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考研|老舍《茶馆》考点总结

 文学漫笔 2022-05-13

《茶馆》是老舍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话剧作品。他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通过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等一群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无路可走的悲剧,证明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与残酷,从而完成葬送三个时代的任务,暗示只有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才有前途的主题。

《茶馆》巨作独具匠心、构思巧妙、结构严谨,以图卷轴的方式展现出三个时代的社会历史风貌,将小小的茶馆作为中国社会的三个时代的缩影。语言幽默生动,富有京味儿,同时作品风格体现出悲喜剧的特色,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部典范之作。


悲喜剧的美学特征具体表现在:

第一,图卷轴的戏剧结构

生动而响亮地描绘了三个时代、三个旧社会的生活百态。戊戌政变后的清末社会;辛亥革命后军阀统治的民国社会;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下的国统区,三幕戏就像三幅风俗画,将社会不同风俗下的事态风情展示地淋漓尽致。按社会发展选取重大历史事件后的短暂时期,使得小小的茶馆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在艺术结构上,采用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方式,以清末至国民党统治崩溃前期的近代史为纵线,将特定的三个时代生活作为横断面,在时间与事件的交叉点上体现作者创作意图,这种艺术结构具有历史与事件、虚构与写实相结合的优点。

第二,人像展览法结构全局

老舍有意识摒弃中外戏剧传统编剧的一人一事方法,采用人像展览法结构全局。采用场面和刻画人物的方式,把三个时代各种人物都搬上舞台,将各种丑恶现象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展现出各自人物鲜活的面貌。有太监买大姑娘做老婆;农民卖儿鬻女;流氓地痞横行乡里等等。

老舍精心选择人物,挑选某几个最能体现其思想性格的闪光点进行简捷刻画而不进行整体介绍。如秦仲义一生如何发家如何致富如何败露老舍没有详细介绍,而只展现出他一生中的三个闪光点,这种人物刻画方法颇有中国传统绘画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写意意味。

第三,艺术构思上的侧面透露法

以小见大、以个别表现一般是他艺术构思的一个方式。《茶馆》中的老舍别出心裁选择北京一个普通及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大茶馆。中国茶馆是一个各色人物齐聚的地方,老舍选择这样的场景,将中国社会各阶层人物都安排到这里而丝毫没有生硬勉强之嫌。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展现不同人物、不同阶层人物、不同政治派别,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使得茶馆既有真实感,又有象征意味。小小的茶馆称为大中国的一个窗口,一个旧社会的缩影,这正符合老舍构思上高明的侧面透露法,以茶馆浓缩中国不同阶段社会的生活情态。

第四,独特的悲喜剧风格

茶馆是一部悲喜剧,剧中人物悲剧命运与人物的喜剧幽默性格交杂在一起体现出剧作家的讽刺手法,让作品产生出独特的悲喜剧风格,喜剧中夹杂着悲剧的成分,悲剧中蕴含着喜剧的因素,二者相互渗透。悲中带喜,喜中见悲。既写出了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人的求生存与发展的美好愿望与旧时代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悲剧,也写出了旧时代的荒谬,如第一幕大太监买大姑娘做老婆;第二幕中两个逃兵共同商量娶一个老婆;第三幕中三个老人自卑自到为自己撒纸钱,这种“含泪的笑”体现出老舍亦悲亦喜、悲喜难辨、哭不出来、笑不起来的艺术效果,这些都是独具特的悲喜剧因素的生动表现。

第五,独特的人物语言

老舍《茶馆》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戏剧效果,也是与戏剧语言的运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语言使用方面的匠心独具在话剧中同样地位突出。有北京特色的语言描写,用个性化的语言展示人物性格形象,往往三言两语便将一个人物的性格塑造出来,不同人物、不同地位、不同语境之下,不同的语言表现,也都共同勾勒出一幕幕幽默同时又渗透着悲凉氛围画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