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业质量(三)/ 学习设计的变革/随卞读读《课标》2022版

 读写转换小课堂 2022-05-13

学业质量的保障,需要改革教研团队的活动方式,变单一听课、讲座为学段一体式研究,实现学段与学段、学段之内的质量衔接。

这样学段为单位的教研体系,有利于帮扶青年语文教师实现对质量理解,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系统性(尤其是到了中年级忘记低年级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孩子)。

当然,这也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肯定也会存在一定的弊端,而衔接与进阶需要一种突破与改革。

时代完全不同了,而我们还是用三十年前的听课、教研方式,或许头脑的改革要大于形式变革,实现学段课程质量之间的互相衔接,达成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要勇于下定改革的决心。

再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第五部分“学业质量描述”,进一步体会这种“衔接”与“进阶”除了学校教研团队的改革外,还可以看出哪些关于教师个体在学习设计改革上需要实现的地方。

第一学段:紧密联系生活的学习设计

很多时候,知识的学习都不是零起点。这与孩子所生活的时代关联密切。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当代儿童在知识的获取,与知识的接触程度,使用知识的能力度已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课标》将“社会场所、标牌、图示”,“说明性文字中常用的汉字”这一些与识字的途径与需要掌握的识字量作匹配,完成第一学段识字生活化设计的改变。这种改变,能够有效降低识字难度,增加识字兴趣,保障识字质量。与此同时,在第一学段的游考评价中,也是设计游考内容与形式的重要依据。

如孩子进入的是一个“模拟识字社区”场景,孩子在模拟社区中完成识字“1600个左右”,会正确书写“800个左右”的要求,达成喜欢识字,评价喜欢识字,训练孩子有意识地梳理日常生活汉字、词语并分类的习惯,开设儿童学习社区项目,以“愿意展示、愿意整理”为导向,关注学习设计中的积极性兴趣发展。

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的学习设计,是以降低难度为出发的。这里的难度,是方法与兴趣的难度,而不是学习质量本身的难度高低。

我认为,在同样的难度下,有趣的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将解决难度与学习之间的矛盾,最终在“愿意、喜欢、主动”等积极的学习行为上达成质量的落实。

这样的质量落实,相比较于反复抄写、机械记忆所提高的质量来说,有利于今后整个学习阶段的衔接与进阶。

而这里的挑战来自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学习设计理念改革与手段的创新。

第二学段:感兴趣的积极型学习设计

与以往教知识,落实知识相比较,第二学段对于学习兴趣与能力形成的导向更明显。当第一学段有效落实学业质量,孩子充分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质量与学习过程并不冲突,学习不再是一件辛苦的机械的重复的无聊的事情后,以兴趣为出发的积极型学习设计开始为第二学段孩子学业质量的落实提供重复的可能。

同样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在《课标》2022的理解就不再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索”的字面上变化。

通过基于统编教材为课堂内容的学习设计,孩子们变枯燥知识积累、技能训练为展示、参与、搜索、梳理的积极型学习过程。

比如反复训练、做题掌握如何使用的标点的枯燥学习变革,孩子们是根据表达需要而使用。

什么是属于孩子自己的表达需要?

显然,反复做题目不属于孩子表达的需要。

同样是标点符号使用的技能,通过符合孩子表达需要的情境设计,学生主动积极使用标点的课程设计下,学生改变对知识技能掌握的认知,改变学习态度后,同一件事的不同效果差异显著。

在这里,又对于我们设计基于统编教材使用的语文学习过程有了新的挑战,而认识到这一点,学业质量将产生源于学生的高质量变革。

第三学段:独立自主的探索型学习设计

随着时代的变革,儿童的能力与以往的我们截然不同。以前的孩子,认知量、能力程度都需要通过反复地训练去巩固提升质量。如今的孩子,获取知识量与途径更加便捷轻松,孩子更需要一种富有探索意义的学习来达成质量。

在第三学段的“学业质量内涵”描述中,可以看到“独立识字、借助工具书准确理解;辨识、纠正;自觉识字的意识、在生活中发现;分享、尝试。”还有“乐于参与、敢于发表;初步判断信息真伪、感知情感倾向;准确的语言清晰地介绍;多种媒介的方式表达交流;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多方面获取”还包含“自己擅长的方式呈现理解;主动分享;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涵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等等内容看,人的价值进一步被提升,人的关注进一步落实,对学习者的学习意义进一步深化。

在这一部分的解读中,可以看到,第三学段在使用统编教材为课堂而进行学业质量落实,真实地、迫切地需要教师改变学习设计,建立关注学习者独立自主的探索型学习设计。

在这一部分的思考中,课标所提出的大单元、大概念、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将获得具有关注学习者的推进。

《课标》2022版,学业质量的描述,是对基于使用统编教材语文课堂的设计变革,也是关注人、关注学习者的摒弃以往反复做题、抄写、机械记忆的碎片化知识掌握变革,是新的学习方式、学习设计为变革的质量体系生成,在这样的质量理解的保障下,未来社会中,高素养的人会越来越多,高知识低素养的人会越来越少。

个人看法,仅供批评!

 分享大家,期待留言批评讨论,谢谢!

END


载上孩子,骑上课本,共同自由前行!

满载收获,载满心情,看尽繁华盛景!

学习路上,一二酸楚,笔录百味心情!

翻翻过往,咀嚼回忆,人生无处不赢!

随卞说说,不求质量,随想随记。

欢迎分享!欢迎批评!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思维导图草根研究者;
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方式;
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