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谓“奇技淫巧”,中国之伤

 渐华 2022-05-14

首先,声明一点,本文不讨论当代的意识形态,也不议论当代的政治问题,切勿对号入座。

一直以来,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持五五开的态度的。由于中国在19、20世纪的近200年中,全面落后于西方,所以我们有必要深刻分析一些,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目的是便于我们扬长避短,少走弯路,尽快赶上,并且在发展起来以后能长期稳定、高效发展。

文章图片1

关于中西方文化的优劣,我们先不讨论,只是来看看,截止20世纪末,西方文化取得了哪些巨大的成就。先来说几个残酷的事实:

1、地理上

英语最为成功,是73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这些国家遍布全世界各大洲的重要位置。法语仅次之,是40多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大部分非洲国家都是说法语的。西班牙语,稍微差一点,有4.06亿人使用西班牙语作为母语,南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非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是讲西班牙语作为官方语言的。葡萄牙语比前三种差一些,但其覆盖面也很广泛,是巴西等国家的官方语言。俄语表现一般,东欧的一众国家在使用其作为官方语言。

其他语言,比如:德语、荷兰语、意大利语,也有很多国家再说。

中文、阿拉伯语、日本语、韩语,基本上都在本国家和本民族使用。

文章图片2

2、科技上

我们来看看工业革命以后,西方科技有哪些,改变人类历史的科学技术和理论。

理论方面:经典力学(牛顿)、进化论(达尔文)、相对论(爱因斯坦)、量子力学(马克思·普朗克)。

技术方面:蒸汽机(瓦特)、电力(法拉第)、计算机(图灵)、互联网、生物(医药)工程、航天技术。

3、精神上

西方人对哲学、心理学、文学、音乐、艺术、影视等方面的贡献,也是面面俱到的,从理论到技术,从思想到具象,诠释了理论,展示了美。

4、生活细节

其实生活细节不用拿出来说,但是为了让大家感受更具体一些,咱们来列举一些词:运输(飞机、轮船、汽车等);服装(我们的衣服已经全部改为西式了);建筑(高楼大厦、桥梁、隧道全部源于西方);能源石化(石油、电力、化工材料等);生物医药(西医全学科体系);家居(电器、上下水、手机等)。只有饮食上,虽然肯德基、咖啡等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好像大体上还保留着自己的生活习惯。

文章图片3

细思极恐,西方文化于中国文化,基本上是碾压式的存在。难道这2000年来,我们就发展吃了吗?中国人聊以自慰的古代四大发明,最晚的一个是隋朝前期就出现了。我们不禁要问,隋朝之后的1000多年,我们的祖先都在干什么啊?

传统观点认为造成中国与西方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主要基于几点:

1、道的问题:中国人不注重自然规律,西方人更尊重自然。

2、术的问题:中国人不注重细节,西方人更喜欢追逐探寻事物的个体差异。

3、思维方式问题:中国人的思维,存在圆式特征,而西方人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

4、政治问题:中国封建统治者,采用了大一统的集权政策。

文章图片4

而我认为,这些问题应该是有问题的,但绝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我们来逐一反驳一下

首先,2000多年前,老子就写出了《道德经》。

他全面阐述了这个世界存在一个无形的大手:道,现代来说,就是自然规律。他全篇都在讲,人应该仰望天道,遵循自然规律,政府更应该无为而治,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不要过多地干预。

请记住,这是2000年前,如果中国人能秉着这个心,不断发展,怎么会今天这个局面?

其次,中国的儒家和法家,构建了完善的道德和法律体系。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查询并简单读一下,儒家的《论语》、《弟子规》等,法家商鞅的秦法律条分类。这两类文献所构建的体系,对中国人从法律到道德的所有细枝末节,都做了量化规定。无论哪方面,你差不多都能找到对应的条条框框。

中国人怎么不注重细节了?还要怎么才能更细节呢?

文章图片5

再次,圆形思考真的不对吗?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确实具有整体、圆式特征。但是,如果说这样,就一定会导致我们思考问题的笼统性、模糊性,我觉得不太具有说服力。确实是,中国人留下了这样的诗句: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但是,他只是告诉你跟自己和解,以一种平和的、坦然的心态面对世界,面对人生。他告诉你不进取了吗?希望你不进步了吗?并没有吧。

难道西方人不希望人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吗?那他为什么忏悔?原谅自己干嘛?

有人说,因为这一点,导致中国人不喜欢较真,缺乏追逐真理的心。也不是的,比如:孙子兵法、朱熹的格物致知等等,就是中国古人认真思考问题,追逐这个事情根本原因的结果和方式体现。

最后,真的是皇权的问题吗?

有一种声音是这样说,中国封建统治者(皇权),采用了大一统的集权政策,最终导致了这种结果。有点道理没?确实有。但是这真的是主要原因吗?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在老百姓手里,而是掌握在精英人群手中。中国的精英人群(士大夫阶层),他们干嘛去了?

在跟皇权苟合的过程中,中国的士大夫阶层,倡导的理论和道德变成了:只为皇权服务。他们的思辨精神、献身精神也都用在了这个上。

但是这一点,真的很重要吗?其实也不是!西方的宗教、精英人群,不为统治者服务吗?他们干的丧尽天良的事,就少吗?这真是一种鬼扯。

文章图片6

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问题,我们分析到这里,感觉还是没说到点子上,如果上面这些问题,都不能导致这一结果,那什么才是呢?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有尊重自然规律的心,有完善发展细节的能力和思想,有自上而下大一统的治理体系。西方人有的,我们有,西方人没有的,我们也有。

那为啥我们败的这么惨呢?

我想我们唯一缺一个点:从来没认可过自然科学的力量,对自然科学可以说几乎毫无发展。如果我们秉持上面的精神,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拥抱科学,就算有一些文化上的差异导致落后,也绝不至于差距这么巨大吧。

我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我们不是思想问题,不是方向错误,是瘸了一条腿:自然科学。

文章图片7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与统治阶级共荣共生,有三次特别重大的事件,

一、汉武帝独尊儒术;

二、隋炀帝试策取士;

三、明朝程朱理学大盛其道。

随着这些事件的发生,儒家文化,逐渐排斥了其他的道、法、墨,实现了自己的独大。

儒家代表的是士大夫阶层,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论体系,为君王服务的思想,实现了与皇权的共赢。皇权完善了自己的统治,让它听上去更加合理,用起来更加顺手。士大夫则获取了治理这个国家权利,也获得了自己安身立命之本。

我们来看看儒家的核心思想:

仁义礼智信。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忠君爱国、妻贤子孝。

文死谏,武死战。

文章图片8

说到这里,有问题吗?没有。如果你说这些跟经世致用有关,跟实用主义有关,没问题。

但如果你说倡导这些有问题,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你可以说,因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就质疑必须爱国、质疑必须孝顺,没有问题。而且,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非常认可。

但是这能是问题吗?不倡导真善美,难道倡导假恶丑。而且,这跟尊重自然规律,发展自然科学有啥冲突?

说心里话,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思辨进行到这里,你会发现,几乎崩溃了!

难道上天就是故意选择让中国人不喜欢自然哲学?或者说,西方人只是在众多个偶然中,突然发现了数学、物理、进化等自然科学的魅力,才逐渐发展到今天吗?

文章图片9

所谓:奇技淫巧

我开始找各种细节,终于让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自然科学,在儒家文化起源时,就将其认定为:奇技淫巧。而奇技淫巧,则是开始都是由好玩、兴趣出发的,跟实用主义无关,跟经世致用无关。自然科学在开始阶段确实就是这样的。

《尚书》注译《泰誓下》,王曰:“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于是,儒家将这些“奇技淫巧”打为异类,束之高阁,并且被历代儒家人士所鄙视。从那一刻开始,培育自然科学的土壤尽失,剩下来就是士大夫为统治者服务,老百姓为生计奔命。

把指南针放到罗盘上看风水

用火焰放礼花

用造纸术和印刷术,记录儒家典籍

事实上,中国春秋时代,百家争鸣时,墨家作为一个宗派,曾经独树一帜,其关于自然科学的探讨已经开始。后来就完全没有发展了,实在可惜。

文章图片10

我们分析儒家这么想的原因,大概有两点:

1、儒家的经世致用之说,与奇技淫巧(自然科学初级阶段)相悖。

他们认为这个东西不但没有用,还会让人着相于:声色犬马。

2、害怕。

害怕民间使用更加厉害的技术制造出来的器具,会威胁皇权。

我认为,第一个原因的可能性更大吧。他们真的是这么想的。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皇帝,或者说皇权,在这方面作用不大。儒家提出的全套的治理国家、建构人们道德体系的理论的同时,强调奇技淫巧有害,皇帝即使有点异议,也会自然接受下来。他们有责任,但是不应该负主要责任。

文章图片11

说到这里,基本上已经理清了这个问题(造成中西方差距如此巨大)的来源。虽然存在其他问题,但是根源绝对是在儒家的这群精英分子身上。儒家作为跟皇权紧密结合的产物,有两大重要问题:

一、提出的绝对化的忠君爱国理论,忽略了人性规律,导致了人民思想僵化;

二、不但不重视自然科学的力量,还打压自然科学的发展。

文章图片12

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查阅了相关的资料,竟然发现,这个问题最早是由一个英国人提出来,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由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他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我真是服了,竟然这个问题,都是一个西方人提出来的。而且您可以去百度查一下,他分析的已经相当深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