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岸边的河清村、小浪底一带,历来流传着夜失丹阳的传说。 ![]() 传说在很早以前,河清村有一座丹阳城,丹阳城外不远就是河清渡口。河清渡口是黄河中游的漕运要地,中下游的物产如粮食、丝绸等通过黄河航道船运至京都西安,黄河上中游地区的矿产如煤、铁、铜矿、瓷器、木材等用船运往京都洛阳和开封等地,一般选择在此停歇,城里面是南来北往的旅客,有仓库和旅舍,有食堂、饭铺,也有庙宇,丹阳城旁有小河清流,遍植荷花。城里驻军也在此安营扎寨,扼守渡口城池要道。 ![]() 黄河流域,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一到夏季,连天大雨,上游来水波涛汹涌,水高丈余,黄河洪水夹带着泥沙、碳块、树木,滚滚而下,声如雷震,洪水淹没滩地,庄稼牲畜尽失。有一年,住在地势高处的居民早晨起来,惊讶地发现,原来河边的丹阳城一夜之间不见了,原址一片汪洋,泥沙俱下,一时,哭号之声不绝于耳。这真是一个悲惨的故事。洪水过去,黄河冲开里河河道,城市淤积成连片的沙地。 ![]() 这个孩提时代听了多少遍的故事,在方远左近的村子都有传闻。乡邻皆曰:河北岸多无平地,山高坡陡,河清之地,地平坡缓,靠近京都,历来皆是孟津重要的府治,丹阳城在河清。清顾祖禹的《方舆纪要》一书中,进行了总结性记载“河清城,汉平阴县地,唐武德置大基县,先天二年改河清。 1991年版《孟津县志·附录》介绍:“……平阴县城在今王良乡(王良乡及所辖13个行政村于2006年合并至白鹤镇)河清村,经周、秦、西汉、新莽、东汉,历时1355年”。 据 嘉庆版(1816年)《孟津县志·卷之二》等史料记载,历史上孟津县境内有汉魏故城、金墉城、平阴城、穀城、平县城、孟津小城、河南南城、中潬城、羊马城、武济城、回洛城、柏崖城、河清城、宋河清城、孟津废县城、横水城、秦王城、闯王城等共十八座。丹阳城是否为历史上河清某个时期之城有待史考澄清。 河清村今有龙王庙古遗址,庙宇犹存,也有饭铺旧处所,更有红石高垒寨墙。 ![]() ![]() ![]() ![]() 幸运的是,新中国建立后,治理黄河成为国家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水库相继建成,发挥了拦蓄洪水的作用,特别是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完工,使黄河真正实现了千年安澜,蓄清排浑,合理调度,使黄河水势平稳可控,实现了千百年来人们的治水愿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