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战队学术部第八期讲课内容

 wyfx100 2022-05-13

主持人:葛臻略
宣 传:刘志文 黄昱蝶 张林峰
整 理:邹秋婷 张驰 张见伟

国医战队学术部专题讲座


主讲:邹德辉(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

大家晚上好!我叫邹德辉,来自四川乐山,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推拿硕士。2012年-2014年分别在岐黄按摩培训学校、咸阳中医职业技术学校及北京基柱堂培训学校,担任中医针灸推拿讲师。我的座右铭是:基本功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希望大家喜欢!

能来这里讲课是我的荣幸,但说是来这里讲课,其实是分享,是交流,是共同探讨,也是共同进步。今天要探讨的主题——“基于阿是穴的思考”,在进入主题之前,我想跟大家先分享我对中医的深刻体会。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我们对中医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大家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呢?

估计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吧!而愚认为是:悟!

为什么是这个字呢?请把它分解开来你就明白了:悟=心+五+口。那是什么意思呢?

下面请允许我来分享一下这个看似简单的“悟”字的理解和体会,有以下几点,供同道前辈斧正:

1首先我觉得应该有发散思维法,《周易》里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不是一个由一到多的过程?这是不是我们中医出现无数流派的过程?这是不是我们中医百花齐放的缘由,这是不是我们中医思维高深而无限可分性的境界!

2刨根究底法或者叫问道法;在学习中医过程中我不停的问自己,中医到底是什么,中医到底有哪些优势,中医到底该怎么学?直到读到老子的一句话我才豁然理解,那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原来做学问就是要追本朔源,就是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就是要以人为本以自然为师,做到天人合一。

3分解与整合法;悟代表的是整体,心+五+口代表的是三个局部,他们体现的是一个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是是一个综合与分析的关系,更是一个中医的整体和局部的辩证的关系。

4顾名思义法:悟就是感悟,就是醒悟,就是参悟,就是体悟,就是顿悟,!就是用心,用口(问道),用多次(5)的反复的实践去探索真理,去追求真理!

也许它还能衍生出更多思维、见解和想法,因为1000个哈姆雷特,就有1000种答案。但是通过这个悟字的分析,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学中医需要一种参天悟道的精神,一种不断求知,不断探索,不断向未知前进的精神。

接下来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下今天的主题——“基于阿是穴的思考”。

什么是阿是穴呢?针灸教材上是这么描述的:阿是穴是除经穴和经外奇穴之外的腧穴,它没有固定的位置,也没有固定的名称,常常指的是一些压痛点和反应点。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在生产劳动时或与野兽搏斗中,经常发生一些外伤和劳损,于是便出现疼痛,为了缓疼痛,他们聪明的大脑开始启发他们用手去抚摸,按揉病痛处,于是疼痛得到了缓解甚至消失。于是便有了“以痛为输”的由来。

也就是说,“以痛为输”可能是阿是穴的最初始阶段,而阿是穴可能是腧穴的发源的最初始阶段,而经外奇穴、十四经穴很可能是由阿是穴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归纳总结发展而来的。

在砭刺时代,腧穴并没有定位,亦无名称,人们常以痈肿成脓处即压痛最明显处,采取排脓放血法治疗,脓血排尽后疼痛立减。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所载的《足臂十一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皆有经无穴。

在《灵枢·腧》篇中记载: “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

在《灵枢·经筋》里提到经筋病“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那么,“以痛为输”是不是阿是穴由来的理论雏形呢?《黄帝内经》是不是奠定了阿是穴的理论基础呢?。

根据《黄帝内经》总结的“以痛为输”和“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阿是”是一种取穴方法。

根据“以痛为输”以确定疾患的部位,再通过辨证来确定与疼痛相关的经络、脏腑,选择相应的治疗部位,“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 《灵枢·背腧》) ,故可认为“阿是”是针刺取穴之法也。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知道,阿是穴是一种取穴方法,常常以痛为输,那么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快然该如何理解,按压阿是穴会有快然的感觉么?

读本科时就对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甚为崇拜:然而药王却是阿是穴的真正命名者,他在继承《内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阿是”之名,并将其收载在《千金方》之中。并在《备急千金要方·灸例》中首次提出了“阿是穴”一词,其曰: “凡入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病、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有阿是之法,言有人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 果) 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 或) 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当读到这个原话时,我才恍然大悟:阿是穴有这么深刻的内涵。从这个定义来看,阿是穴的内涵有:

(1)阿是穴与“病痛”相依附而存在,因此它是一种病理现象,是疾病的病理反应点,中医讲有诸

于内,必形于外。

(2)阿是穴的主要检出方法是切(触)诊,包括“按”和“捏”。

(3)阿是穴的判定标准有二:“快”和“痛”。“快”又可分为“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按压时疼痛,但按压后疼痛缓解或消失)和“按之快然”(按压时患者不感觉疼痛反而感觉舒服)两种情形。

(4)对阿是穴的干预方法包括灸疗和针刺等不同的治疗方法。

(5)不问孔穴:意思是阿是穴,可以是与经穴,奇穴重叠的穴位,也可以是有自己独特反应的穴位。

带着疑问,我继续向临床思索着。直到有一天,一个病人落枕了,我同学用过常规的风池、肩井、落枕点、后溪等等,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按理来说,效果应该挺好的,可是患者却说效果不太理想。我突然想起曾在陕西中医学院跟殷克敬教授跟诊时,老师曾告诉我,穴位是活的,它有动态性,你们在找针灸刺激点的时候,一定要去找到那个动态反应点,找着了,你的针灸治疗就会有奇效。于是我便找啊找,终于在手太阳小肠经前臂的皮肤上找到一个小米大小的结节,索性用了一根1.5寸的毫针把结节提起,从中央穿刺,并让病人慢慢活动颈部。瞬时,病人就说有股热流感沿着前臂往颈部迅速走串,原来痉挛僵硬的脖子一下就松开了,活动度也大大改善。

于是我便问自己这是不是快然的感觉呢?这是不是气之病所的表现呢?答案显而易见。以前我也不知道啥叫气之病所,只知道书上有过这样的描述. 【《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气至病所,指针刺感应通过一定的手法,到达了病痛部位。】

经过这次的尝试后,我发现经典以及老师的话需要用心去悟,去实践,去验证,只有你尝试过后,你才真的能体会什么是反应点,什么是活的经络和穴位!

临床体会:所谓的反应点是指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相关部位会出现的病理反应,这种病理反应随疾病的发生而产生,随病情的改善而减轻或消失,这个相关部位出现在病理反应期间,就称为疾病反应点。腧穴源于“反应点”,当人们患有疾病,有时会在某些相关部位出现自发痛或其他不适,用手抚摸、叩打、按压这些部位以减轻病痛,或由别人帮助抚、叩、按,在抚、叩、按时发现敏感点。临床上疾病反应点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形态改变点和功能改变点。形态改变点如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结节状改变,皮肤出现皮疹、浅表血管改变和色泽改变等,这类反应点我们通过眼睛观察或者用手触摸患者体表就能发现。功能改变点如力敏点(压痛点、按之快然点)、热敏点、低阻点和皮温改变等,这类反应点则需借助外力或者某些仪器设备才能探查出来。如力敏点需要用力按压患者体表、热敏点需用艾条在皮肤表面进行艾热刺激、低阻点则是要靠电阻测量仪才能被发现等等,不一而足。所以热敏点为疾病反应点的一种。

下面跟大家分享两个与“阿是穴”相关的临床病例。

1.王某,女,39岁,农民。

就诊时间:2013年4月20日于咸阳中医职业技术学校门诊部。
主诉:左肩关节疼痛,上举、外展受限半年。
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关节疼痛,未曾予以重视,未做治疗,疼痛逐渐加重,并逐渐出现肢体活动障碍,上举及外展活动受限,疼痛以夜间尤甚。

查:患臂上举﹤90°,外展﹤60°,后伸不能摸及骶部,搭肩试验(+)。舌淡苔白,脉沉。

穴位的选取:经络诊察在手太阳经支正穴处、手少阳经外关处诊查到条索结节样的反应点。在两个反应点处常规消毒,沿皮平刺,推弩法行针,留针30min,并于肩前、肩贞、肩髃处拔罐10min。治疗1次后肩痛明显缓解。经5次治疗后手能举过头,继续治疗5次,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2.刘某,男,52岁,干部。

就诊时间:2014年9月7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主诉:右肩关节疼痛2月余。
病史: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关节疼痛,并逐渐加重,穿衣、抬臂均感困难,夜间疼痛更甚,影响睡眠。

查:右肩关节周围明显压痛,血沉、抗“O”化验均正常,精神可,活动右肩后呈痛苦状,脉沉弦,舌质红苔稍白腻,曾在外院理疗效果不佳。

再次运用阿是之法:循经诊查后,手部三阳经脉均出现条索、结节样反应点,根据循经反应点,从络针刺。针后胶布固定,活动肩部,前臂上举、外展、后伸明显范围扩大,疼痛减轻,患者愉悦,再取肩髃、肩贞穴加罐,留罐15分钟,留针1小时,起针后症状明显好转,嘱患者回家配合功能锻炼,继针6次,临床治愈。

问题一:可以分析一下两个病例的取穴机理吗?

答:两个病都是肩部的疾病。以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中医对疼痛主要的认识是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人体为什么会出现反应点呢?《灵枢》中明确指出:“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衰,饮食起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空虚,血气不撅,乃失其常。”

中医理论认为,气血在人体内部循行,由一条经脉流向另一条经脉。正常的健康的人,阴阳调和,卫实营充,升降有常,气血循环正常,不会出现什么反应点。

如果人的饮食起居失宜,或感受风寒暑湿燥热之邪,或七情不节,或遭受外伤,均可导致气血循行失常,从而

就会发生疾病。因为气血不能正常循环,就必然从经脉溢出;溢出之后,无路可走,就必然聚积起来;越积越多,有诸内,形诸外,于是就出现反应点。病轻的,只有一个或几个反应点;病重的,反应点就成片出现。病越重,拖得越久,反应点越多。这就是反应点出现的原因。所以,简单地说,反应点是气血循环受阻引起的。

问题二:气血不足能引起吗?

答:也会呀。血虚会导致血瘀。如果一条河流的水干枯了,或者少了,原来的大船还能很好地通过。气能生血,血能化气。气行则血行,血少了,气也会少。气血少了,气血流动就慢了,慢了就会出现瘀阻和不通,然后通过经络传注,就到体表了。

问题三:那是要把三条阳经都触摸完吗?有没有缩小范围?前面那个穴位是活的怎么讲?别的经络就不出现吗?

答:三条阳经主要在前臂触摸,必要的话往上摸。别的经络也可能出现。比如说这个人经常痛经,气血不太好,又有肩周炎,在脾经也能摸到反应点。至于哪些疾病的反应点会在哪条经上出现,关键在于你灵活的去寻找穴位,寻找病理反应点。因为穴位是一个动态的变化,正常的时候反应不敏感。

问题四:穴位是活的,那定位有什么意义?

答:穴位定位只是给了个范围,而不是一个点。人生病后,穴位就被激活了,这时它的位置会随着气血的变化而变化。比如说,一个 胃下垂的病人,辩证多中气不足,多用足三里吧。如果你按书上的定位,可能疗效会不太理想。因为经气虚了,下陷了,穴位的位子也就 随着往下移了。即使胃被切了,有时候你也能找到反应点。我曾经在给一个胃切除术后病人耳穴诊断时,发现耳穴胃部出现一条白色条纹, 也就是敏感点, 这就是白主气不主血。

问题五:关于反应点治疗皮肤病有什么见解?

答:多找色素反应点和络脉,可以刺络放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