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起凤医案(二)

 一个大树 2022-05-12

二、清热化痰、和胃托法治愈脑疽一例

李某,男,52岁。

初诊∶1956316日。

主诉及病史颈后部肿痛已8天。8天前颈后部起一小疙瘩,旋即肿硬逐渐向周围扩大,痛胀明显。去某院诊为"颈后痈"。经用青霉素、红霉素5天未效,3天来出现怕冷发热。

诊查体温37.9℃,颈后部肿硬纹6cm×5cm大小,高肿突起,压痛明显,疮面有疮口多处,脓栓堵塞,状若蜂窝,有少量脓液。伴畏寒发热,口苦,胸闷恶心,食欲不佳。尿黄,大便稍干。苔白腻,舌尖红,脉弦滑。白细胞18×/L,分类中性粒细胞0.78

辨证毒热壅遏,痰湿内蕴。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泄湿,和胃托毒。

处方葛根15g黄芩10g姜川黄连6g半夏10g枳壳10g陈皮10g瓜蒌15g川芎10g远志10g连翘12g当归12g茯苓15g谷麦芽各12g

水煎两次分服,6剂。另配服西黄醒消丸3g,日服2次。疮面有疮口处,掺少许五五丹、黄连膏外敷,每日换一处。

二诊∶322日。药后体温正常,胸闷恶心减轻;局部疮口渐大,能排出黄白稠脓,但脓出不畅;四周肿硬缩小,痛稍减,疮面多处疮口组织变软。为了排脓通畅,在局麻下进行式切开并进行扩创,用油纱条沾少量五五丹引流,外敷黄连膏。治宗前法,上方去瓜蒌,加生黄芪30g6剂。

三诊∶329日。药后脓出多而畅,四周肿硬显消,疼痛显减,切开处疮面有较厚腐肉。食欲好转,但觉体疲乏力。苔腻薄白,脉弦缓。治宜补益气血,和胃托毒。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正常。

处方生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2g半夏10g陈皮10g远志10g川芎10g当归15g银花15g连翘12g佛手片5g谷麦芽各12g

外用少量天仙丹掺于腐肉处,黄连膏外敷。换药时须清除浮腐,日一换。

四诊∶46日。服上方药7剂后,疮面腐肉大多脱落,肉芽红活,脓液已少,疮口缩小,四周肿硬已消,体疲乏力减轻。疮面先用九一丹纱块换药数次,待腐肉全脱后,改掺珍珠生肌散,玉红膏外敷(市售成药),促其生朋肌收口。内治继按上方稍予加减。又服药20剂而臻愈,随访三个月未复发。

【按语】脑疽生于脑后部,俗称对口疽;偏左侧或右侧者,称偏对口。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颈后痈。以中老年男性患者为多见。本病的病因病机,多数医家认为系毒热聚、气血凝滞所致,证候多属阳、热、实证,故治法多为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业师朱泳酶先生认为,脑痛的主要病机系脏腑内蕴毒热,痰湿随热上壅,气血凝滞为患。治疗当首重内托,以和胃托毒(或增益气)、消痰化湿与清热解毒并用,庶可使毒邪外出,病渐减轻。切不可过用苦寒之品遏毒外出(毒热炽盛例外),导致毒邪内陷。余按业师治法,临床治此证屡获良效。本例患者的机正如上述,故方用芩、连、连翘清热解毒;半夏、陈皮、茯芩、积壳、瓜蒌、谷麦芽理气宽中,消痰化湿。和胃托毒;归、芎、远志益阴养血托毒;葛根升阳解表,又为督脉引经药。配服西黄醒消丸助清热化瘀止痛。十二剂后,疮口脓出较多,四周肿硬显消。痛显减,惟感体疲多力。毒热虽减轻,但正气未复,故三诊改予补益气血、和胃托毒,佐以清热之剂,先后共治疗四十余天而告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