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岩论自由513特辑|刘仕章:“把大红袍存到大家都认可他的时候!”

 岩茶教室 2022-05-13

5月13日,刘仕章做完这个批次的纯种大红袍,2022年春茶季对他来说才算是告一段落,虽然后续还有一些零星的武夷名丛和小山场,但是茶季最累的时段已经过去。

▲山场主人·刘仕章

  往期专题复习链接:

1.山场主人刘仕章 |“制好白鸡冠是武夷茶人应有的本分”

2.特别有种 | 刘仕章:我家培育的黄叶肉桂,是对武夷岩茶的一份责任 !

从4月3号开始做的第一批凤凰单丛算起,刘仕章的春茶季长达一个月左右的高强度劳动对他而言是漫长又享受的。

他笑着和我们说,做茶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技术,就是要多练。

武夷岩茶一年一度的春茶季其实非常短,一般都只做15-20天。他比别人多做了近一倍的时间,一方面自然比别人多练了一倍的练习时间,另一方面也是出自他对武夷岩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刘仕章的关键词:“认真”和“慢”

刘仕章对于“认真”的执念,甚至经常会让周围的朋友们多少觉得是不是有点“强迫症”。比如他在泡茶的时候会不停的用水清洗茶盘和公道杯,以至于经常有喝不痛快的茶友吐槽他一壶水只能喝到一口茶。

如此较劲的强迫症有时候也会让新来的盆友心情紧张,生怕自己不小心把茶席搞脏。

往往这个时候刘仕章又会语调温柔的调侃你一下,让人觉得这个人是不是有点“矛盾”。这种略带分裂的强迫感在他做茶的过程中也得以充分体现。

刘仕章的茶厂是非常“清楚”的。对于一个茶厂的标准而言,干净得甚至有些洁癖。

刘仕章说,这是源于他的叔叔,也是他的师父,著名的武夷岩茶大红袍非遗传承人,前武夷山茶科所的所长刘宝顺的教导。

直到现在,刘仕章已经是厂里生产的大总管了,但是细致到“工具的摆放、青叶的摊晾、地面的清扫”这些细节还是会亲自一一把控。他和我们说,“做茶的厂所卫生整洁是生产中的重中之重!”

▲3月份我们到刘仕章厂里的时候就已经在晾晒和清洗水筛制备茶季工具了

刘仕章强迫的另一境界,就是他的“慢”。这个“慢”在做茶这个领域就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刘仕章的口头禅就是“让茶缓一缓”。

茶青刚下山,让它缓一缓;做青结束了,把茶青堆在竹篓里,让他们缓一缓;双炒双揉之间,竟然也有一个让茶缓一缓的环节;在别的厂里像打仗一样的农活,到了刘仕章的手里就成了优雅缓慢的绣花活。

这么多“缓一缓”的工艺细节,也成就了刘仕章如今鲜明的个人工艺气质:似兰似桂。

“缓如隔世”的纯种大红袍

“缓”的极致集中体现在刘仕章的纯种大红袍。

作为武夷山人,刘仕章对于纯种大红袍的感情超越了其他所有的名丛。不仅将这个品种选择种在自家最好的山场,工艺也格外考究,但这个充斥了这么多个人情感的品种,竟从未正儿八经的跟市场上的茶友们公开分享过。

当我们疑惑的问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有正式的推出纯种大红袍这款产品的时候,他思考了许久,告诉我们,“因为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茶客对纯种大红袍的认识还不够理想”。

▲刘仕章在审评不同年份的纯种大红袍

当下社会大家都喜欢简单粗暴的东西。

比如最受欢迎的肉桂和水仙,大家聊起来的时候都会有很简单直接的味觉描述,肉桂就是桂皮香、水仙就是兰花香。相比之下大红袍就显得复杂多了,甚至没有一个简单直接的词可以定义大红袍。

从这一点上来说,它又确实具备了“茶王”所带有的东方审美气质

▲3月底,纯种大红袍才冒出零星的芽头

刘仕章说如果一定要有一个词来形容纯种大红袍的滋味,他觉得就应该是“似兰似桂”,既有肉桂的香气又有水仙的滋味,这听上去有点矛盾,但是确实又很刘仕章。

在等待市场对大红袍的认知的时间里,刘仕章把他的大红袍都锁在了仓库里。而他陈放下来的这些大红袍还有一点非常挑战市场对陈茶的认知:轻火存茶。

这个轻并不是市场上轻火的轻,甚至保留一些半成品状态时的轻。

从2009年开始至今,刘仕章保留了这个批次相同工艺所有年份大红袍的样本,这是基于这个足够完整的产品,才让我们对“轻火陈茶”有了新的认识。这在明天的文章里,Y老师将详细的解剖给你听。

▲2015-2021年七个年份的纯种大红袍审评

我们在聊天过程中,刘仕章说了一句让Y老师特别有共鸣的分享。

“岩茶爱好者喝茶其实是有好几个层面的角度,单纯爱好喝茶的茶客是一种,但是他们判断茶的好坏就纯凭主观或者主流影响;会做茶的人喝茶是一种,他们会从技术角度去挑选喝茶的喜好。”

“还有一种就是了解山场的,不一定非要知道具体的山场名字或者位置,但是看过足够多山场的人再去喝茶,脑子里的信息量所影响的喜恶判断是更综合的。”

“我觉得了解了山场的人会喝茶,才是更有水平的。”

了解山场的人喝茶是不是更有水平,我们说了虽然不算,但是岩茶教室的学习方向一直是按照这个路径摸爬滚打的。

而且你说人家观点都表达成这样了,纯种大红袍的山场不去探个究竟,也对不起我们即将分享的七个年份的物候滋味吧!

纯种大红袍的秘境山场

刘仕章的习惯是不轻易带客人去自家的山场,据说已经为岩茶教室破了例,破例一次之后,自然就一回生二回熟了。

武夷山的小山场虽然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有各种形形色色的茶山路串联在一起,即使像古井鬼洞这样听上去很私密的小山场,大多数都处在四通八达的茶山道上,甚至是以前出入武夷山的官道。

刘仕章家选择好茶园的要素之一,却是不与别的相连。

▲刘仕章带我们去他家纯种大红袍的山场

我们上次分享的白鸡冠茶园就是马头山场的一片秘境茶园,这一次大红袍的山场就是“绝密”了。

其实对武夷山的茶山路,Y老师应该可以说是比较熟悉的外地人,以至于我们和刘仕章约了爬山的时候,已经可以约在茶山上的某处不知名但是绝美的瀑布那里碰头的默契。

▲就是这,一个没有名分却绝美的瀑布是我们的碰头处

那天去大红袍我们沿着从兰汤去桃树窠的方向出发,翻过山顶之后,我正想休息一会喘口气,刘仕章“嗖”的一下就不见了,真是惊到我了。这荒山野岭的,我们这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往山里一丢,这可如何是好。

但是还没等我喊他,他又从下面的树丛中探出头来,我们只好老老实实的爬起来赶紧跟上,他带着我们从一条极窄的崖缝中穿过。

接下来的行程基本上就是一个茶山版的桃花源记。

▲这条长度约50米的高耸岩缝不亚于武夷山著名的一线天景观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只是“豁然”里的景观没有房屋阡陌,只有成片的纯种大红袍。地方若让我第二次再来,也一定是和那个桃花源中人一样,是绝对找不到的,还好现在有卫星。

我在卫星图上看,这个山场离马头最著名的桃树窠只有一步之遥了。

▲刘仕章家福亭纯种大红袍的山场卫星图

这么写绝对不是要去蹭哪个小山场的热度。

Y老师写过很多文章和大家说岩茶的顶级山场到底是怎么样的,很多人说的什么“头戴帽,腰缠带,脚穿靴”什么的其实都是基础版本,在武夷山的景区里这样的地貌随处可见。

土壤什么的其实也只是打辅助,正岩区域尤其是九曲溪以北的正岩区域,虽然土壤结构多样,但是绝大部分的土壤都是非常优质的。

▲纯种大红袍山场中的土壤同样是非常优质的灰黄相间的砾质砂壤土

正岩核心区的小山场如果非要划分个三六九等,除了地段之外,Y老师觉得主要是在山场的朝向和生态方面拉开的差距,这就像选房子的户型和小区环境一个道理。


刘仕章的这个小山场,绝对称得上是顶配,周围被茂密的植物和群山环抱,生态条件和古井、鬼洞这样的原生态山场不相上下。

▲被岩石和植被环绕的纯种大红袍,一道水渠是茶园与透风的崖口处的分界线

山场的西北方向是高耸的岩壁,能抵挡冬天的寒风,也能挡住夏天的西晒。而东边的豁口,可以提供整个山场合适的日照条件,另外也能容纳崇阳溪带来的丰沛水汽,其实所谓的三大坑也大多都是这样的地形条件。

这个山场另外一个优势就是整个山场独门独户,刘仕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管理。

我们去巡山的时间是3月底,茶叶刚刚冒头,很多茶农会在这个时间打一遍药,因为这距离采摘期还有20多天时间的间隔,基本上是很安全的,可在刘仕章看来在这样的生态环境条件下,这个农药根本没有必要打。

▲3月底,刚冒出芽头的纯种大红袍

这片山场的茶园,高高低低的穿插在各个岩层的台阶上。种植的纯种大红袍,到现在树龄也足有20来年。

大红袍和一些香型的茶树不一样,不追求出香的嫩丛,反而要有一定的树龄品质才会更好。他们家的这片大红袍茶树从15年左右开始,品质就渐入佳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