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所理解之乡土小说的创作

 文学漫笔 2022-05-13

乡土题材的作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题材中重要的一类,有关乡土题材的小说创作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不同的文学时期皆有不同作家的创作,其中不乏各时期经典作品的存在。

自小对乡村中的一切都有深厚的情感,也正因为此,故而于一些乡土题材的作品也具有极其浓厚的兴趣,同时自己也正在尝试着创作属于自己笔下的算作是乡土类型的中长篇目的小说《黄土地》。现今正好借助本文来简单谈谈自己理解之下的乡土小说创作。

一、凭空臆想写不出乡土作品

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一切文学创作的素材都是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显现,当然这种显现可能并不直接、明显,但是它绝对不可能脱离现实生活而凭空地臆想出来。

经典乡土文学作品中都具有地域性这一特征,那么地域性从何而来?显然是来源于作家创作时头脑中那个客观真实存在的乡村世界,具体作家在实际创作中,又对这个乡村世界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但是总体上不会太脱离于这个现实世界的原貌,毕竟没听过说某个南方乡土作家在总体的风格上体现出北方的特色,北方某些乡土作家创作中显示出南方的地域特征。当然,这是就总体情况而言,个别特殊情况另当别论。

一些经典的乡土小说都离不开他所取材地域的民情风俗、人物关系等等,优秀的作品不是闭门造车凭空臆想而来,而是类似于田间地头、走街串巷的采风捕捉到的,这样才具有乡土性,才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乡土小说,对此,也是我本人应该不懈努力的方向。

二、现实取材与艺术加工

上段中谈到凭空臆想不会写出乡土小说,小说的创作需要我们从现实中或多或少地选取一些材料,然后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之后,使之服务于作家的创作主题。

乡土农村生活为乡土题材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天然的宝库,作家在进行乡土小说的创作中自然离不开从中摄取一些东西使之来服从于自己作品主题。

农村生活的人们具有真诚与伟大之处。千百年来的农业生活,造成人们性格中的坚毅、刚强。默默忍受着自然的风吹雨打、承受着生活的生存重担,付出辛酸与劳苦,收获点滴与沧桑。他们勤劳、质朴、善良,多数人在对待事情上认真不苟,在对待邻居亲友时以心交心,在他们身上具有上天赐予的高贵的品质。

但是他们真诚伟大处也有虚伪自私处。这种也可以算作是乡土泥壤中生长出来的劣根,当涉及到一些自己利益时,有些人就会完全地个人自扫门前雪,那种顾大局、识大体的品质就显得无存。他们最无私也最计较,无私时不分你我,自私处锱铢必较。也会存在一些欺辱弱小、无端挑起矛盾的人物,对他们的评价有时可以说是恶劣。

他们的语言简单而通俗,几句话可以说将一个生活道理演绎地尽致淋漓,一些经验话语、生活感悟可能使你瞬间感觉豁然开朗。有时他们的语言也会粗陋、低下而难以入耳。

对于这些,都算作是乡土小说的取材范围,优秀的作品中这些方面都会涉及,缺乏哪一方面都可能会显得寡淡十足。但是我们在选材的过程中不可能原封不动地书写,势必要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使题材更符合、语言更可读、形象更典型。这也就是为什么觉得小说与现实相同但是又不完全相同。

三、精彩性与深刻性

优秀的文学品必然是具有情节的精彩性和思想的深刻性。比如鲁迅《阿Q正传》,作品写作又不仅仅是通过几个情节来为大家展示一个贫穷、滑稽的阿Q形象,小说精彩的背后自有其深刻的一面。比如精神胜利法,这一种“另类的民族精神”;比如其中所体现的一国民性精神的问题等等,可以说精彩性与深刻性同在,那么其他类似经典作品中同样如此,这也是经典乡土小说所具备的素质,也正是我个人所努力的方向。

 本文系今天劳动过程中简单思考所感,时间关系未有精细雕琢,不足之处,请海涵!

202062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