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位国民党一级上将的晋衔“潜规则”

 兰州家长 2022-05-12

1935年3月,军委会将原属军政部陆军署的军衡司并入铨叙厅,准备为国民党海陆空军人员进行大规模的军衔铨叙。

4月2日,铨叙厅正式公布了陆海军一级上将9人名单,分别为: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张将军、何应钦、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等陆军一级上将,陈绍宽海军一级上将。

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大惑不解:为何独独这九人被授予一级上将,其中的标准是什么,又有没有什么或明或暗的基本规律?

文章图片1

蒋冯阎

就这一问题,我可以负责任地回答,标准和规律不但有,并且还有三个,并由此形成了一条并不太隐晦的“潜规则”。

具体怎么回事,且听我道来。

往近处说,他们都是国民党军事领域的大佬

我们先看看授衔前夕,这九位国民党一级上将在军委会以及军队系统所处的位置和就任的职务。

被蒋氏拉拢重新出山的冯玉祥,时为军委会常务委员,授衔后不久又当选为军委会副委员长,他不是一级上将,还有谁堪当?

阎锡山为军委会常务委员,兼太原绥靖主任;李宗仁为广西绥靖主任;张将军为武汉行营主任;陈济棠为军委会西南分会负责人兼广州绥靖主任;

阎、李、张、陈这四位,都是响当当的军事实力派,甚至为当时地方实力派之“四强”。

何应钦为军政部长,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蒋氏;朱培德先为军委会办公厅主任,1934年12月起代理参谋总长(总长由蒋氏自兼);唐生智自1934年12月就任军委会训练总监部总监;

文章图片2

唐生智

何、朱、唐这三人,再加上“总长”朱培德,在这一时期被称为军委会“四巨头”亦不为过。

至于出身于闽系海军的陈绍宽,时任海军部长兼海军总司令,他作为海军代表授衔一级上将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往远处说,这些人都是各军事派系的典型代表

自北伐军兴,何应钦、朱培德、李宗仁、唐生智等当时的几位主力军军长就成为第一军(蒋氏嫡系)、第三军(滇军)、第七军(桂军)、第八军(湘军)的象征。

北伐军第二军的代表谭延闿、鲁涤平,前者于1930年就去世了,后者不但在第一次“围剿”中被打得灰头灰脸,并且去世于1935年1月,自然不会再授予军衔。

“铁军”第四军的代表稍显复杂,北伐时的军长李济深因1933年“福建事件”与蒋氏决裂,并且逐渐退出了军界,位置遂由当年麾下的师长陈济棠取代。

文章图片3

陈济棠

本就实力有限的第五军后来被陈济棠收编整合,因此就不再选出代表授衔。

至于第六军军长程潜,1935年4月授衔时正处于与蒋氏政见不和的状态,1935年底出任“总长”后不久,被铨叙为二级上将,直至1939年才晋为一级上将。

至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张将军等,在北伐及其以后就不用多说了,都是当时几乎能与蒋氏并驾争锋的风云人物。

曾任军分会委员长,可能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北伐胜利及“东北易帜”之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李济深、张将军等分别就任开封、太原、武汉、广州、北平军分会委员长,这意味着他们成为了蒋氏之下国民党军事领域份量最重的五人组。

就连何应钦,也曾继张将军之后,就任过北平军分会委员长一职。

除了后来位置被陈济棠所取代的李济深,其余任过军分会委员长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全部被授予了一级上将,这应该不是一个巧合。

国民党一级上将的潜规则

除了以上九人,国民党在大陆时期还另有三位一级上将,他们分别就是顶缺朱培德、张将军、冯玉祥由二级上将晋衔而来的程潜、白崇禧和陈诚。

文章图片4

白崇禧

纵观国民党大陆时期所有一级上将,基本暗合着这样一条潜规则:要么曾是资历极深的老牌军事实力派,要么曾在不同时期位列军委会“巨头”,除此免谈。

“总长”、军政部长、训练总监部总监(军训部部长)、政治部部长,再加上军令部部长,完全可合称为军委会“五巨头”,除老牌军阀之外的国民党一级上将全部出自“五巨头”,无一例外。

总之,国民党大陆时期的12名一级上将,几乎每一位都有授衔的必然性,貌似缺一不可,多一亦不可,你说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