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就是中国古建筑”(五)晋祠

 大能猫的天地 2022-05-14

    独乐寺 | 隆兴寺

地上建筑看山西,梁思成曾四次前往山西考察古迹。
1933年9月,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1934年8月,晋汾古建筑;
1936年10月,二次晋汾调查;
1937年7月,即发现佛光寺。


晋祠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祠庙建筑群,有很强祭祀文化属性。
晋祠位于太原南郊的悬瓮山下,这里是晋水的发源地。因为西边是悬瓮山,所以晋祠是坐西朝东,跟一般古建筑坐北朝南不一样。
晋祠前身是供奉晋国始封诸侯唐叔虞的祠庙,目前能看到最确切的记载,在北魏《水经注》中就有唐叔虞祠。晋祠祭祀的主神就慢慢变成了晋水的神灵,也就是圣母。
晋祠其实是一座园林,包括借山坡地势修建了朝阳洞、开源洞、老君洞等。虽然也有中路线,但不是直线,布局比较活泼。
我们先看一下中路。

现在晋祠的售票处大门是解放后修的。

水镜台是戏台,卷棚顶的是表演空间,后面封闭的是后台。《汉书》里就用“水镜"来形容戏台,看戏就像照镜子。水镜台是正对着主殿圣母殿的,因为戏是给神看的。
会仙桥是明代修的,跨过一条人工水渠智伯渠,会仙桥这个名字已经很明显了。
金人台是因为有四尊铁人,北宋时期留下了三尊,民国补铸一尊。

献殿是金代的,明代大修,献殿是拜访祭祀圣母祭品的。献殿是四面开敞的,不设围墙,用木栅栏围合,这种木栅栏在《营造法式》中就有记载,叫“叉子”。
鱼沼飞梁就是在鱼池上架了座桥,北宋时期,是目前全国孤例。
主殿圣母殿是宋真宗天圣年间建造,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身周围有围廊方便祭拜,檐柱上有盘龙。为了保障室内足够的礼拜空间,殿内无柱子无天花板,抬头即可见木构梁架,即“彻上明造”。
圣母殿内供奉圣母塑像和40多尊侍女像,除了2尊为明代之后补塑,其余都是宋代原物。圣母原型说法不一,多认为是唐叔虞的母亲邑姜。
圣母殿两侧为台骀庙和苗裔堂。台骀是传说中少昊氏的儿子,善治水。而苗裔就是后代的意思,“帝高阳之苗裔兮”,因为民间曾把圣母称为“老奶奶”,来这里求子。

北路建筑大多随地形展开,好多建筑是朝着中路方向。
文昌宫把山西地区窑洞和祭祀建筑结合在一起,正面是三孔洞穴,供奉七位历史人物,称“七贤祠”;洞上面是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
东岳祠祭祀泰山大帝。
唐叔祠,晋祠原本就是祭祀唐叔虞的地方,唐叔虞反而称为附属了。前面的碑廊里有唐太宗亲笔写的《晋祠之铭并序》。
松水亭和善利泉亭,都是和水有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南路建筑有胜瀛楼,瀛指的就是瀛洲。
三圣祠供奉的是药王、真君、龙王。
有两个和晋祠有关的明朝历史人物,一个是傅山,就是《七剑下天山》里的傅青主,“难老”牌匾就是傅山所题。晋祠内有傅山馆。一个是王琼,七贤祠里就有供奉他;他认为自己先祖也和晋祠有关系,建子乔祠祭奠祖先。
真趣亭是民国时期的建筑了。

难老泉就是晋水的发源地之一。
水母楼仍然是窑洞与木建构相结合,楼内供奉的是水母像。
以上的中路、南北二路我们可以看到,晋祠历经前年,宋、金、元、明、清、民国、现代,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建筑保存到今天;在图中我们还能看到很多古树的标记。
如果把晋祠里面建筑的命名以及匾额含义弄清楚,也不失为一堂国学课,比如“洗耳亭”就是来自许由的故事。
开局整个晋祠平面图中的“南”,那里是晋祠的外围建筑,十方奉圣禅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