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讲稿16.1(上)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5-14

开始上课。今天主要讲的题目是这个络脉病的诊疗,在这个讲之前,我们还要把上一节上一次讲课没讲完的内容,还有很多问题要把它给做一些补充,然后才能讲络脉病。咱不要着急,今天在讲过脉病之前,还要做一个事儿,还是安静的体会经典,我还是反复的说,其实学习中医啊,学习技法其实并不难!但是如果你想能够不忘师不忘掉那些技法或者学习一个技法不难,难的是用于你的一种思维来统摄一些技法,难的是用你的心来统摄你的思维来统摄你的技法,所以这是最难的,所以我每次开课呢我都愿意在之前先讲一下这个古代人的心,还有古代人的思维,讲完这个之后呢,你再用这个心和这个思维来统摄着技法的时候,你的技法就会用的好,技法技术的技,所以我们在之前还是要大家安静下来来体会一下。

今天啊其实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一个是明天是校庆,但是今天有个很非常重要的节日,今天9月9,九月九是重阳节。其实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点滴都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思维和西方人的思维不一样,比如说我们中国人思维9月9它叫重阳节,重阳节要干一个事就是登山,登山登高,登高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是我个人感觉,尤其我个人体会,如果你在这一天登高,其实很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秋刑,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这个以缓秋刑,缓这个秋天那个刑伤,但是其实你看我们中国这个节日与未来再过十天左右,再有一个西方非常重要的节日叫万圣节,大家知道吧?万圣节是,反正也忘了哪天?万圣节你看,我们同样来比较这两个节日都是秋天快要冬天就是秋末冬初的一个节日,你看这个时候中国人的节日和西方人节日的不同在哪?中国人就是能活出来,他能够明明白白的活,西方人呢就很难,我们不能说不好,我们来试着对比一下,到从夏天到秋天,这个天地当中的变化是阳气越来越少,阴气越来越多,或者不管怎么说,就是白天时间越来越短,晚上时间越来越长,只要人晚上时间开始变长时候,人都会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悲伤,因为这有一种你会感到一种无奈,或者因为这阳气就是太阳变少了,这个宇宙当中这个气当中阳气变少,人的负面信息就会变多一些,所以我们说你查遍所有的古诗,凡是提到秋天的除了极个别的特殊要说,我非要说,你们都说秋天不好,我说秋天好,除了极个别的这种诗大部分是只要是秋都是哀秋,秋天和在楼里头在一个封闭空间里头给人的感觉是一样,古代的楼是比较小的小楼,所以古代人凡是到了秋天的时候都要做一些事情来缓秋刑,那么这时候呢我们在九月九时候登个高,这就是非常好的,你一登上高之后你心胸就很放松,风一吹啊,很好很好很好,心情就会变得很好,然后下来之后就会很平静,就能够接受这个现实啊,能够接受这个天气由温暖转到冬天这个现实,你就要接受唉我要收藏,我这时候气就要变的安静下来,不像春夏一样那么那种使阳气得泻啊那种那么亢奋的话,你就要接受这状态,你不是要跟他对抗。

但是我们看西方的万圣节,当然虽然我是不懂西方文化,我也不知道万圣节怎么来?但是我通过他们行为来讲,我觉得这个时候不应该搞万圣节,因为你本来这个时候你的你的这个阴气就容易旺一些,就是你的这个潜意识当中你的那种负面情绪就容易多一些,就容易被激发出来一些,甚至你看到了林黛玉那种非常敏锐的人,他到了秋天都要葬花,她要秋天哭一场,葬花,来发泄他那种秋天的情绪,但我们没这么敏锐,我们也不希望那么敏锐,我们说静下心来体察天地不是要让大家变成林黛玉,而让大家能够有足够的灵敏性,如果这时候我们说西方那个万圣节,万圣节有什么特点?都是扮鬼!扮那种各种各样的鬼,那个我们家小孩在幼儿园的时候每年都过万圣节,都要家长们做一个南瓜,做的那个这么大,大家见过吗?南瓜做一个影(灯笼),然后每个人都化妆晚会都化成鬼的样子,这个是不对的,这个行为你不是在缓秋刑,而是在助秋刑,你在帮助他,因为你看你弄完之后你的心态你没有得到缓解,你反倒那种消极情绪会更多,所以我一直感觉这种思维是不对的,所以我们说中国人(。。),而且这时候我们再看中国人最好的缓秋刑的方法,实际上他不是在秋天而是在春天,春天只有足够的耕种,你秋天才能够缓秋刑。

我们再来说一下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别,比如西方文化的缘起点,他不认为有任何一个方法能缓解人的衰老,所以我们看西方的所有电影当中,你看不到西方的衰老,他没有老他不接受老,为什么呢?因为西方的文化当中这个人哪怕是个老人,他也必须得,你像西方的这个电影作品,哪怕是个老人也要展现出一个老人的硬汉,像老人与海,大家知道吧?老人与海那个海明威写的,就是你哪怕是个老人,你也要表现出年轻人的气来,因为这是西方的特点,那么西方为什么要明明一个老人了需要表现出一个年轻人的气?那为什么老人不能够形成一个老人的气?因为西方讨厌老。西方老人是用来怜悯的,就是我给你办一个养老院,我给你养老金,总的目的是为了怜悯你,你发现不了人老的一个价值,而中国人却恰恰相反,中国人认为你老的价值太珍贵了,一个人没有什么比老年人的价值再珍贵,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是古代人说的俗话,对吧?因为有一个老人就他有丰富的经验,他体力虽然不行,但他可以从事他另一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所以老年人仍然可以给社会带来很大的效益,但是这个效益不是靠年轻人。

那么我们说西方的思维什么特点呢?西方人这样的,我们几个人的生活,我们就在这个片里生活,那么西方人会发现唉我们这么一这个草原里头一共有十头羊,那怎么**(?),这个羊就那么多,那么谁来打就是谁的,因为羊嘛就是这么些嘛或者是羊啊或者是兔子,或者是猪啊或者是牛,反正这些东西,老天就给我们这些东西,我们就在这儿住。那就是谁更勇猛?谁抢到了这就是谁的?就像蛋糕一样,就这么大一个蛋糕,那蛋糕是谁的呢?你谁先抢谁的。

所以在西方,甚至在我们现在的很多人的中国人,就包括我们现在中国人的思维里头,读到古代圣贤的书的时候都感到很陌生,为什么古代人要求让?为什么古代人表扬孔融让梨?为什么古代老子说唉这个“以其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它为什么中国的文化主张是让?没道理的,因为就是这些东西,你不抢抢晚了都没了,你还不抢,还让?你让完之后你就饿死了,所以在西方的思维里头它是特别讨厌一个人不抢,他一定要建立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大家都像狼一样,领导一句话,“那有个猎物咱们一起去抢,”,抢完之后大家分,分完之后大家吃得很饱,这就是西方人,他们发现不了任何一个能够打破这个规律的,所以西方是不允许老,老年人是绝对被套,因为你老人你抢不动,你只能脱离大家,那怎么办?你甚至有时候你老了你就活着吧,活着之后我们给你一定的福利,给你什么。而直到现在很多西方人也是追崇老年人仍然要能抢。那么我们说这种是这种思维,那么乍一看啊,如果说你受到西方教育的影响,你形成一个西方思维的这种算一个逻辑圈一样,你去找不着任何可以解决的方法,因为这个世界上所有东西:老天就那么多资源就那么多,石油就那么多煤就这么多,任何一个东西,任何一个与我们生活相关的东西就这么多,那么这个社会就是谁能抢到就是谁的,所以你想你还能提倡什么思维?你怎么能不抢?难道你不抢会有人白给你吗?你难道靠施舍来活着吗?这是不对的,所以呢西方人不相信有一种不抢的学问,而且我们现在在读的时候,我们看中国人其实有一种不抢的学问,为什么?因为这就取决于你跟天之间的关系,你跟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如果说你跟天之间就是老天给你什么东西,你人只有抢的份,没有别的份,你跟老天之间只有“老天给你你抢,老天给你你抢”这么一个份的话,就类似于一个人养了一堆鸡,今天撒上一堆粮食,然后一堆鸡抢,那只有这么一个分,那么老天就相当我们人。鸡就相当于这些人。

但是我们中国人不这个思维,我们中国人认为人和天是一种一起合作的关系,人是禀天地之气生,那么人就应该跟天地是一种协同关系,所以中国人为什么能够不抢?因为中国人重的是,重的是耕种,知道吧?大家仔细看,中国人的一切学问的形成的一个源头就是什么呢?就是我春天的时候一定要耕种,我只要把春天的东西耕下去种下去,老天对我们可好了,我们古代人很相信这点,古代人相信老天对我们很好,那么只要我们在春天的时候耕种上东西,春天的时候撒上一个麦,当然在古代的时候,我一直说古代虽然亩产没有我们现在大,古代的这个粮食亩产没有现在大,但是我通过各种各样文献来看,古代的一株植物的产量就一个小麦的产量绝对比我们现在大,因为古代的时候不像我们现在这么密集的耕种,密集的耕种你就会耕种得很累,古代人耕种不会这么密集,他会种得很随意,这地方撒点麦种点粮食,这地方撒点大米,种点这个大米,这个地方撒点小米种点小米,那个地方种一棵果树,这个果树最有意思了,你只要种一个每年都结果,多省心的活儿,你只要把这个果树种这,你种上一个柿子树,他就每年都结果,你看现在柿子树他到处都结果,你只需要用一点点努力,你就会有无限的回报,反复的回报,所以中国人说我不争,为什么?中国人发现我一旦争我一旦以争的思维去干活,我的结果就是什么呢?我今天争了,我今天争一次明天就会更难争,就是我一旦是争那我就会是今天我用十分力争到,明天就11分,后天12分13分15分,直到最后我争不动了,我成为一个非常非常的命运的一个弃儿,我就没办法,我会给下代说“人啊就得争啊”,没办法,各种各样抱怨,中国人不这样,中国人是主张的种,你一定要种,那么你如果是种的思维的话,你主宗的是一种传播,主宗是一种耕种的话,那么你只要在春天有足够你的耕种,秋刑就伤不了你。

秋天你没有任何问题,你会很安心的,因为你有的是收的,今天去收柿子,明天收栗子,后天收核桃,大后天收这个李子(?),大后天收拾什么,有的是收的,那个小麦,蔬菜,随便,这时候呢你只需要做到一点,就是如果说是别人在你这来就别,就是匈奴人就是外邦人他“这个东西来抢”,他想来抢,你只需要做到一点,就是如果他是真的是饿的不行了,他需要来叫我们来给点吃的,我们一定会给他,因为这是中国人,这时候你给他就相当于心里的耕种,这种像古人一定要主张,如果说你这个收的话你不要都收完,你收完之后,除了自己吃饱之后还要把剩下东西把它分出去给别人,往下来耕种,因为这种也是古代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大家听过这句话吧?《易经》的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以这时候呢你收完之后你也要往外耕,也就是说中国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为都是在耕,都是在往地里种,都是在利他,都在利他,这个他包括一切,包括利的你周围的环境,利的你周围的邻居,利的是天地,利的是人,你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利他。那么这样的话你靠什么活下来?靠什么来缓秋刑呢?靠的是你利完它之后的这个反作用,就像我们要想往前走的话,我们往后一推这个力,这个力的反作用是我们往前走,这样你的走能无限的长久下去,越走越长久越走越长久。而反之呢?如果你是往索取的,你会越走越累,越走越累,越走越累,所以呢我们中国人的所有文化都是这种文化出现,就是利他利他,把这东西都撒下去,一直往下撒,撒完之后呢你就会生活得非常幸福。

但是我还是说中国人如果最担心的就是什么?当你不停的在利他的时候,有人贪婪,像匈奴人贪婪,他们要来从你这来取你,他们来看“唉哟,你这个果实挺好,果树挺好,我来摘”,其实中国人习惯是如果说你少摘的,我不跟你计较,中国人在古代的习惯,甚至古代人说如果说摘果子的话,要给小鸟留一些,大家知道这古代人的习惯?这个可能不一定,很多经过文革可能就没有这个习惯了,文革时候就把卖的什么都收的很,不给鬼子留下一粒粮那种思维,那是不对,中国人一定要这样,那怕收麦也这样,收麦的尽量留一隆给小鸟吃给其他动物吃,因为你要把他送出去,要让它循环起来,要一直在播种,一直跟周围环境保持好环境!但是一旦如果匈奴来侵略我,你来了之后我不是不给你,而是我如果给你就对你不好,因为你的野心会更旺,你一旦从我这夺取食物之后,你的那种自私的欲望,你的那种不劳而获啊会得到一种很大的膨胀,那时候中国人就有了中国的智慧。只有这时候中国智慧才变得非常有力,比如说他给你挖个坑啊,挖个土啊,甚至还有这个兵法的三十六计啊,或者是孙子兵法,这时候他觉得这是个艺术,因为这个难度系数很大,但是这个中国人玩得非常好,所以中国人就是靠这种方法,大家都在这过得非常幸福!我们看古代这些人,古代的尧舜,包括古代的尧舜,包括这个中国古人推崇的那种圣贤的东西,都是像这样一样,都是注重的种,而且一直要注重种,一直注重这个德,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国人闲着没事要做一件事就是赞天地之化育,我们说这也是我们学中国人,就赞天地,你要感谢天地的化育,你不要跟天地对抗,你要赞天地之化育,然后这样的话大家就会过得非常好。

所以呢我来这讲课,你看我今年秋天,我一来讲课,我就觉得唉呀心情不好,为啥呢?秋刑对我伤了很大,因为今年春天我就没大种,没大种好,那么没那种好之后,还有别的办法怎么办?所以一旦到了秋天,如果春天没种好的话,我秋天就要很忙活,一个是干什么呢?一个是要上山去多放松放松,不行,一在这呆着就不行,没什么成果,你看秋天老天来刑你的时候,你要感快把果子摘,满山有这个有的东西你就不难受,唉这没有,所以我就觉得,今年是为什么?今年上半年忙活了大半年,来到这个,不是说没成果,我一直希望是通过我的努力或通过咱们的努力,更多的人开始学习中国文化,是在中国文化的这种中国思维的基础上,中国人的思维和中国人的文化基础上来学习经典,而不是用这种西方人的思维,就是如果我们把中医搁到了一个西方那个树上,就像我们把一个苹果放到了一个柿子树上,或者把一个苹果放到一个其它的树上,那么这个苹果一定会死掉。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如果把这个中医的东西,你不不求中国文化,把这个中医东西拿出来,用西方那种掠夺式的思维,就是我们说争抢争抢式的思维,用这种思维来把这个中医给他抛过来,安上去,那么你会发现中医没有西医好用,中医慢慢就会没落了,那么我呢,就觉得唉呀今年上半年忙出个啥事呢?忙活半天,现在一想,“唉呀,咋整了?不行,我得再种点东西。”,我想种点啥呢?让这个学生要,毕竟这个校长把我弄过来之后也是希望把这个学校的这个经典气氛带起来。哎呀半年下来之后,发现经典气氛好像没什么带起来,没什么大的变化。所以我觉得就是比较这个郁闷得慌,比较愁得慌,我有时候总是想,我已经就觉得惆怅。怎么能把这个咱们学校的经典的气氛让它变得好一点?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就是我的想法很单纯,就是没有别的任何想法,就是说让咱们学校更多人不是学某一派的中医,不是成为一个派系,而就是成为一个安安静静地,大家都在那学中医啊,都在这,而且对中医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信心,中医的信心不是那种,现在中医要么极端的那种像那种宗教狂一样对中医极度的信心,“哎哟,西医怎么怎么,”,要么就是对中医极度的不自信,我们现在就是很少有学生能够说正常的这种信,就说中医好,哪好?我就用了就好,我觉得就是好,所以我最近就在一直在反复在想,用什么方法能让更多的咱学校的学生啊,现在都五个十个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这么一种传播起来,让大家都在学中医都在学经典,一入学或者一怎么着就学经典,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没事,有好办法跟我说一下!这说到现在呢,我觉得我们现在要说我的一些努力,以及我们还有一些老师的努力,(略),这个还是这样,我们一定要这样,我们希望各位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种,都要学会去为中医出点力。(略),

我意思说我也是希望啊咱到明年的时候,明年的秋天的时候,我上课时候就说我今年收成很好,就不老说今年收成不好,不过今年收成也已经不错了,很好,我们接着聊。那么说中医啊,我们一直也在说这个事,中医到底缺了什么?就中医的这个教育当中到底缺什么?其实你看我们现在一直说,大家还是按西医的方式来学中医,就什么呢?西医方式是索取,你看我们刚才聊了嘛?刚才聊到那个就是索取,就是像这些那么多书了,那么你要想学好一个西医,大家就知道了吧,在中国的西医在西方人看不上,在西方的西医,你要想学好一个西医,你多高你这个书得多高!知道吧?这么一堆书,密密麻麻写的字,单倍行距啊,密密麻麻写的你全给我背下来,不能说背下来全都要知道,每一本书写成什么啊,也就是说西方医学就是一堆一堆的东西,一堆一堆数据,一堆堆的知识,一堆一堆的堆起来了,所以这就是西方的教育模式,那么怎么能好?考试,你就直接过去了,这你都掌握了,每一个细胞都掌握了,你就是一个合格的西医。

但古代的中医不是这么培训的,古代中医它是按照那个师承的方式,就是学生跟老师这种师承方式呢成材率比较高,但这种师承方式有个缺点,就是传承太慢,因为一个老师最多一生传20个30个了不得了,最厉害的能传到50个就疯了,就废了。所以这种方式呢是不科学的,是不能够与时俱进的。那么其实中医呢,任何东西,中国文化最大特点就是如果中国文化不与时俱进的话,那么中国文化就不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最大特点就是它永远在与时俱进,它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头,但它的根源永远没有断掉,那根,哪怕是我们说我们真正掌握中国文化的人,他可以穿洋装,可以干任何事,可以唱卡拉OK,可以干事嘛,他可以走在时代的前端,可以搞it,搞航天,走在时代的前头,但它核心东西不能够改,那么中医的新东西是什么呢?中医的核心东西就是中医的经典,那么中国文化的核心东西是什么?中国文化核心是中国文化的经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