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义不为,无勇也 | 《论语》传习

 古典读书治学 2022-05-13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说:“不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这是谄媚。见到义所当为的事却不为,这是没有勇气。”

在孔子看来,人在行事的时候有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不该作为时“乱作为”,一种是“当为不为”,这两种错误倾向,都是应该避免的。尤其是手握大权的官员,对这两种错误倾向要保持高度警惕,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为了阐述这个观点,孔子结合了具体的情况,以“祭祀非鬼”和“知义不为”为例加以说明。“非其以而祭之,谄也。”意思是说,不是自己的先祖而去祭祀。作为古代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祭祀是国家和民众的头等大事,而祭祀,依礼应当祭祀自己的祖先和信奉的神灵。放着自己的祖先不祭,而去祭祀别人的祖先,肯定是为了向别人献媚,这就是该做的事不做,却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而“见义勇为”是一种美德,也是君子的义务,如果'现义不为”,便是放弃道义和职责,成为不仁不义之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个义利之辩,在今天犹为重要。上海是一个商业化的城市,很多人想着法赚钱,这已经成为本能了。但是做事总归要有底线的,跨过了底线,不仅是不道德的,还是违法的。

这是为政篇的最后一章,提出一个“义”字,义者,宜也。合宜,合度,无过无不及。孔子的为政理念,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有很多微妙的东西,对于今天仍然有很多借鉴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