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湿疹 主治:一切湿热毒邪所致的疡疹疮毒经久不愈之疾患,如慢性湿疹、结节性痒疹、神经性皮炎破溃不愈、天疱疮、黄水疮、秃疮、湿性牛皮癣等顽疾。 配方及用法:黄连、黄柏、青黛、血竭、儿茶各10克,蛇床子20克,冰片20克,麝香1.5克。先将黄连、黄柏、蛇床子、儿茶、血竭共研极细末,再放入青黛同研,最后放入冰片、麝香再研匀,储瓶密封备用。用时视湿毒疮疡面积大小,取适量,以鸡蛋油调糊状,先以生理盐水清洗患处,将能去之痂尽量去掉,再以脱脂棉擦干,将药涂上,不必包扎,干燥后可再涂,每日3~4次。无论任何湿毒疮疡,一般用药5~7天即可痊愈。 鸡蛋油制法:把鲜鸡蛋煮熟,取蛋黄,用小铁勺以中火煎炒,使蛋黄由浅黄色变深黄色,再至黄褐色,待呈黑色微冒烟即有蛋油熬出,每个蛋黄可出油2毫升左右。 注意:1)必须确切掌握用药方法;2)应辨证施治并考虑全面,在外治的同时,有必要者亦需内调脏腑机能,以求根本。
夺魂散 【处方】 白僵蚕(去丝,炒令黄色)半两,蛇含石(烧红,用米醋淬7-8次,碾碎)1分,白附子(炮)1分,生银2钱,生金2钱,牛黄(如无,以胆制,倍加用之)2钱,乌梢蛇头(7、8寸许,酒炙)2钱,白茯苓2钱,天麻2钱,天南星(秤末1分,生姜汁浸1宿用),半夏末2钱(生姜汁浸1宿,各焙),赤脚蜈蚣1条(酒浸,炙令焦),犀角镑2钱,脑子,麝。 【制法】 上为末,蒸枣肉为丸,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 定痫。主小儿痫疾。 【用法用量】 ①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夺魂丸”。②方中脑子、麝用量原缺。 【摘录】 《活幼口议》卷十五
多子酒 【别名】 百子酒 【处方】 甘枸杞1斤,桂圆肉1斤,核桃肉1斤,白米糖1斤。 【制法】 共入绢袋内,扎口,入坛内,用好烧酒15斤、糯米酒10斤,封口,窨3-7日,取出。 【功能主治】 补益。主 【用法用量】 百子酒(《仙拈集》卷三)。 【摘录】 《奇方类编》卷下
多子锭 【处方】 党参(去芦)2两,杜仲(炭)2两,苁蓉(炙)2两,盐知母2两,黄柏2两,远志(炙,去心)2两,盐泽泻1两,黄耆1两,龟板(炙)1两,牛膝1两,蛇床子1两,甘草(炙)1两,首乌(炙)4两,山药4两(上为细末),熟地4两,生地4两,天冬4两,山萸肉(炙)2两,朱寸冬2两,大茴香2两,五味子(炙)1两,枸杞子1两(共熬膏)。 【制法】 将前药粉和膏合成药饼,每盒装48粒。 【功能主治】 滋阴补气,壮阳种子。主肾虚气弱,久无子嗣,精神萎靡,腰膝酸痛。 【用法用量】 每服12丸,日2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本方用治跌打损伤或扭挫之后肿胀疼痛疗效较好 跌打丸(《全国中成药处方集》): [组成] 当归30g,川芎30g,乳香60g,没药30g,血竭30g,土鳖30g,自然铜30g,麻黄60g。 [用法] 共研末,蜜丸,每丸重3g,每次服1~2丸。 [主治] 跌打损伤或扭挫之后,肿胀疼痛,痛有定处。 [证析] 跌打扭挫,瘀血阻于受伤部位,成为肿胀疼痛,痛有定处。因伤而致局部肿痛,自应首先考虑血瘀,但亦应考虑气郁津凝,这是因为气血津液均喜通调而恶郁滞,一有所阻,均可呈为肿痛。 [病机] 跌打损伤,瘀滞作痛。 [治法] 活血定痛,接骨理损法。 [方义] 跌打之后,瘀血壅阻而呈肿痛,法当活血行瘀,消肿定痛。故方用当归、川芎、乳香、没药、血竭、土鳖行血祛瘀,并借麻黄宣通腠理毛窍,引导活血之品达于肌表,发挥消肿定痛效力。肿痛不能单纯责之血滞,气郁津凝也是形成肿痛原因。所用川芎、乳香亦能舒畅气机,麻黄又擅利水行湿,可以兼顾津气郁滞。《本草经疏》谓土鳖能治跌打损伤,续筋骨有奇效;《本草求真》言本品接骨“多合自然铜、龙骨、血竭、乳香、没药、五铢钱、黄荆子、麻皮灰、狗头骨”相配,本品正好配伍上述诸品,所以理损功效较为可靠。自然铜接骨理损功效早为历代医家肯定。《本草纲目》尝谓:“自然铜接骨之功与铜屑同,不可诬也。但接骨之后不可常服,即便理气活血可尔。”此方体现了活血行瘀、调气行津、接骨理损的配伍形式。若欲增强镇痛力量,可配制马钱子;若欲增强行气力量,可配麝香;若欲增除湿力量,可加苍术。 [应用] 用治跌打损伤或扭挫之后肿胀疼痛较为适宜。用治骨折,须待对位良好以后才能应用。
关于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大家都很熟悉,是在伤寒论里面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当然这是个互词,并不是说伤寒五六天之后又中风,这种事在临床上是没有的,而是说伤寒或者是中风有五六天时间了,出现什么症状呢?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这个方子是千古名方,但即使是千古名方,如果不提出精神要领,死搬96条,那一年当中也很难用到几次小柴胡汤,就比如小柴胡汤的发热是往来寒热,什么叫做往来寒热呢?寒往则热来,热往则寒来,相因不止,教材上都是这么写的。这样典型的往来寒热,即使是外感热病,一年能碰几个?实际上伤寒论里面的小柴胡汤证有好几处提到,就是发热或者发热恶寒,不一定是往来寒热,当然往来寒热是最典型的,但也有只表现为发热的,再加上其他一些有关少阳的症状就可以用小柴胡汤了。这是要说明的第一点。 第二点要说明的,就是我们临床运用小柴胡汤要根据主症相同,就是说小柴胡汤的这些主要证候当中,包括口苦、咽干、目眩,只要出现那么一部分证候,而且病机又符合少阳枢机不利这样一个病机,就可以用了,这是外感热病。那么在内科杂证当中也会用到小柴胡汤,大家知道内科杂证多数是不发热的,只有少数病人发热,在内科杂病当中使用小柴胡汤,或者是根据主症,但最重要的还是根据病机,不管是什么样的病,只要病机与少阳不和、枢机不利有关的都可以用小柴胡汤。再一个就是根据部位,因为少阳经脉循人身之侧,因此人身侧部所出现的诸多症状,如果在病机上与少阳相关,还是可以用小柴胡汤的。 小柴胡汤功效: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升降协调,外证得之,重在和解少阳,疏散邪热,内证得之,能够疏利三焦,调和枢机。外证就是指外感热病,广义的外感热病,如果是外感热病需要用小柴胡汤的,小柴胡汤能发挥和解少阳,疏散邪热的作用;内证就是内科杂病,内伤杂病用小柴胡汤能够疏利三焦,少阳讲的主要是足少阳胆经,这里怎么提到三焦呢?因为手足少阳同气相求,所以疏利枢机,调和枢机能够达到通行三焦之效果,这个在伤寒论里面是有明文的,小柴胡汤以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所以大家说小柴胡汤能够通行三焦吗?当然能,它是通过调和枢机的这个手段,使气机通达,从而使三焦通利。所以小柴胡汤在内科杂证当中使用,这个通行三焦是很一个很要重要的功效,它能调达上下,宣通内外,运转枢机。
六经用药法则!(金诀) 用药规则 临证先分阴和阳,再把六经仔细详。阴证必用阳性药,阳证阴性药物商。 清升浊降分清楚,少阴少阳转枢忙。 五味归六经 酸苦厥阴少阳经,咸苦少阴太阳经,辛甘淡太阴阳明经。 辨证用药金口诀 太极中医辨阴阳,用药参合阴阳伤。大便稀溏太阴伤,干姜温中健脾阳。 口渴引饮溲清长,此是坎中一阳伤,津不上承口和咽,回阳化气四逆汤。 四逆汤中用附姜,生炙甘草来帮忙。生姜多汁入脾脏,辛热醒脾祛湿忙。 饥不欲食肝阴伤,一贯煎汤来煎尝。燥实痞满四证现,急下存阴莫迟缓。 舌体胖大有齿痕,此是湿伤脾太阴,少阳枢机被湿困。柴胡桂枝干姜汤。 苍术薏苡和半夏,燥湿健脾功堪夸。食难求饱常常饥,湿邪困阻太阴脾, 芳香化湿开太阴,此后肚腹会舒适。肺为娇脏不耐寒,寒邪伤肺咳嗽连, 宣肺散寒是关键,麻黄汤可急急煎。肺为娇脏不耐热,热邪伤肺痰黄粘, 宣泄肺热方法可,麻杏石膏汤煎喝。发热无寒病太阳,宣肺散寒麻黄汤; 汗出恶风营卫虚,桂枝汤方煎来嘘。无热恶寒病少阴,附子姜草四逆汤, 若兼咳嗽麻附辛,麻辛生姜四逆汤。
六经阴阳辨证用药论 澄空药性论阴阳,辛甘发散热性阳,苦甘酸寒阴药商。阴证就用阳性药,阳证苦甘寒药商。太阴之病食不下,咳嗽腹满也是它,太阴湿土需燥化,苍术苡仁和半夏,少阳枢机要流转, 重用柴胡开太阴,配合四逆升清阳。湿重热轻用附姜,湿去热将无处藏;热重于湿四妙散,祛湿清热功来现。阳黄小便必定黄,阳黄就用茵陈汤,阴黄小便要清长,阴黄再加术附汤。 少阴之病但欲寐,畏寒蜷卧脉微细。少阴虚寒用附姜,生炙甘草来帮忙。太少两感麻附辛,少阴虚寒四逆汤。从阳化热渴燥烦,黄连阿胶汤来煎。厥阴寒热药错杂,姜附椒柏乌梅下。太阳寒水需温化,桂枝麻黄姜枣加。发热无汗太阳病,无热恶寒病少阴。恶风有汗桂枝汤,发热无汗麻黄汤。太阳蓄水五苓散,蓄血桃核承气汤。太阳寒水为何因,少阴虚寒气化亏。少阳寒热要往来,小柴胡汤用应该。或者当归四逆汤,鼓足阳气邪祛外。阳明之病胃家实,三承气汤因证施。阳明经证便未结,白虎汤方去实热。 用药法则 扶上之阳参桂芪,理中之阳砂蔻姜,乌附硫磺温下阳。理中甘草干姜汤,中阳不足是妙方。附子细辛真武汤,温肾助阳是好方。胸胁胀满舌苔滑,口苦咽干齿痕舌,少阳枢机不流转,柴胡桂枝干姜汤,引阳化阴功效全,食疗生姜白面煎。肩背冰冷不出汗,咳嗽腹满流清涎,麻黄附子细辛煎,可加四逆增效验。 六经见症辨证用药 大便稀溏太阴病,生姜干姜用之行;溲频清长少阴病,干姜附子要酌情;四肢青冷厥阴病,四逆柴胡引入经。
多皮饮2 【处方】 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 【功能主治】 健脾除湿,疏风和血。主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赵炳南方
多皮饮1 【处方】 地骨皮9克 五加皮9克 桑白皮15克 干姜皮6克 大腹皮9克 白鲜皮15克 粉丹皮9克 赤苓皮15克 冬瓜皮15克 扁豆皮15克 川槿皮9克 【功能主治】 健脾除湿,疏风和血。主亚急性、慢性荨麻疹。 【用法用量】 水煎服。 遇冷则复发者,重用干姜皮;遇热而发者,去干姜皮,加干生地15~30克。 【摘录】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红眼病方 颈项以上的红肿痒疼 辩证:红眼病或其它颈项以上的红肿痒疼 颈项以上的红肿痒疼,排异通道是大小便而不是体表,但此疾病位不在肺,在头部,调理思路是活血破血引血下行,而不是透表。 郭老说,机法圆活,法无定法。同样是红眼病,既可用“银翘汤”,也可用“红眼病方”。前者活血引血下行的同时重在透表,后者重在活血和引血下行。临证时用哪个方,要看其病势之细微区别。当然,随机用这两个方治红眼病,也无不可,也能好病。 处方:红眼病方(郭老自拟) 大黄10克、牡丹皮30克、茯苓40克、泽泻30克、桂枝30克、甘草15克,成人两次分服,少儿酌减。 大黄促进肠胃蠕动,通大便,这会导致血液下趋。血液下趋则使头、目部血在循环中向下行。眼部的充血在大黄的作用下循环量提高。牡丹皮能使头、目淤积的充血性肿大破解,在大黄造成循环下趋的状态中,增强循环。眼部有异物的血下行,下部无异物的血上行,在眼部形成新陈交换。桂枝助牡丹皮通行血脉。茯苓、泽泻利尿,把血中异物从尿中滤出。共同完成眼部血中排异物的活动。 服药后忌食:腥、荤、肉、蛋、乳品、辛辣、过咸品类,忌烟酒、疲劳,以静养为佳。 编者按: 透表一词来自吴鞠通,温病学派将透表系列加减方用于温病治疗。郭老充分肯定温病学派的疫病治疗的贡献,总结自己治疗麻疹、脑炎、流感的多年临床经验,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透表法: 对于疫病,郭老在重用银花连翘牛子透表同时,加入“牡丹皮红花桃仁当归”等药物,特别注重活血以改善微循环,发展出“透表排异汤”; 对于病毒性感冒(流感),郭老融合伤寒与温病,在透表时兼顾活血补液解肌,发展出“透表汤”; 对于以颈项以上红肿热痛为特征的急慢性咽炎牙龈炎扁桃体炎腮腺炎红眼病等,郭老在透表时注重用牛膝丹皮紫草知母等辈向下排异,发展出“银翘汤”; 文中用“温病”指代包括流感(病毒性感冒)在内的所有传染病,用“疫病”一词指代烈性传染病。 发汗法和解肌法通过汗腺排异,透表法则是通过血液微循环排异; 流感和普通传染病的治疗思路是透表兼顾活血补液解肌; 烈性传染病(疫病)的治疗思路是透表时特别注重活血破血; 以急性咽炎为代表的颈项以上红肿热痛治疗思路是透表时注重向下排异。
银翘汤治颈项以上红肿热痛:透表时注重向下排异 ①辨证与处方 辨证: 急性咽炎、慢性咽炎、牙龈炎、扁桃体炎、腮腺炎,红眼病;体温不低于正常、咽部有充血,发烧、咽喉红肿、咽疼、有白色分泌物化脓、大便干;颈项以上红、肿、热、痛,都可以用这个方子。 处方: 银翘汤: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25克(打)、牡丹皮30克、淮牛膝30克、大青叶30克、桔梗20克、紫草15克、甘草15克、葛根40克、知母30克,大便不干去知母,大便秘结加大黄10克,口渴加石膏40克,嗓子疼得厉害加山豆根15克,急性咽炎分两次服;慢性咽炎去掉紫草、知母,分三次或四次服。 ②脖子以上红肿热痛都可用 这个银翘汤呢,他不是银翘散,这是我们组织的。你看这个方子治什么呀?咽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反正就是这个又红、又肿、又热的。这是说的头部,在颈项以上出现这些症状。那红眼病咱不也是用过吗?把这个方子简化一下,加了大黄。这个方子,就是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这一类的病,还包括牙龈炎,又红又肿又疼。你看看哪一张方子该加大黄?凡是有肿块的,大便秘的,大便秘结,大便干燥表述不同,都可以加大黄,加紫草。有紫草,可以加大黄。治的病这不就多了嘛。如果大便不干每天有两次,你可以去了知母,去一味通肠的药,吃上边这些,这个药还是排异的。 这个病毒它有一个特性,它是要从血里头往外排。要透表,银花、连翘、牛子、山豆根,透表的方法。桔梗,牡丹皮,这是排异的,从大便排异的。紫草是通肠的,它这个通肠有消肿的能力。桔梗也有消肿的能力,它是往外排的是痰,就是分泌物。这张方子是透表排异法。要是慢性的,你最好别那么用。说是不是也有效?也有效。你把它,这个是分两次用的,要是慢性咽炎的这方子,也可以分三次分四次,那就必须把知母和紫草去掉,慢性的。 ③银翘汤是融合伤寒温病的再创作 对于急性咽炎,伤寒论的方子,有桔梗,甘草,知母,石膏;温病学上的是银花,连翘,牛蒡子,山豆根,我的这一部分是把伤寒论一部分拿来,温病上的一部分拿来,我组合起来,加上了一点东西,方义是透表。 透表的东西就银花,连翘,牛蒡子;清热的是知母,石膏;桔梗,甘草是局部的往外排脓的,没有脓当然不排脓,排什么啊?化脓以前是什么啊?血,还没化脓呢,我们不能等到化脓了再治吧,越早治越好。那些有毒的血,充在这儿,让它向外排,向下排。向外排的是桔梗,甘草。 向下排的是什么,是牡丹皮,牛膝,紫草,知母,这是向下排的;如果要没渴,不怎么喜欢喝水,石膏可以不用。大便如果不秘,没有便秘,知母也可以去了。留下的这几味,份量呢,银花、连翘、牛蒡子、牡丹皮、怀牛膝、大青叶30克,山豆根15-20克,桔梗20克,甘草15克,紫草15克,这个方子对于急性咽炎,往往是一次,一付药就好,吃两付药的有,少。这个方子我告诉你,非常的平和,非常的安全,效果非常好。有便秘用知母,没便秘去了知母,口渴用石膏,不渴不用石膏、如果用知母30克,石膏40-50克都可以。别看石膏,非常平和。 银花连翘牛蒡子,这三味组合的非常好。我留下一部分,你回去在本草上查一查,最好的一部本草是增广《本草纲目》。因为它自从《神农本草经》以后,历朝历代修订本草都有记载,你看看这三味药,这个透表后面尽治些什么病。你就悟出一个道理来,这叫透表!牡丹皮桃仁怀牛膝,这三味药是《伤寒论》上的。《伤寒论》上对于有充血的的肿物,用它叫破血或者叫化瘀。不管叫什么,就是把这个充血的肿物排出去。所以我用了温病上三味透表的药,把这个调子定住。加用了三味活血化瘀的药,帮助它从血里排异。后面桔梗甘草这两味,是《伤寒论》上的,是治咽喉的,排脓的,山豆根这一味也是温病学的,常常用它治嗓子的。还有一味,知母,这是我在对伤寒论的理解,用在这张方子上是通肠,我不是通大便,不是下法,也不是通法,是通肠,还是通大便,就是要比用大黄的方子要轻。为什么要轻,因为向下同时都是向里,就是避讳如果向下的作用太大,导致了病毒向里,少用了一味,知母。如果说这个人大便干燥,知母可以多用,如果大便不干,一天有两三次大便,知母还可以不用。
透表排异汤治疫病 透表时注重活血 ①麻疹(脑炎)和感冒的区别 脑炎跟麻疹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他们都是要透表的。 感冒跟麻疹有什么区别?第一,从发烧上看麻疹。麻疹的体温不是很高,最高也不过三十九度。而且他是阵发性的,一会高,一会自个就下去了;第二,麻疹没有鼻塞,没有身疼、头疼,麻疹症状是轻微的;第三,麻疹有咳嗽、喷嚏、眼泪都有,往往还有下利。下利不是每一个都有,是常常发生,不是必然发生,是或者有;第四,麻疹发烧,开始短时间的发冷,过去以后不再发冷,只是发烧;第五,麻疹口腔是干燥的,他有一种势力是上冲的,没有汗;第六,麻疹脉搏是脉数,不是脉浮;第七,头一天你也可以看看他口腔粘膜有充血没有,第二天更应该看。麻疹常常是孩子不觉大人也不知道,突然看见出疹子了,其实孩子体温也不高,还玩儿呢,自个儿就好了。这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排异也可以发烧也可以不发烧,不是必然发烧。但是不发烧的,会在没有发现之中这个过程就结束了。 ②麻疹等烈性传染病就用透表排异汤 但是对于这个,你不要随便地让他发汗,桂枝汤、麻黄汤都不可以用。不要随便发汗,你可以怀疑他是麻疹。在麻疹流行期间,村子或者学校已经有孩子有麻疹,又看见这种发烧的孩子,你可以怀疑他是麻疹,你可以给他药吃,他可以平平安安地把毒排出来,这个方子,我现在给你写出来。 透表排异汤: 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30克、牡丹皮30克、当归20克、红花20克、桃仁20克(打),大便秘者加紫草20克,下利者加黄连20克。 其它别的烈性传染病,属于透表的都可以用这张方子。 这个紫草,10到20克,要是一般,就是10克,这个孩子要是如果大便秘,20克紫草,用紫草通大便。别的不能用。要是下利,拉绿屎,拉稀屎,黄连15克,这是下利,不下利不用黄连。咳嗽,喷嚏,呕,等等,这个不能止,不能止咳,不能止呕,不能止吐,一切向外的排出,不能用止。因为它都是排异的。 ③麻疹(瘟疫)的预防与护理 如果说麻疹流行,怎么预防。可以啊,如果在流行麻疹的季节,或这个环境里头,孩子可以用这个小方做预解,预先把毒解了,这个小方一天喝一次。这个方子可以喝三天。 麻疹(瘟疫)预防方: 紫草10克、升麻10克、连翘30克、牛子20克,三次服用每日一次。 麻疹的本质是什么?病毒。我们看到我们的本能是什么?排异。听明白了不?麻疹,这一个是不能错的,一开始你就要用透表的方法。这个样的病人,不要吃东西,尤其消化困难的东西,肉类,油炸的,肉类,臭的,臭鱼,臭虾,臭豆腐,臭鸡蛋等等一些臭的东西,绝不能吃。 我治这个病常常啊,我让他天天烧一炷香,什么香啊,我配的一个香,这屋里特别香,闻着这个香味以后,就是通窍的,这是一张方子(见“疫病方论”)。
透表汤治温病 透表兼顾活血补液解肌 ①辨证与处方 辨证: 温病,咽喉肿疼为特征的病毒性感冒。处方: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子30克、牡丹皮30克、桃仁20克、红花20克、芍药30克、甘草15克;便秘加紫草20克,无汗加葛根40克、桂枝20克;舌质绛红舌干唇燥加生地30克、麦冬30克。 ②透表法病势:血液通过微循环透表排毒 今天我给你讲透表。我这个人有个毛病,我要看书跟走路一样,有个挡着我的地方我弄不开我不往前走。我领悟了这一点,为什么瘟病要忌汗,要外解而且最忌汗?这吴鞠通这个话说的太精辟了!他多么精辟,他没有认识到本能,这是他那不足的那一点。“透表”这两个字啊也很好!“表”是什么呀?表面。“透”是透出来。汗不能叫发汗,发汗是从汗腺排出汗来,它是透表,它为什么忌发汗?这个表不光是汗腺哪,有一些微循环在表面呢。他这个毒啊就要从血液里面分离出来,从微循环里排出来,起一个丘疹,出来这么个东西干燥、脱落,见过麻疹的人我一讲就明白,没见过也不要紧,你记住,你见了你再明白,他吃了药干嘛呀?我告诉你,他可不是让你发汗,他也不太清楚,我断定他不太清楚,为什么呀?他要太清楚了以后啊他这张方子还要好,他知道不能发汗还得要从表面出来,你看他用的什么药啊?牛子,这个牛子,本草上因为这一点写着啊,能发疹,能往外发疹子,它怎么能往外发疹子啊?赶到了我这儿,我有点变化,我用了一些破血、活血的药效果特别好。头一味是牡丹皮,银花、连翘是要用的,牛子一定要用的。但是我用的桃仁、红花、牡丹皮、紫草,我把他那个方子一改效果比他那好的多,为什么呀?我明白了这一点,它是从血液里头往外排,血液里头从微循环往外排。这个微循环呢不是光是这个皮肤表面,我可没见,我听见我的老人说,连肠子内部的表面都出疹子,连肺里都出疹子,不光身体这个表面。 为什么怕发汗?一发汗就淹死了,不是淹死,是一发汗就出不来啦,为什么呀?一发汗体液丧失血液浓度增高,这个血液的循环就困难啦,这个毒啊再分离出来就出不来啦,必死!一定要用活血的药。银花连翘牛蒡子,这是向外透的,不是发汗的。牡丹皮是活瘀血的,紫草也是,桃仁也是破血的,红花也是活血的,当归也是活血的,所以它中心在血。最忌的是发汗。为什么都是从表排出来,又忌发汗呢?我说过,不知道你还有印象没有?如果你要出汗给他,血汗同源,血里头失去大量的水分,血液浓度增高,不利于排异,排不出来了。过去的大夫一看你出汗了,这疹子淹死了,这个表述虽然不让你满意,但是他把道理给你说出来了。他没有说,你失掉了大量的津液,你血液浓度增高,不利于循环,不利于排异。要当初要是这么说过,就用不着我今天再说了,他当初就说把疹子淹死了,没治,这个我见到的是很多很多的。不能出汗,绝对不能出汗。 ③透表汤的组方与加减 一个代表方子透表的一个代表方剂,这个方子并不是这药都开上,一般的银花、连翘、牛子、牡丹皮、桃仁、红花、芍药、甘草,就够了。如果大便秘结,不用大黄用紫草。银花、连翘、牛子,这是透表的。再加(牡)丹皮、桃仁、红花、紫草,来活血的。因为发热就有向外的趋势。恶寒是不明显的,发热也是阵发性的,一阵儿高,一阵儿低的,有时候自己也有一点汗,也可以说是基本上是没汗的。如果说这个人这个皮肤不是很干燥、光滑,就不必用再向外发散的药。如果一点汗也没有,皮肤很干燥,也可以用葛根,也可以用一点桂枝,那就是桂枝、芍药、葛根、甘草,加银花、连翘、牛子。这个汗能淹死疹子,能造成血液浓度增高,并不是一点汗就能增高,就说出汗出得多。说有一点潮乎,不会是那样。不会造成血液浓度提高,这个透表法也是要机圆法活,也不是死法。主要是有向外透表的药,也有一些活血的药,要如果是舌质绛红、干燥,舌干唇燥,要如果这个样,你一定要加凉血的药,多加生地、麦冬、丹皮、紫草。 透表法的方子加牡丹皮、紫草,特别是要大便干的没大便的,紫草要多加一点,从血里头往外排。因为这个东西,这个向外和向内,你不要自己制造矛盾,排异系统是没有矛盾的。肠的内表面,胃的内表面也是表,在透表这个过程里面,这也是表,尤其是麻疹,不是光在周围皮肤上出,胃肠的内膜上都有,肺脏器都有,都要发生丘疹,都要向外排异。内也是向外,外也是向外,一个管子,从这一面向外,里面也向外,出来了,不是向外吗?唯有麻疹,是这种表现,我们从这种表现,看到麻疹的本质是对病毒的排异。 你看看就知道,麻疹没有不咳嗽的,没有不流鼻涕的,不打喷嚏的,眼也流泪,还呕,有的还下利,特别的难受,为什么?都在排异内部也在排异,体周围也在排,这是一种病毒的特征。这种病毒,我们的排异反映就这么对待它,就这么个排法,这一定要记住。你在搞不清楚的时候,你就先用银花、连翘、牛子、葛根,或者再加一点桂枝、赤芍都可以,要取微似汗,好了甭说了。一发汗血液浓度增加,不利于血液循环,就不利于透表。在这个病人发烧期间,有下利的,不要去用药止利,他这是排异的。你可以用黄连,不要用别的药去止利,有呕的也不要用半夏去止呕,不要管他。有的是没大便,大便干,你就多用点紫草,还是活血的排异的。这三个连起来,这算是一个向体表排异的一个小体系。大家想想,哪个地方还有不清楚的?不留夹生,一定要彻底的说清楚。 如果确定了就是要出麻疹,但是这个人大便秘,不可以加知母,一再申明要用紫草!银花是花,连翘是种子的壳,牛子是种子,三个在我心里头和本草上写的不一样。我说给你。花这个东西有一种香气,香气对于人体,或者是物体穿透性非常强。你要不信,你就试试,凡是香的东西都是花,凡是花都香,凡是香的穿透性很强。我们从嘴里喝下去以后,很快就穿透到我们体表了。连翘也有这个作用,因为它是果壳,它是种子的壳,它也有这种向外穿透的作用。牛子更甭说,这个力量特别大。但这三个没有一样的东西是一样的。这三个合起来算一个:透表。我要用于透表有这三味药,准有治血的药,活血的药,让它上微血管往外排去。这三味药跟它是这样。再一个,这是我的习惯,尤其用透表的方法,你再找一个比它好的,我告诉你,直到今天我没找到。 ④服用透表汤期间多喝结构水 再就是血液浓度增高,就补备一些体液,再一个结构水最好可以喝点。比如说甘蔗,梨,荸荠,藕汁,属于一些植物的结构水,这个水是最好的,吸收的最快,代谢的也最快。甚至于这个水走到哪就润泽到哪里,因为它这个渗透性非常强,比那个小分子团的水还好。温病上有个五汁饮,以前我对于这个方子不怎么看重他,后来知道这个方子非常重要,因为它都是用的结构水。你像那个麻疹,那个猩红热,脑炎,这个病你看着很吓人,听着也很吓人,实际上也很简单。你只要保持着大小便通肠,皮肤不是有汗,润泽,体温不是太高,不是太高,37、38度有时候就37度,或者是37度多。在这个体温下头,皮肤是润泽的,口腔是有津液的,就这么着保护着,三天就见疹子,见疹子避开冷风刺激,不吃不喝难消化的东西,可以吃流食,不可以吃难消化的,吃流食多喝水,要结构水是最好,小分子团的水也非常好。 注:郭老在这一节以“麻疹”为例解说“透表”的病势和注意事项。他多次强调的“忌发汗”是指不可出大汗,但可以“取微似汗”;在“取微似汗”这一点上,无论是麻疹和温病,还是病毒性感冒,还是普通感冒,道理是相通的。这也是郭老创设“感冒模糊方”(双花茶)的理论基础之一。
多黑散 【处方】 似锦(即将军)3两(小便浸3日,纸裹煨过),倚松子(即巴豆)3两半(浆水浸7日,炒黄),豫吞(即细炭)1握1茎(米醋5升滓尽用之),半两铜钱70文(铜线细用酒5升炼尽)。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逐一切败血;止血。主 【用法用量】 随你大小贴之。血出疼痛便止,更无瘕痕。逐妇人一切败血者,可服1字,温酒调服。 【摘录】 《鸡峰》卷二十二
顿止丹 【处方】 黄丹1两,巴豆40丸粒,乳香2钱,麻油2钱。 【功能主治】 小儿泻痢。 【用法用量】 蜡半两,熔汁为丸。 冷证,加木香2钱半。 【摘录】 《准绳·幼科》卷七
虚不受补怎么补?你得先用这些去开路,道路通自然不塞车 吃点补得上火,吃肉痰多,吃点鸡蛋嗳气,消化不良等等,这就是老百姓说得虚不受补,那不补不就更差,其实是脾胃不通,或者经络堵塞,你先用这些开路就好了 1:进补前先看舌苔,舌苔黄腻,说明湿热重,就先不要补,用点白萝卜吃上几天,慢慢舌苔薄了,干净了,你再吃点补的就不上火了,比较严重的湿热,用点温胆汤泡脚几次,也会调整过来 2:如果是舌苔白厚,那是寒湿重,这时候也先别不进补,因为进补无效,可能还会让湿寒往里面走,那调起来就更麻烦了,那怎么去这个白厚舌苔,用点香砂六君芄,如果脾胃虚寒,喜热怕冷的,用点附子理中芄,等舌苔干净后,在进补就没事了 3:肝郁克脾的,就要用点柴胡疏肝散,或者逍遥芄,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肝郁?舌头尖长就是肝郁,还有爱生闷气,脾气很大,莫名其妙的不开心,就是肝郁的表现了,吃上几天,胃口大开,舌苔干净,就可以进补了 4:气虚不能马上进补,先用点参苓白术散调一下,或者用点人参健脾芄,这样就能把气恢复过来,这时候吃点补就不会上火了,如何知道自己是气虚?乏力,出汗,吃多腹胀,揉腹后缓解,这就是气虚了 5:有血瘀的人别先进补,容易出现头晕,心悸,先用血府逐瘀汤,吃几剂后,舌下静脉没有那么粗了,再来进补,就没事了,但活血化瘀的药会破气血,所以不能常喝,以免出现乏力,头晕,出虚汗的情况
膝三药、风六药……老中医的经验总结,记住不亏 膝三药、风六药……老中医的经验总结,记住不亏。 膝三药:鹿衔草、透骨草、伸筋草(三草) 膝肿四味:薏米、白芍、木瓜、牛膝(米白木牛) 养筋五药:白芍、麦冬、熟地、酸枣仁、巴戟天(芍枣麦地戟) 治痹三药:黄芪、当归、鸡血藤(芪归藤) 抽筋二药:淫羊蓿、伸筋草(羊筋) 脚肿二药:黄芪、益母草(黄母) 失眠三药:夜交藤、合欢皮、酸枣仁(夜合枣) 通脉三药:葛根、川芎、丹参(葛芎丹) 升督三药:狗脊、土鳖虫、鹿角(土狗鹿) 解郁三药:香附、郁金、玫瑰花(香郁花) 升肝脾三药:升麻、柴胡、生麦芽(升柴麦) 湿疹三药:杏仁、白蔻仁、薏苡仁 风六药:羌活、独活、荆芥、防风、柴胡、川芎(羌独荆防柴芎) 减肥三药:鸡屎藤、苍术、川芎(鸡苍芎) 治癜二药:桔梗、土大黄(桔土)
心情不好 伤及五脏 情绪情感好起来 情绪是人之常情,但情绪波动太大,长此以往,正气虚弱。 好比人体是座城市,原本交通(经络)顺畅,过度的情绪就好比突发交通事故,造成情绪是人之常情,但情绪波动太大,长此以往,正气虚弱。 好比人体是座城市,原本交通(经络)顺畅,过度的情绪就好比突发交通事故,造成交通堵塞,如果不及时疏导,拥堵会更严重,能量(物流)就无法输送到全身,时间一久,就要生病了 . 心情不好会脏腑受伤,脏腑不好反过来也会影响心情。比如思则气结、思伤脾,而脾胃不好的人也会影响到情绪,容易胡思乱想,得抑郁症 怒伤肝,怒则气上:发怒肝气往上走,这就是为啥很多人盛怒之下就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的原因 . 喜伤心,喜则气缓:过于高兴,气的运行会变缓,元气上不去,会伤及心神,易引发头晕、眼前发黑,语无伦次,举止失常等 . 忧悲伤肺,悲则气消:悲伤过度,元气散乱,无法运转。气消散了,身体自然会虚,尤其是肺气虚弱 . 惊恐伤肾,恐则气下:惊恐的时候,人的气会往下走。伤(漏)的是肾气,轻则漏尿,重则大小便失禁 . 思伤脾,思则气结:思虑过重,气会郁结(元气在打结)。脾主运化,伤脾后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面容憔悴,气短等漏尿,重则大小便失禁 . 思伤脾,思则气结:思虑过重,气会郁结(元气在打结)。脾主运化,伤脾后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面容憔悴,气短等
蹲鸱丸2 【处方】 山芋艿(煮)4两,川贝2两,左牡蛎4两,昆布1两,海藻1两,橘红5钱。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 禀赋不足,痰痹于阳明、少阳之络,以致颈项颠下耳之前后凝结痰核,大小不一,皮色不变,无论新久。 【用法用量】 每日早、晚温酒送下2钱。 【摘录】 《饲鹤亭集方》
蹲鸱丸1 【处方】 香梗芋艿(净粉)10斤。 【制法】 上为细末,用漂淡陈海蜇1斤,大荸荠1斤煎汤为丸。 【功能主治】 消痰软坚,化毒生肌。主新久瘰疬,结核浮肿,硬块疼痛,不论已溃未溃。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开水送下。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