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夜随感——蒋捷的悟与不悟

 南京栖霞百仁 2022-05-13

童年时,

最喜欢听

雨点敲打老屋蓝瓦的声音。

加上窗外呼啸的风声,

在恶劣的天气中,

蜷缩在被窝里,

伴随着滴滴答答的雨声,

头脑被清空。

香甜地睡上一觉,

真是难得的享受。

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

是如此的美妙!

成长之后,

明白风雨之声

是白噪音。

许多时,许多处,许多人

会听着手机里播放的雨声

助眠。

我们没有了砖瓦老屋,

没有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

亲近,

也失去了安然入睡的

自在。

宋人蒋捷《虞美人.听雨》词曰: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少年时

“不识愁滋味”的欢快,

中年漂泊的孤独与忧愁,

以及

老年时的任自然,

一一道来。

同样的雨,

下在千年以前,

也下在千年以后。

下在花开花落的

不同时节,

也下在人生不同的阶段。

自然是可以重复的,

有循环的,

而人不能。

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

诗人描摹的场景何其美,

又何其让人惆怅。

雨声中写下绝妙好词的蒋捷

到底谈不上觉悟。

即使是在僧庐之下,

即使风雨凄迷,

教人思索。

无可奈何,

无动于衷,

非是真正的解脱,

而是更深层次的心痛。

寄居僧庐,

本该是一切皆空,

万念俱灭。

诗人做不到,

我们又何尝能轻易做到呢?

人都是这样,

即便饱经磨难,

即使冷眼看穿,

到底是不能忘情。

到最后,

无非是眼冷心热罢了。

看似无情冷漠,

往往又会忍不住付出热情。

忽然想到,

当时当地,

僧庐中佛子会怎样听雨,

怎样看待

这位寄居的尘世人呢?

想来也是,

冷眼相看,

心中满是慈悲之愿吧。

发表于上海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