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他人作嫁衣裳”《贫女》诗中的名句常被引用,却不是本来意思

 新用户3536Meiv 2022-05-12

历史上,许多名诗之所以成为名诗,是因为诗中的名句使然,人们往往记不住全诗,却记得诗中的某一句。正是这某一句而成就了全诗,可见为诗炼句的重要性。

名句之所以能够成名句,原因有多种,有的是因为诗句中所蕴含的道理深刻,有的是归纳出了为人熟知的人间世相。名句的共有规律:语言通俗流畅,为文不做作,犹其是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句子,更是为人所称道。

“为他人作嫁衣裳”《贫女》诗中的名句常被引用,却不是本来意思

例如从来不写诗的慈禧,一生虽只写过一首诗,却留下了一个名句,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句子。这句诗之所以能够成为名句,不在于其语言多么华丽,而在于用最朴素的语言归纳和概括出一个世间最普遍的现象,那就是人世间父母都是爱子女的,为儿女能舍得自己的一切。这样的的例句有很多,相信大家都能举出许多具体例子。

名句中还有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在后人的引用中已脱离开句子的本意,只用句子的字面意思或引申含义。这种句子,是因时因事而产生的。这种句子的引用,早已脱离开整首诗的语境,甚至不再是最初的情感表达。这种现象也很常见。

“为他人作嫁衣裳”《贫女》诗中的名句常被引用,却不是本来意思

本文要说的,就是这种特殊现象,要说的这个名句,就是唐代诗人秦韬玉《贫女》诗中的名句“为他人作嫁衣裳”。

我们先对原诗作以欣赏:

《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为他人作嫁衣裳”《贫女》诗中的名句常被引用,却不是本来意思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寒门之女不识得绫罗绸缎,想找个好媒人把自己嫁出却又暗自伤心,尽管我心性高洁,但谁又能爱上我呢,又有谁能怜爱我这个因劳作而疏于梳妆打扮的贫家之女呢。不是我自夸,我的十指灵巧,针线活儿无人能比,因为劳作,我也不能与富家女来比谁的妆浓。可叹的是,我年年用一双巧手织成的锦衣,都是为别人在作嫁衣啊。

上面只是字面意思解读,实际上,作者是以贫女自比,满腹才华得不到世人认可,得不到重用,所作的一切,都是为别人而忙啊。

“为他人作嫁衣裳”《贫女》诗中的名句常被引用,却不是本来意思

为他人作嫁衣裳”是这首诗中最为精彩的句子,因此才作为名句留传后世。此句在诗中完全是一种报怨情绪的渲泄和情感表达,明里是为贫女鸣不平,暗里却是作者对世事不公的评判,渲泄的是不满的情绪。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进,这个名句也还时常挂在人们的嘴边,不过,引用这个名句,已抽原句的情感内核,完全是字面呈现的意义。通常表达的做事情对自己没有任何功利,是在为别人而作。

“为他人作嫁衣裳”《贫女》诗中的名句常被引用,却不是本来意思

编辑,作为一个特殊职业,要经常阅读作者的稿子、修改作者的稿子,要为作者稿子的出版或发表作大量的工作。然而,编辑所作的这些事,对自己是没有任何功利的,功利,只属于作者。因此,“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句诗,常常会成为编辑的口头禅。

不仅编辑行业常用这句诗,就是常人也会用到,总之,在为别人所做、自己又得不到报酬的任何事情时,都会常常用到这句诗。

需要说明的是,现代人常引用的这一名句,不再含有原句的报怨之意,而是一种调侃或是幽默。所要表达的不再是原诗的语义,只是原诗字面意义的呈现和引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