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考研专业课(临时突击)得分技巧

 文学漫笔 2022-05-13
SHARE
本期推文继续分享文学考研方面的经验文章,分享专业课答题的得分技巧。一来,希望能帮助复习效果良好的同学锦上添花;二来,希望为复习还不太充足的同学,提供一定的启发意义,希望他们能够从中获得一点启示,这样的话,本篇文章也就起到了它该有的价值与作用。
往期推荐:《文学考研(文科类)答题应试技巧》、《文学考研冲刺阶段的备考策略》、《文学理论的复习策略与答题技巧》、《考研公共课:考前冲刺与策略调整》。
本文主要围绕四个方面阐述,

01

基本的角度分析
02

万能的作品分析
03

巧妙的黄金论据
04

有用的“废话文学”

1.

基本的角度分析

首先,归纳总结作家、作品的基本情况

文学考研题型多数涉及作家作品,从作家作品的一个或者多个角度进行切入,然后进行考查,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作家、作品的基本情况至关重要。比如现代作家鲁迅,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如果从考试角度来说,可能更多涉及小说、诗歌、散文、杂文。
假如从小说切入考查,更多就是从《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的一些篇目,因为鲁迅就是这三部短篇小说集,所以小说多数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单纯从作品出发,假如是《故事新编》,他可能会考查其艺术特征中的创新之处,因为这本小说集是鲁迅先生小说写作的创新体现。

再比如,假如提到巴金,我们就应该熟悉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从考试的角度出发,不管是现代亦或者是当代,他都算作是文学史中考查的重点。现代文学史中,重点明白其创作分为两个阶段,如下表格。在当代中,50年代他曾到朝鲜战场,所以有描写朝鲜战争的散文(或者报告文学);新时期之后,有重量级的《随想录》,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比如外国文学中的雨果,除了代表性的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之外,其在浪漫主义诗歌方面也有突出成就,这也是不能忽略的,然而也往往是容易忽略的。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明白一个作家、作品所能涉及到的考查点,这样才能知己知彼,所以,现阶段,可以朝着这个思路,去总结一下重要的作家、作品的一些情况。
其次,归纳总结经典性题目的分析角度
在背诵题目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单纯地、盲目地背题,一定要有自己的反思、总结,看看它是怎么答题的,它是从哪些角度分析的。所谓经典性题目,就是尽可能涵盖知识全面、角度多样的资料总结,从这些题目上,我们足可以收获很多的知识。比如说,我最喜欢的之一就是,郑克鲁主编的《外国文学史》(上册)《哈姆莱特》一节里面,艺术成就的分析(阐述了为什么说《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戏剧中艺术水平的代表之作)。如果从考试答题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其模式堪称典范,其角度同样可以为其他文学考研题型提供一定的启示意义。
如果有不考《外国文学史》的同学,想必对这一块儿可能会陌生,那么你也可以找出你所考查学科内的、认为具有经典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这些分析角度,我在前几期的【2022年考研模拟试题文学综合-参考答案(全)】中,也都尽可能地有所体现,在总结答案的时候参照了课本、以及其他资料,作了不同角度的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
在这里,我为大家总结了几个常用到的角度,供大家参考:题材(取材)方面;人物塑造方面;情节结构;创作手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语言特征(细腻、犀利、朴素)等等。这样一来,熟悉、背诵这些角度,是不是感觉背诵压力有一些减轻呢?
2.

万能的作品分析

文学考研中,大家可能担心的就是作品分析能力的欠缺,可能一些人阅读量有限,加上一些同学是跨考的,所以这方面可能会更加明显一些。假如这要是在复习的前面阶段,我肯定劝大家多读一些作品,买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书目,详细或者大致看看作品讲的内容。因为我们知道,文学考研要是没有作品分析作为支撑,那就成了纸老虎,空有架子。但是现在,这样的方法肯定行不通了,没时间广泛阅读,那我们就需要培养几个万能的作品分析。(当然要是能熟悉掌握各方面的知识,那肯定是最好的)
这个其实说白了,就有点像高考作文中的司马迁一样,不管什么类型的作文,司马迁这个例子一变型就始终可以用到。我们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但是要比这个高级一点,而且要学会灵活的运用。就比如说,我们熟悉掌握(储备)鲁迅的几篇小说或者杂文等,如《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性命运;《故乡》中闰土的麻木;《孤独者》中知识分子分困境等等,熟悉这些之后,凡是涉及到鲁迅小说的题目,都必然离不开这些例证的阐述。
再比如说,文学理论就是对文学史的概括总结,要用文学史的知识观点阐述文学理论的条条框框,所以我认为,在文学理论这里,这种万能分析似乎更有价值。比如说,“文学是作家对客观世界主观反映的产物”,论述这个,我可以说杜甫诗歌中对现实的反映,有了三吏三别;巴尔扎克对现实的反映,有了《人家喜剧》;鲁迅对现实的反映,有了《故乡》《祝福》等;假如说;
再问“如何让体现文学的认识性特征?”,我们可以发现,上面的这些还可以再用,通过阅读巴尔扎克《人家喜剧》,我们知道了当时法国社会,特别是上层社会的方方面面,将其内容的几个方面一说,这便是文学认识性的体现;通过鲁迅作品《故乡》,我们……
所以说,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一定要彻底熟悉的掌握(知识储备),将其尽可能作成万能类型,减少复习压力,当然,有能力的还是希望背诵、答题内容的多样性,因为这种方法更适合于临时突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真这样用,可别一个卷子所有题都用的一摸一样,那可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3.

巧妙的黄金论据

除了准备万能的作品分析之外,还要就是一些万能黄金论据的总结,就类似于英语作文的万能句式、万能模板,但是,我们又远远比那个更灵活,也更好使用,因为汉语大家都是再熟悉不过的母语,加上平时的一些语料积累,应该是会更好地利用起来。这个方法的运用要结合第一条中的那些角度,在平时,我们要充分分析那些经典性题目,自己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语料内容。
比如题材(取材)方面:乡土文学,题材中肯定具有体现浓厚地方色彩的风景画、风情画、风俗画(也就是丁帆先生概括的“三画四彩”),这样一来,这些黄金论据一定程度上,可能就适用于凡是有关的乡土描写的任何作家、作品、流派。例如,作家沈从文、汪曾祺、孙犁、赵树理等,“山药蛋派”“荷花淀派”等,这些当中都是具有共通之处的,某些话语分析则都是适用的;海派小说,自然就是取材自上海大都市的一些场景、建筑、交通。这样的话,里面的一些相关都市的描写又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都市(城市)小说的一脉有千万缕的关系,比如茅盾的都市小说等等。
所以说,在背诵、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总结这样的黄金论据,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大家繁重背诵压力的有效缓解。
4.

有用的“废话文学”

废话文学大家都知道,但是我们这里的废话,非彼废话。我们这里的“废话文学”更多适用在大家不熟悉题目知识点的情况下,这个我记得在之前推送里就说过这个,这个题目要是不会了就往熟悉的作家、作品、时代背景、流派特征上面靠拢,这里其实也体现出我们前面所说的,黄金万能论据的应运,如果一点儿黄金万能论据都不掌握,假如真遇到不会的知识点,那就真的只能写不得分的废话了。
那么,我们说说怎样写出能得分的“废话”,就是我这里的“有用的'废话文学’”。如果遇到不会的知识点,又不是完全不会,当我们知道这个考查作家(或者作品)是谁而不会答这个题目里要求的知识点时,我们可以答这个作家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他写了哪些作品,这些作品有什么特征(虽然这些可能与本题无关,但是总比不写或者胡乱写强吧!);再有就是,可以向同类作家、或者同类题材上面靠拢,具体在《文学考研冲刺阶段的备考策略》一文中有说明,大家可以查阅,这里不再赘述。

这里,我向大家简单推荐几句有用的“废话文学”,具体题型还不一样,仅供参考:

【开头】《——》是现代/当代著名作家谁谁的作品,是作家谁谁为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史贡献出的一步优秀力作。作家的主要作品有……
【中间】略
【结尾】这部小说(散文、戏剧等)以其深刻的思想、独到的艺术为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史贡献出一部的优秀的作品,这是文学史是的一颗璀璨明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