被迫在《马关条约》上签字,由此开启了清廷割地赔款的屈辱之路。

只是光绪也没有就此放弃,为了求变图强,光绪帝做出了他人生中可以说是唯一一次的真正反抗:戊戌变法。


光绪二十四年,翁同酥将康有为关于变法的想法向光绪帝汇报,坚定了光绪进行变法的决心,此后,光绪全力支持维新派,还颁布了“定国是诏”,开始了所谓的“百日维新”。

这次变法包含了文教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多项内容,总的来说,就是学习西方先进之处,例如在教育方面,维新派主张废八股、兴西学,还派出留学生去外国学习;在军事方面,则是改用西洋的军事训练,停止训练弓箭骑射,改为训练枪炮。

在经济方面,康有为强调以工商立国,鼓励民办企业、提倡兴办实业企业;在政治方面,光绪还开放言路、精简机构、任用新人,企图与顽固派进行对抗。

可以说,光绪帝和维新派的这一系列想法是好的,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学、提倡了新学,利于经济上的现代化,但可惜的是,光绪帝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而维新派实力又十分弱小,远不能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势力对抗。

一开始,慈禧还只是“静观其变”,但当她发现维新变法会削弱自己的权力、影响自己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之后,她就坐不住了,必须要出手进行镇压和遏制。

况且,戊戌变法确实触碰到了很多王公大臣的利益,他们也不愿意执行新政,甚至还明目张胆地阻挠新政实施,这导致维新派的政策很难推进,光绪帝的变法诏书也几乎成为了一纸空文。

尽管如此,光绪帝还是尽力反抗,还曾经将阻挠新政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但这一切举动只是带来了慈禧更深的忌恨,她开始密谋废掉光绪帝。

由于各国公使并不愿意干预清廷内部的纷争,最终光绪和维新派就将“希望”寄托在了手握新式陆军的袁世凯身上,维新派还密谋刺杀慈禧太后,希望“一劳永逸”地帮助光绪帝夺回政权。

可最终袁世凯出卖了光绪和维新派,他向慈禧告了密,维新派的全部计划都被呈现在慈禧眼前。


得知此事的慈禧立刻回宫,并发动戊戌政变,重新训政,她这一举动立即受到了顽固派的大力拥护,此后,慈禧幽禁了光绪帝,杀害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则纷纷逃往国外,变法宣告彻底失败,此时,戊戌变法推行仅仅103天。

1898年八月初八,慈禧举行了临朝训政礼,并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涵元殿,这宣告了光绪一生之中唯一的一次反抗彻底失败,从此之后光绪真正成为了慈禧的一个提线木偶。

临终前的辛酸

但可能这样仍然不能让慈禧感到安心,在1900年时,慈禧还试图以光绪不能生育子嗣为由,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以取代载湉。

当时,慈禧是以光绪帝的名义颁布诏令的,但此事令天下哗然,不仅全国上下都不同意这一行为,还以“罢市”为要挟要求光绪“勿存退位之思”,而且,列强都不支持这一确立继承人的行为,还发出了警告,因此最终慈禧只得撤去“大阿哥”的称号,继续让载湉当皇帝。

而后,八国联军侵华,攻破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帝一起逃往西安,直到《辛丑条约》签订后才返回北京。

此后,虽然光绪帝不再被囚禁,而是常常临朝,看似恢复了往常的帝王生活,但其实他形同木偶,就算大臣有事禀奏,光绪也经常不发一言,即使是慈禧要求他表个态,他也仅仅只说一两句而已,似乎已经彻底放弃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就算慈禧要求光绪颁布戊戌变法时期政令,光绪似乎也是“兴致缺缺”,一是因为他在颁布诏令前必须按照慈禧的旨意先“自骂几句”才行,二则是因为不管是变法还是守旧,光绪都无法自己做主,他曾对德龄公主说,我想要振兴中国,但我不能“做主”。

此时,光绪唯一的“乐趣”似乎就是钻研各国法律,阅读世界各国的法律书籍了,可这并不能改变什么。

多年的压抑生活和郁郁不得志,终于让光绪在1908年冬天一病不起。但光绪的重病并没有让慈禧生出任何怜悯之心,她反而立即开始寻找下一个皇位继承人——尽管这个时候慈禧也已经处于重病之中。

最终,慈溪太后选定的是醇贤亲王奕譞的孙子、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溥仪出生于1906年,也就是说,在被选定为“继承人”之时,溥仪不过只有3岁,比光绪还小。

那一年,溥仪是由自己的乳母抱着进宫的,此后,溥仪就开始了自己在宫中的生活。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光绪的耳朵里,此时光绪的情况已经很不好了,他根本无力改变慈禧的任何决定,因此他也只能辛酸又无奈的留下了两句话。一句是“找一个大一些的岂不是更好?”另外一句则是“太后的旨意谁敢违抗呢?”


很明显,光绪知道,溥仪最终也会走上跟自己一样的路,他的一生也可能在这种“抑郁”中度过,但他也并不能改变什么。

或者说,这短短的两句话似乎说的不仅仅是溥仪,更是道出了他一生的辛酸与无奈。

光绪这一生,从年幼时就开始受慈禧摆布,长大后虽然试图反抗,但不管是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的顽固守旧势力都不允许他施展抱负,最终只能在无奈中走完自己的最后的“幽禁”生活。


现在想来,这位皇帝大概可以说是生不逢时,说是“万人之上”,可光绪却什么都没能做成,徒留两句辛酸之言,想来也是令人泪目。

但其实,虽然溥仪的“开局”和光绪类似,但最终两人的命运还是千差万别的。

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暴崩,终年只有38岁,慈禧太后立即下令溥仪继承大统,过继于同治帝,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并尊慈禧为太皇太后。

第二天,也就是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就在仪鸾殿去世,她虽然精心挑选了一个年纪小的皇位继承人,可终于也没有能实现继续把持朝政的梦想。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的火种开始燃烧于中国大地,1912年,溥仪被迫退位,清朝统治彻底结束。尽管溥仪后来还在日本国的控制下做过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但总的来说,溥仪这个“傀儡”加起来也没有做几年。


在日本投降后,溥仪逃跑未果,还被苏联红军俘虏,带到了苏联,直到1950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再次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

1959年,溥仪获得特赦,后来还成为了全国政协委员,其独特而富有戏剧性的经历,还被改编成各种影视作品,广为流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虽然溥仪没有当多久皇帝,但他这一生可比光绪强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